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婵 作品数:25 被引量:119 H指数:7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短信息随访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不同随访方式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短信息随访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1例首次予以PICC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访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短信息随访,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局部感染、导管脱出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借助短信息平台向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带管相关知识的随访,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因带管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李丽香 陈丽富 甘淑贞 林丽婵关键词:PICC 依从性 联动式延续护理在老年糖尿病足Wagner2、3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联动式延续护理对wagner2、3级糖尿病足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周边对口社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6例开展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服务,3个月后观察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情况及运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46例糖尿病足Wagner2、3级老年患者中,41例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无复发,3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41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结论医院一社区一家庭联动式延续护理对促进Wagner2、3级糖尿病足的愈合,降低其复发率,增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关系,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刘美兰 彭献莹 钟慧荣 林丽婵 邹小芳关键词:老年 不同的消毒液对PICC留置期间皮疹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 ipheral inser ted centr al catheter,PICC)置入后治疗间歇期门诊患者维护采用不同的消毒液对皮疹发生情况的比较。方法:将我院2013年置入PICC的患者分成两组,2013年置入PICC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2%洗必泰消毒皮肤,2014年置入PICC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皮肤,观察两组患者发生PICC周围皮肤皮疹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皮疹发生率0.9%(63/6 800),轻度皮疹43例,中度皮疹18例,重度皮疹2例,拔管2例,导管脱出3例;观察组皮疹发生率0.1%(12/7 200)发生皮疹12例,轻度皮疹10例,轻度皮疹2例,导管脱出1例,没有因发生皮疹需要拔管。因此对照组的皮疹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且轻度和中度皮疹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换药的方法有效降低了PICC留置期间皮疹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因皮疹带来的痛苦及因拔管带来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导管的有效留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丽香 林丽婵关键词:PICC 皮疹 洗必泰 聚维酮碘 发生率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预防PICC局部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3M9546HP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局部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血液科100例已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每次的导管维护用3M9546HP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固定导管;对照组只用3M9546HP透明敷贴固定。结果:观察组局部皮肤发生过敏有2例患者,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发生皮肤过敏有9例患者,发生率为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3M9546HP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固定,PICC导管能有效预防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 甘淑贞 李丽香 林丽婵关键词:PICC 导管 透明敷贴 无痛保护膜 一种置管手架 一种置管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竖向导管的支架、底面带有竖向导柱的台、设置在竖向导管上端部的固定接头,固定接头包括设置在竖向导管上端头上的下部是螺纹、上部是三片以上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压片的圆筒状物、螺纹旋接在筒状物螺... 李丽香 张莉 苏敏谊 何少丽 孔慕贤 肖健香 林丽婵 甘淑贞文献传递 爱乐康弹性医用胶布用于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临床有效止血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留置PICC导管的血液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爱乐康弹性医用胶布加压加定,对照组采用普通网状弹力绷带加压固定,24 h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及1周内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程度和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采用爱乐康弹性医用胶布加压止血效果好,是预防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甘淑贞 李丽香 林丽婵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儿童重度哮喘气道炎症细胞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气道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重度哮喘患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观察组30例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β(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 β)、白细胞介素-2(1L-2)、... 余声华 钟韩荣 余晓娟 汪成恩 陈朝轩 林丽婵 甘淑贞文献传递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门诊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在门诊化疗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除了在做化疗时给予健康教育外,在门诊化疗一周内电话回访1次,以后每2周1次,化疗全程结束的病人每月1次,特殊的病人根据需要调节次数。回访的内容包括指导功能训练、正确的用药方法、饮食营养的指导、心理护理等。对照组只在化疗时给予健康教育,不予电话回访。8个月后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上述康复期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2组病人对正确用药,掌握饮食的知识,掌握功能训练,按时化疗,按时复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别经χ2检验,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话回访能及时解决门诊化疗病人后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提高复诊率,满意度。结论电话回访服务能增加护患双方的主动性,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效益。 甘淑贞 林丽婵 陈慧光关键词:肿瘤 回访 健康教育 护理 在贵要静脉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在贵要静脉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22例。因化疗需行PICC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1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贵要静脉肘下二横指作为穿刺点并取传统的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选择肘上二横指作为穿刺点并采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的出血,导管脱出和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点的出血、导管脱出、2周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贵要静脉肘上二横指穿刺点并取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甘淑贞 李丽香 林丽婵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恶性肿瘤留置PICC导管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PICC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3月在我院留置PICC导管的17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以及非血栓组,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53例患者D-二聚体≥500μg/L,117例D-二聚体<500μ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中,62. 26%发生了血栓,37. 74%无血栓形成,D-二聚体<500μg/L的患者均无血栓形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具有近期手术外伤史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后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检测,可对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早期诊断,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外伤史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正相关,应高度警惕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林丽婵 甘淑贞 欧英慧关键词:恶性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