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4篇撤机
  • 2篇婴儿
  • 2篇通气
  • 2篇气道
  • 2篇气道正压
  • 2篇综合征
  • 2篇左向右分流
  • 2篇左向右分流型
  • 2篇先心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机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新生儿肺炎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呼吸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梁志强
  • 7篇张姿英
  • 6篇林振浪
  • 5篇陈尚勤
  • 3篇刘江勤
  • 3篇陈鲜威
  • 2篇余波
  • 1篇陈春
  • 1篇张弩
  • 1篇杨运刚
  • 1篇陈鸿鸿
  • 1篇俞惠民
  • 1篇周微
  • 1篇金可
  • 1篇张正霞

传媒

  • 4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致脑积水的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15例报告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存活后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处理仍然相当棘手,没有统一的方案。用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评价。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相继入住我院的15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Ⅲ度以上合并脑积水,且1周内脑室进行性扩大,头围每天增大〉2mm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患儿,进行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储液囊埋植后根据临床和头颅超声或头颅CT检查结果,决定脑脊液引流次数,间歇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并观察脑脊液中细胞数、蛋白质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若储液囊引流无效,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后临床随访3.5~3年。结果15例患儿中早产儿11例,孕龄(31.5±0.5)周;足月儿4例,其中3例为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脑室出血Ⅲ级13例,Ⅳ级2例。脑室出血平均诊断日龄:早产儿(9±1)d,足月儿(22±7)d。埋植Ommaya囊时日龄:早产儿(18±3)d,足月儿(31±7)d。平均每例患儿脑脊液引流次数(23.5±4.6)次,每次引流量为(30.2±3.3)mL/kg。35例经储液囊脑脊液引流后30d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和葡萄糖分别为(34±6)×10^6个/L、(2.2±0.2)mmol/L;引流后39d蛋白质为(0.48±0.10)g/L。33例经储液囊脑脊液引流后在3~4周内头围增长速度每周〈3cm,病情改善,其中12例至12~38个月时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在36个月时仍有轻度扩大。2例储液囊脑脊液引流无效,其中1例转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3个月死亡。术中和术后病情稳定,1例术后16d储液囊出现渗漏,并发颅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35),加用抗菌素治疗痊愈。14例术后1.5~3年时间随访:11例生长�
林振浪余波梁志强陈鲜威刘江勤陈尚勤张姿英张弩
关键词:脑室颅内出血脑积水硬膜下积液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06年
梁志强陈尚勤张姿英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衣原体肺炎新生儿支原体肺炎新生儿科医生衣原体感染自然病程
RDS早产儿撤机模式的探讨
随着PS的广泛应用,RDS早产儿的早期撤机已成为可能。如何顺利撤机,提高一次撤机的成功率,对于疾病的治愈和患儿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近年来广泛的使用在机械通气的撤机过程中,常见的nCPAP由鼻塞头和鼻...
梁志强
文献传递
新生儿窒息后选择性头部降温的实施和安全性研究
2008年
目的:评估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新生儿:①孕周≥37周。②出生后首次动脉血气分析BD>15mEq/L,或生后5minApgar评分<6分。③出生后6h内出现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40)和对照组(n=38)。亚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持续72h;6h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30mg·kg-1,再用维持量5mg·kg-1·d-1对症止痉治疗,予多巴胺5μg·kg-1·min-1,维持3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其他治疗相同。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心、肝、肾等功能。结果:两组各有40例和38例完成治疗;亚低温组直肠温度降至目标温度35℃所需时间为(55±20)min,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下降至(105±6)次/min,对照组(140±11)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45±5)mmHg;两组血肌钙蛋白-I、肝功能、肌酐、尿素氮虽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产期窒息后新生儿实施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于34~35℃是安全的,可应用于具有重症监护条件的新生儿病房。
林振浪梁志强陈尚勤陈鲜威张姿英俞惠民林锦
关键词:窒息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儿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3例NRDS患儿进行NCPAP通气同时给予PS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后 0 5h ,PaO2 和a/APO2 即明显升高。至 6、12、2 4和 72h ,PaO2 和a/APO2 仍高于用药前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6h ,PaCO2 开始下降 ,6、12、2 4和 72h ,PaCO2 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用药后 1h ,呼吸窘迫症状消失 9例 (39 1% ) ;明显减轻 14例 (6 0 9% )。 2 4h后 ,X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 2 2例 (95 7% )。 2 3例中治愈 2 2例 ,治愈率 95 7%。 1例改为机械通气。结论 NCPAP与PS联合治疗NRDS疗效显著 ,能快速有效地改善NRDS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张姿英林振浪梁志强刘江勤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窘迫综合征
NCPAP在NRDS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在NRDS患儿的撤机过程中,采用NCPAP过渡是否比直接脱机更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方法:将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随机分成NCPAP过渡组和直接脱机组,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和用氧天数,并观察两组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气漏、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NCPAP过渡组45个患儿有41个成功撤机(占91.1%),直接脱机组36个患儿有25个成功撤机(占69.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用氧时间两组无差别;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有显著差别。结论:在NRDS患儿撤机时使用NCPAP过渡模式比直接脱机更有效。
梁志强张姿英林振浪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PRVC)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以了解PRVC模式的优缺点。方法 :实验组随机选 4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PRVC模式通气 ,对照组随机选 4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用单纯定压模式 (Pressurecontrol,PC)通气 ,以第一次血气分析PCO2 是否正常来评价机械通气效果。同时观察比较两种模式的呼吸机参数 :吸气峰压 (PIP)、平均气道压 (Mean)和呼气末正压 (PEEP) ,并记录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血气分析检测的总次数。结果 :实验组第一次血气分析正常率为50 % ,对照组为 2 7.2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PIP和Mean比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PEEP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血气分析总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结论 :PRVC模式可应用于新生儿 ,并且有每分通气量稳定、PIP和Mean低。
陈鲜威梁志强金可
关键词:PRVC新生儿呼吸衰竭呼吸机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深部鼻拭的细胞细菌学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梁志强杨运刚张正霞
关键词: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
影响左向右分流型先心新生儿撤机成功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的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左向右分流型先心95例,定义48h内无需重新插管者属撤机成功。以撤机成功率为因变量,以新生儿胎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水平、肺血流量、缺损大小、缺损类型、合并心衰...
梁志强陈尚勤张姿英林振浪
文献传递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时血清IL-8和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评估新生儿AL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2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IL-8和TNF-α水平,同时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和对照组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在疾病恢复期复测。结果①胎粪吸入综合征组入院时血清中IL-8水平中位数为174.00pg/mL,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疾病恢复期血清IL-8水平为24.80pg/mL,与入院时比较显著下降(P<0.01);②入院治疗前胎粪吸入综合征组TNF-α水平中位数为25.90pg/mL,显著高于原发性肺透明膜病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TNF-α水平为20.22pg/mL,较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新生儿ALI的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预示着疾病的好转。
林振浪周微陈春余波梁志强刘江勤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新生儿急性肺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