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满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4篇血液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病患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血液病
  • 3篇侵袭性
  • 3篇小鼠
  • 3篇疗效
  • 3篇瘤苗
  • 3篇急性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机构

  • 2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篇杨满
  • 19篇吴隼
  • 18篇黄琰
  • 16篇字友梅
  • 12篇贺立山
  • 7篇马栋
  • 7篇张媛
  • 6篇吕国庆
  • 5篇张灵秀
  • 5篇郭燕
  • 3篇闫轶鹏
  • 3篇王莉华
  • 2篇王婉玲
  • 2篇王冉
  • 2篇李婷
  • 1篇张青宜
  • 1篇葛桂敏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治疗时机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体温<38.5℃25例作为A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患者发热改善后给予降阶梯式抗菌药物治疗;体温≥38.5℃20例作为B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肺部CT提示肺部炎性病变无变化甚至加重,立即给予患者伏立康唑治疗;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部IFI的发生率为72.00%;治疗抗感染有效率A组为20.00%、B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化疗后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应考虑早期给予经验性抗真菌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吴隼字友梅杨满黄琰贺立山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
miR-143调控PAN3蛋白的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iR-143调控PAN3蛋白的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q PCR实验检测miR-143在正常骨髓组织和淋巴瘤血液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在不同种类的细胞株中miR-143的表达水平;q PCR检测miR-143对PAN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3和PAN3之间的相互关系;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143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E6-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和正常骨髓组织相比,miR-143在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明显下调;选取miR-143表达水平较低的E6-1细胞株;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miR-143可以下调PAN3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PAN3的表达活性;过表达miR-143后,E6-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抑制E6-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iR-143可以通过调控PAN3的表达,从而调节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杨满吴隼张灵秀黄琰字友梅张媛
关键词:MIR-143淋巴瘤TRANSWELL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治疗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抗真菌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随机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卡泊芬净组27例、联合组27例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241例,其中IPA 82例,感染率为34.0%;联合组的抗真菌疗效显著优于伏立康唑组、卡泊芬净组(P<0.05);单药与两药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匹配及既往IPA病史等均是IPA抗真菌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药,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年龄、HSCT、HLA不匹配及既往IPA病史等可影响疗效。
吴隼字友梅黄琰马栋杨满贺立山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30只分为模型组、灭活的红白血病细胞(FBL-3)瘤苗组(灭活瘤苗组)和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组(ISCOM瘤苗组),小鼠注射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治疗4周后,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不同组别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杀伤活性和抗原呈递功能。结果 ISCOM瘤苗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IL-1、TNF-α、IL-2、T细胞增殖能力和NO高于模型组和灭活瘤苗组(P<0.05),ISCOM瘤苗组巨噬细胞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ISCOM型瘤苗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抗原呈递能力。
吴隼黄琰杨满字友梅马栋贺立山
关键词:巨噬细胞ISCOMS
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美罗华(Rituximah)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R-CHOP组和CHOP组各30例。R-CHOP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CHOP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完全缓解率达80%,总有效率90%;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60%,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闫轶鹏王婉玲黄琰杨满王冉贺立山
关键词: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
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规培的2020级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141人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将2019级在我院血液内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38人设为历史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育,两组对比理论考试成绩,并应用DREEM量表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7.11)、(82.1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人文沟通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学基础成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DREEM量表总分分别为(170.15±7.04)、(156.1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的知觉、对环境的知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王秀峰李婷吕国庆刘宪凯郭燕杨满吴隼黄琰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EGF测定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见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闫轶鹏王婉玲黄琰杨满王冉贺立山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预后
免疫刺激复合物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组均进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B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C组采用灭活的FBL-3瘤苗治疗,D组采取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巨噬细胞(Mφ)杀伤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治疗后,C组Mφ杀伤活性、B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Mφ杀伤活性、D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小鼠未见明显脱毛,进食较正常,瘤体小于B组;C组和D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1),D组具有最高的Mφ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结论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Mφ活性和CTL活性达到改善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吴隼黄琰马栋杨满字友梅贺立山
关键词:免疫刺激复合物免疫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循环DNA(cf-D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初治MM患者为MM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cf-DNA。分析MM组外周血cf-DNA水平与MM患者性别、年龄、ISS分期、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关系。MM组患者均采用VAD方案化疗3周期,评价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结果 MM组、对照组外周血cf-DNA水平分别为(177.59±40.31)、(14.77±3.12)ng/mL。两组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相比,P<0.05。MM组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与ISS分期、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有关(P均<0.05)。MM组患者采用VAD方案化疗3周期后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水平分别为(79.36±19.30)、(183.73±49.22)ng/mL,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f-DNA水平相比,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cf-DNA水平升高。检测外周血cfDNA有助于MM的诊断、病情判断和化疗效果预测。
刘宪凯吴隼吕国庆杨满张媛王艳阁陶贞任毅飞
关键词:循环DNA外周血多发性骨髓瘤
双氢青蒿素诱导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诱导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1~30μg/ml DHA对Hut-78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Hochest 33258染色技术在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DHA对Hut-78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HA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10 mmol/L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1 h,观察ROS在DHA引起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中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Hut-78细胞凋亡过程中ROS对DH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结果:DH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5、10、20μg/ml DHA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2.8)%、(43.6±3.1)%、(68.9±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μg/ml DHA处理导致Hut-7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59.4±2.6)%,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之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8.4±2.1)%。DHA能够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NAC的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抑制这一过程,统计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结论:DHA能够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HA促进ROS依赖的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黄琰吴隼张媛字友梅杨满郭燕张灵秀王莉华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活性氧细胞色素C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