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延鹏

作品数:156 被引量:539H指数:14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5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文化科学
  • 13篇理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6篇污染
  • 27篇重金
  • 26篇重金属
  • 19篇废水
  • 10篇土壤
  • 10篇萃取
  • 10篇教学
  • 9篇毒性
  • 9篇污水
  • 9篇磺胺类抗生素
  • 8篇水稻
  • 8篇水体
  • 8篇固相
  • 8篇固相萃取
  • 8篇复合污染
  • 7篇蛋白核小球藻
  • 7篇有机磷
  • 7篇有机氯
  • 7篇有机氯农药
  • 6篇农药

机构

  • 130篇桂林理工大学
  • 23篇桂林工学院
  • 3篇广西建设职业...
  • 2篇广西环境工程...
  • 2篇中国有色桂林...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机械工业第六...
  • 1篇新疆科力新技...
  • 1篇浙江大学舟山...

作者

  • 153篇梁延鹏
  • 87篇曾鸿鹄
  • 48篇覃礼堂
  • 39篇莫凌云
  • 37篇朱宗强
  • 36篇朱义年
  • 32篇李艳红
  • 20篇刘杰
  • 17篇张学洪
  • 13篇宋晓红
  • 12篇唐沈
  • 12篇黄海涛
  • 12篇梁美娜
  • 12篇魏彩春
  • 11篇宋晓红
  • 10篇游少鸿
  • 10篇解庆林
  • 10篇林华
  • 10篇刘辉利
  • 8篇代俊峰

传媒

  • 8篇生态毒理学报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桂林工学院学...
  • 5篇水处理技术
  • 4篇工业安全与环...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分析科学学报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当代教育理论...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科教导刊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年份

  • 8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5篇2021
  • 14篇2020
  • 2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废水CODcr、总磷和石油类含量分别为460mg/L~560mg/L、7mg/L~12mg/L和10mg/L~50mg/L,经UASB+SBR+后混凝除磷的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在50mg/L左右,总磷含量在0.5mg/...
李艳红解庆林游少鸿梁延鹏
关键词:采油废水UASBSBR混凝除磷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降解β-HCH细菌筛选及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从可稳定处理β-HCH的人工湿地模型取植物根际筛选降解菌,以提高人工湿地对β-HCH的降解效果。最终筛选出3株细菌,可辅助对β-HCH进行生物降解。3株菌经16sRNA鉴定分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3株菌在30℃、200 r·min^(-1)摇床培养5 d后,对1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6.31%、67.38%和62.68%,对10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1.61%、64.07%和59.26%。3株菌在对数生长期平均可降解44.84%的β-HCH。随着β-HCH质量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受到抑制。菌株的投加量对β-HCH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复合菌群对β-HCH降解效果不理想。
罗爽梁延鹏曾鸿鹄曾鸿鹄
关键词:人工湿地菌株降解
一种污染物对绿藻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影响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物对绿藻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影响的测定方法。利用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评价典型污染物唑类杀菌剂(克霉唑)对绿藻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的影响。根据在唑类杀菌剂农药作用下对单一绿...
刘敏覃礼堂莫凌云梁延鹏曾鸿鹄宋晓红
文献传递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被引量:43
2005年
通过混合沉淀和溶解实验详细研究了pH值和Ca/As摩尔比对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影响.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混合液的Ca/As摩尔比有关,在Ca/As=1·50和1·67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在pH=7附近达到最低,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Ca/As=2·00和4·00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2种Ca/As摩尔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砷酸钙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取决于溶液的Ca/As摩尔比和pH值.在低pH值和低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要比在高pH值和高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的颗粒要大,而且结晶程度要好.在Ca/As摩尔比为1·0~4·0和不同pH值条件下,主要生成Ca_3(AsO_4)_2·3H_2O、Ca_3(AsO_4)_2·2·25H_2O、Ca_5(AsO-4)_3OH和Ca_4(OH)-2(AsO_4)2·4H_2O,溶度积分别等于10^(-21·14)、10^(-21·40)、10^(-40·12)和10^(-27·49).
朱义年张华梁延鹏刘辉利张学洪
关键词:石灰沉淀砷酸钙溶解度稳定性PH值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讨——适用于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被引量:1
2022年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因其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所以无法充分体现其在环境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类专业环境毒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使其更适用于环境类研究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在实验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林钰涓于晓章李艳红梁延鹏董堃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维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钡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钡的石墨管类型、最佳加热程序和最佳基体改进剂等。本方法降低了背景吸收干扰,提高了灵敏度,改善了精密度,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可用于水中微量钡的检测。
梁延鹏刘辉利朱义年卢洁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种水稻幼苗组织中L-半胱氨酸的提取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幼苗组织中的L‑半胱氨酸的提取及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样:取水稻幼苗叶片或根系组织,添加液氮后研磨成粉末;S2、提取:称取上述步骤S2制得的粉末0.1~0.2g,加入冰乙酸溶液1.0~5....
张庆于晓章林钰涓楚云鹏雷生煜杨丽凌钦龙梁延鹏
文献传递
青狮潭库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PE-GC/ECD)对青狮潭库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分别占所检出15种OCPs总量的28.93%~79.88%和2.66%~54.62%,特征组分比例表明HCHs和DDTs均源自历史残留。研究区域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大小呈现为池塘〉西湖〉溪流〉东湖。青狮潭库区20个采样点水体中OCPs健康风险值为6.50×10-9~4.05×10-7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表明该区域水体中OCPs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宋严梁延鹏曾鸿鹄覃礼堂莫凌云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砷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确定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砷时的最佳酸度为0.2%(体积比) HNO3,最佳灰化温度为1 300℃,最佳原子化温度为2 300℃.选择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可有效防止砷在灰化过程中的损失,从而增强吸收信号.本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密度(标准偏差为0.43%)和较高的回收率(90%~95%),而且操作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水中砷的准确检测.
卢洁刘辉利梁延鹏朱义年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李氏禾修复重金属(CrCuNi)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评价了李氏禾对水中Cr、Cu、Ni的去除潜力。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Cu、Ni污染物,重金属初始浓度分别为10和20mg·L-1的营养液,10d后Cr浓度降低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以下,10d后Cu浓度降低到1.02mg·L-1和1.25mg·L-1,20d后Ni浓度降低到1.10和2.14mg·L-1。收获的植物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根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茎、叶。单株生物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含Cr培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减少(P>0.05),含Cu、Ni营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李氏禾对Cr的耐性强于Cu和Ni。李氏禾适宜于湿生环境中生长,能对多种重金属产生大量富集,对Cr、Cu、Ni等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表现出较强的潜力。
陈俊王敦球张学洪刘杰梁延鹏魏彩春康彩霞芦晓燕
关键词:植物修复李氏禾重金属污染水体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