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钋

作品数:114 被引量:940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文化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6篇教育
  • 17篇高校
  • 13篇职业教育
  • 13篇高等教育
  • 11篇大学生
  • 11篇研究生教育
  • 10篇实证
  • 10篇毕业生
  • 9篇院校
  • 9篇高职
  • 8篇就业
  • 7篇实证分析
  • 7篇高等职业教育
  • 6篇财政
  • 5篇调查数据
  • 5篇社区教育
  • 4篇大学生资助
  • 4篇学位
  • 4篇学业
  • 4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13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国家教育行政...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埃默里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坦佩雷大学

作者

  • 113篇杨钋
  • 6篇井美莹
  • 6篇范皑皑
  • 5篇刘云波
  • 4篇熊慧
  • 4篇管蕾
  • 3篇吴华杰
  • 2篇郭建如
  • 2篇魏易
  • 2篇阎凤桥
  • 2篇毛丹
  • 1篇史祎美
  • 1篇陈良焜
  • 1篇刘宇
  • 1篇王辞晓
  • 1篇翁秋怡
  • 1篇许申
  • 1篇马莉萍
  • 1篇王星
  • 1篇尚俊杰

传媒

  • 14篇教育发展研究
  • 14篇北京大学教育...
  • 9篇教育学术月刊
  • 7篇学位与研究生...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高教研究
  • 4篇国家教育行政...
  • 3篇职教论坛
  • 3篇教育与经济
  • 3篇清华大学教育...
  • 3篇教育经济评论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研究生教育研...
  • 2篇高等教育评论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成人教育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1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自我主导理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研究生教育带给研究生的学业成果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增值,更为核心的是要促进研究生个体的自我发展。文章从自我主导理论的视角,把自我主导力作为研究生个体发展的核心质量,选用皮佐拉托(Pizzolato)的自我主导力量表(PSAS)编制发放问卷,并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硕士生自我主导力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自我主导力,学科兴趣、自主课程、导师核心支持对硕士生的自我主导力及其四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研究生自我主导力提升对提高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可以从学校层面,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促进知识建构,强化认知自主;从导师层面,转变导学观念,提供核心支持,有效应对师生冲突,促进研究生内我发展和人际成熟。
熊慧熊慧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自我主导力视角下导生互动影响硕士生个体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有效评价和提升研究生的个体发展质量,需要引入适当的中层理论和评价指标。以硕士生为对象,把自我主导力、创新能力、职业成熟度作为硕士生个体发展质量的代表性指标,分析了导生互动对硕士生个体发展质量的影响路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导生互动对硕士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中,自我主导力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是硕士生个体发展质量的核心。研究结果为建立硕士生个体发展质量和导生互动质量动态监测机制、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导生互动质量文化提供了实证支持。
熊慧杨钋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公共产品属性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社区教育是一种具有较强个人收益的竞争性、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强调国家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因此可能在政府干预优先次序等级中排在比较后的位置,容易导致经费供应不足。教育部2015年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调查统计数据也表明,社区教育经费没有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中,并且从最高值、平均值、中位值、最低值均远远低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直接影响了社区教育政策的执行。
官华杨钋
关键词:社区教育公共产品
以应用研究指导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的转型--来自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和启示被引量:5
2016年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科研转型的挑战,但是转型定位和路径并不清晰。欧洲应用科技大学以应用研究为基础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首先,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研究类型是应用激发的基础研究和纯粹应用研究,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纯粹基础研究。其次,此类大学的科研定位和功能与其应用研究的类型相关,采用"研究连续体"模式的大学重视满足知识经济和区域创新的需要,采用"应用研究及开发"模式的高校关注区域创新和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采用"实践性研究"模式的大学既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应用科技大学在科研组织、质量评价和经费支持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其科研定位和功能一致,能强有力地支持大学的科研发展。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考虑以应用研究的发展来促进机构科研功能的转型。
井美莹杨钋
关键词:知识生产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就业
2024年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应对技能短缺挑战的核心战略,其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包括公众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产业、行业、岗位技能短缺情况明显改善;技能空间配置日趋合理。有效技能供给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关键,它的实现依赖于职业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目标的协同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提升了全社会的技能人才供给总规模。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人才的产业转移、行业配置、岗位供给和空间分布,毕业生向高技能人才的转型受到数字/平台经济、零工经济和新就业形态的影响。为提升职业教育对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研究劳动力市场形态的新变化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配置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技能型社会发展战略。
杨钋姜琳丽徐斯沛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
前沿交叉学科平台能否促进博士生学术发展?——基于某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年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杨钋金红昊蔡旻恩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教育
谁参与?谁受益?谁支付?——MOOCs的经济学分析
(2015年4月)一引言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MOOCs)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热议,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Saltzman,2014)。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也开始了...
杨钋
文献传递
本专科学生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基于“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本文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使用路径分析方法对普通本科院校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作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后者在职业和心理素质方面相对优势显著,而前者在公民素质方面自我评价较高。此外还发现,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和集体活动参与的积极与否对个人能力发展有着显著影响。
杨钋许申
关键词: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
大学生资助对学业发展的影响被引量:52
2009年
多层次、多类型助学体系的推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可负担性,促进了教育起点的公平。然而学者尚未系统地分析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习行为、学业发展和成就的影响,因此很难确定资助政策是否也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本文使用三省19个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资助学习成绩正相关、与课程不及格负相关、与课外学习时间正相关,但是与学校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学生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
杨钋
关键词:学业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的分析被引量:37
2011年
通过对麦可思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四种空间模式,即不动、聚集、交换和发散。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生比例来看,不动模式的比例大于聚集模式和发散模式,交换模式比例最低;从流动模式选择与个人特征的关系来看,女生、来自非"985"和"211"院校、父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弱势群体毕业生倾向于参与预期收益较低的不动模式,而男生、来自"985"和"211"院校、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学生更容易选择收益较高的聚集模式。此外,比较就学地与就业地的关系,发现聚集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毕业生多数来自周边省份,具有"邻里效应"。
杨钋门垚马莉萍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