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彦威
- 作品数:346 被引量:5,179H指数:5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
- 如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是当前城市地理学和规划学的关键命题。从城市空间的外部生成机制与内部组织机制出发,还原了中国城市化与空间重构的时空进程,归纳了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制度环境与组织特点,初步诊断了中国城市结构高碳化的症结...
-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节能减排
- 文献传递
-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 苏玲玲周素红关美宝柴彦威齐兰兰
- 关键词:地理环境EMA
- 北京居民活动与出行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被引量:57
- 2013年
- 本研究对传统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LBS的移动数据采集在居民活动—移动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方面进行对比,并以2010年7月在北京进行的居民活动与移动调查为例,探讨了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的方法、存在问题和处理方式。北京市的实验调查采取活动日志调查与基于GPS、GSM两种不同定位方式的移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定位设备为基础、以互动式调查网站为平台、以面对面和电话访谈为补充,对天通苑和亦庄两个郊区居住区的样本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行为时空数据采集。针对时空轨迹和活动日志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旨在为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研究中的精细化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
- 柴彦威申悦马修军赵莹
- 关键词:时空数据GPSLBS
-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被引量:84
- 2008年
-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和城市日常活动系统是人类空间行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行为空间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及其与实体空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城市社会生活及其空间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视角。通过行为空间研究中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活动分析法能够很好的整合和处理这些问题,在对活动分析法相关概念和几个重要方法介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柴彦威沈洁
- 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73
- 2013年
-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化现象的加快使得老龄问题受到学者关注。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模式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中国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而政策的落实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需要从微观层面通过空间行为分析来还原老年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空间行为的视角对国内多个学科的老年人日常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基于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及需求层次理论的认知,文章聚焦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体行为:就医行为、购物行为和休闲行为,梳理这3类行为的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及其行为特征、影响机制分析等主要研究结论。基于时空间尺度和出行链进行了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地理学探讨,并结合国际老年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展望。
- 周洁柴彦威
- 关键词:老年人就医行为购物行为休闲行为
- 理解社区生活时间:基于时空间行为的视角被引量:4
- 2023年
- 社区生活圈聚焦在居民步行范围内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精准化配置,需要关注设施时间安排与居民生活时间的匹配性,响应居民的差异化需求,强调社区生活时间对生活圈构建的意义。本文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出发,从生活时间节奏、活动持续时间和时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生活时间研究的特点及其对社区生活圈构建的空间、社会与情感意义;以北京市上地—清河街道的活动日志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分析了居民社区活动时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区居民社区时间利用不足,社区生活时间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活动类型分异和群体分异。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分析生活时间利用特征,把握居民对社区生活圈时空资源的利用程度,应对行为空间与物质空间的时空不匹配问题。
- 塔娜塔娜
- 关键词:时间节奏
- 基于个体休闲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 休闲被认为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是居民获得时空解放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行为实践。休闲行为有别于长时间尺度、异地空间的旅游行为,而是以居住地为核心、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行为类型。本文以基于个体的城市居民休闲行为为出发点...
- 赵莹柴彦威
- 关键词:休闲行为
- 社区生活圈的新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被引量:53
- 2020年
- 社区生活圈从居民日常活动及行为视角考察城市社区,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也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伴随着流动性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社区生活圈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社区活动和居民时空行为日益多样化、社区空间的功能与意义日益丰富化,亟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创新与实践引导。时间地理学是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社会—技术—生态综合方法,为早期基于时空行为与生活空间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新时间地理学重视家庭及其他组织企划的交互与时空组合,可为社区生活圈内个体—家庭—社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研究、时空行为的社会文化制约与多情境分析及模拟提供重要支撑。论文基于新时间地理学方法,从理论、方法和实证3个维度提出社区生活圈的新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具体包括构建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行为理论,揭示社区生活圈的时空间结构;创新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行为分析和模拟方法;从社区生活圈时空行为优化、社区交往生活圈、社区安全生活圈等方面创新中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研究内容。
- 柴彦威李春江张艳
- 北京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被引量:26
- 2014年
-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成还是在建成环境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基于对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借助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分布、活动空间形态及面积等特征的比较,揭示不同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试图将基于人口属性、设施供给的社区分异研究拓展到基于日常行为的居民对城市空间利用的社区分异。
- 张艳柴彦威郭文伯
- 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6
- 2007年
- 认知地图是环境意象构成要素、要素间的距离和方向信息最为完全的表现形式,综合反映了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城市对居民的影响,是行为地理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论文基于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视角,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的手绘地图研究、认知地图扭曲研究、地名认知/距离认知/城市空间结构认知、认知地图居民属性研究,提出了国内努力的方向。
- 王茂军柴彦威高宜程
- 关键词:认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