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对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就诊并接受ESD治疗的85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2019年3月—2021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常规干预患者(40例)纳为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干预患者(45例)纳为研究组,对照分析2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营养指标水平,相较对照组明显便优(P<0.05);护理前对比2组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相较对照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ESD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
- 杨翠红
- 关键词:消化道早期癌营养支持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护措施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行PICC导管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8例,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17.35%降低至4.08%,护理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203,P<0.05)。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方式,可减少长期化疗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但也有一定并发症,通过针对性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杨翠红
-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PICC导管并发症
-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与pH值表现及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抑郁患者的食管动力指标、pH值监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GERD患者10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分析抑郁和无抑郁患者在食管动力、pH值监测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100例GERD患者中,合并抑郁的患者47例;GERD合并抑郁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E,33例)为70.21%,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P<0.05);GERD合并抑郁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远端收缩积分(DCI)分别为(7.20±0.98)mmHg和(350.24±65.59)mmHg·s·cm,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而食管体部收缩前沿速度(CFV)、pH<4的总时间比例、立位pH<4的时间比例、pH<4反流次数、pH<4大于5 min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分别为(4.11±0.98)cm/s、(20.02±5.54)%、(7.81±0.62)%、(56.60±6.30)次、(10.40±2.10)次和(17.50±1.30)分,明显高于无抑郁患者(P<0.05);合并抑郁患者中,RE组患者LESP为(6.99±1.01)mmHg,明显低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P<0.05),而pH<4的总时间比例、pH<4大于5 min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21.18±4.12)%、(10.84±2.04)次、(18.25±1.22)分和(67.60±5.44)分,明显高于NERD患者(P<0.05);SDS评分与LESP呈负相关(P<0.05);SDS评分与pH<4的总时间比例、pH<4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GERD合并抑郁有较高的比例,合并抑郁的患者食管动力减弱,酸反流严重,抑郁程度可能与患者食管动力、pH有关;在不同GERD类型中,RE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明显减弱,酸反流严重。
- 郭虹杨翠红刘晓敏姚曙徽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抑郁食管动力PH值
- 心理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UC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干预组(n=41),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干预组则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病耻感以及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干预组病例的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BD-SES)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病耻感及自我效能。
- 杨翠红祝真静杨桦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心理护理抑郁焦虑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