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琼

作品数:7 被引量:143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天然草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草地
  • 1篇地区气候
  • 1篇地区气候变化
  • 1篇营销
  • 1篇营销策略
  • 1篇生态与环境
  • 1篇天然草地类型
  • 1篇天然草地退化
  • 1篇气候分区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海湖景区
  • 1篇旅游
  • 1篇旅游开发
  • 1篇景区
  • 1篇景区旅游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青海省气象科...
  • 4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青海省安全生...

作者

  • 7篇杨琼
  • 5篇伏洋
  • 4篇李凤霞
  • 4篇张国胜
  • 2篇刘宝康
  • 2篇颜亮东
  • 2篇肖建设
  • 1篇汪青春
  • 1篇曾晓青
  • 1篇李甫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青海科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环境响应被引量:28
2009年
通过分析环境演变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4个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青海高原响应:①近45年来,青海高原表现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冰川冻土萎缩、湖泊水位下降和河流流量减少等环境退化事实;②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湿润背景下,高原植被、湖泊、土壤、冰川及冻土的良性响应,表明高原环境的优劣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③全新世大暖期以来,青海高原从1 000年尺度看,20世纪正处于干冷期,从100年尺度看,正处于干暖化阶段,100年尺度上的升温则将带来湿润,而10年尺度上的升温多导致干旱;在增暖初期,由于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所以青海高原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幅增温以后,预计未来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很大;④近20余年,高原迅速增温将导致蒸发量增加,可抵消甚至超过降水增加的作用,造成气候干暖化,在达到稳定的暖湿阶段前气温和降水出现大幅度频繁的波动,将带来严重的旱、涝等灾害,20世纪可能就处于稳定暖湿阶段前的剧烈波动与多灾阶段。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汪青春肖建设杨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环境响应青藏高原
青海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营销策略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阐述了青海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以及青海旅游业的形象定位。总结了制约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搞好青海旅游业开发营销的几点措施,强调只有体现特色,充分利用青海湖等品牌才能带动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杨琼
关键词:营销策略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59
2008年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李凤霞伏洋杨琼颜亮东肖建设
关键词:气候变化环境效应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与环境恢复治理途径被引量:12
2008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环青海湖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逐渐强化.尤其是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膏海湖萎缩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等自然环境变化均是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元序活动等影响的反应结果。铁卜加和海晏两地牧草产量以96.53kg/(hm^2·a)倾向率降低.刚察亚高山草甸下降幅度最大.为55.16%.充分反映了草地的退化趋势;青海湖面积总体在以7.04km^2/a缩小趋势背景下.以12年短期小幅回升.回升周期为3~8年.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该流域内气候变化情况;沙漠化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年增长率逐年增加.90年代中后期达10%以上。分析了目前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体制、建设主体、科技支撑、超载过牧和土地资源利用不舍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遵循区域自然规律、利用人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调节是恢复退化草地、湖泊及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杨琼颜亮东刘宝康
关键词:生态与环境
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气候分区被引量:27
2009年
根据青藏高原气候带划分的水分和热量指标,得到符合青海高原气候带划分的修正指标,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效应,青海高原亚寒带和温带的最热月上限温度指标增加了1~2℃,高原寒带≥0℃年积温上限值增加50℃。结合青海省干湿分布状况,把青海省分为6个气候区域,按照草地类型的划分原则、系统与标准,把青海省10个草地类型进行组合分类划分至6个气候区域;阐述了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与海拔、温度及降水等生境特征的关系;定量评价了各草地类型的丰富度、生物量、草层高度以及草群盖度等植被特征。
张国胜伏洋杨琼刘宝康李甫
关键词:草地类型气候分区环境特征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及其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典型生态区域1987-2004年代表性牧草观测站植被监测资料和地面气象数据,结合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以及调查数据,分析了两区域十几年来草地退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平均以20×104hm2.a-1的速度递增,草地生产力<750 kg.hm-2的草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6.99%.三江源地区牧草产量以4.48~16.48 kg.a-1趋势减少,高度以0.16~0.80 cm.a-1的趋势降低,优势牧草株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11株.a-1和16株.a-1,莎草科牧草开花期和籽粒成熟期的发育百分率下降25~50个百分点;环青海湖地区牧草产量以3.05~4.64 kg.a-1趋势减少,高度以0.75~1.28 cm.a-1趋势降低,以禾本科牧草为代表的优良牧草在群落中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3%,位于青海湖以南地区的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递减率分别为0.25%.a-1和0.38%.a-1.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发生的,在自然因素中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产量以及草地的群体结构的变化,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草地的退化;人为控制因素中,表现在草畜季节不平衡造成的超载过牧、人口增长以及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伏洋李凤霞张国胜杨琼曾晓青
关键词:天然草地
青海湖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湖泊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湖滨地区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为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提供了好去处,是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湖泊旅游的建立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游览、观光、度假、探险、科学考察...
杨琼
关键词:青海湖景区旅游开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