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珊珊

作品数:37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肿瘤
  • 10篇细胞
  • 10篇肺癌
  • 6篇漏斗胸
  • 5篇血清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微创
  • 5篇坏死因子
  • 4篇蛋白
  • 4篇死因
  • 4篇外科
  • 4篇漏斗
  • 4篇坏死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外科治疗
  • 3篇化疗
  • 3篇基因
  • 3篇肺癌血清
  • 3篇成人漏斗胸

机构

  • 3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分子肿瘤学国...

作者

  • 36篇武珊珊
  • 23篇刘吉福
  • 7篇徐波
  • 5篇肖雪媛
  • 5篇何大澄
  • 4篇程友琴
  • 3篇黄凌云
  • 3篇崔吉君
  • 3篇唐朝枢
  • 3篇张晓红
  • 3篇王士雯
  • 3篇贾凤兰
  • 2篇梁海龙
  • 2篇蒋瑞英
  • 2篇刘倩
  • 2篇郑辉
  • 2篇曹少军
  • 2篇刘丽云
  • 2篇陈乃玲
  • 2篇孙锁柱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矫治漏斗胸后时间延展胸廓骨重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矫治后时间延展性胸廓骨自身重塑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34例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11~39岁,平均年龄18.1岁。组1为大龄儿童组,年龄11~17岁,13例;其中对称型(Ⅰ型)9例,非对称型(Ⅱ型)4例;漏斗胸指数(HI)3.2~4.6。组2为成人组,年龄18~39岁,21例;其中Ⅰ型10例,Ⅱ型11例;HI3.2~5.7。全身麻醉下在两侧腋中线切口,胸腔镜辅助先将扩展钳穿过胸骨形成隧道,抬举扩展钳重塑胸廓成形后,再将制备好的支撑杆置入胸骨后翻转至弓背向前固定。术前和术后胸部CT扫描,胸廓三维重建,矢状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的距离。并观察心脏位置和胸廓外形。结果组1置入1杆10例,2杆3例;组2置入1杆12例,2杆9例。2组中矫形前、术后7 d比较,置入1根矫形板胸骨体下端均向前移位,而胸骨柄和胸骨体上端则反向移位;90 d时胸骨柄、体再缓慢向前移位。组2置入2根矫形板时,术后7 d和90 d胸骨柄体连续向前移位;90 d时胸廓外形饱满,心脏移位恢复正常。结论漏斗胸微创矫形后胸廓骨具有自行重塑的功能,用1根矫形板比2根者胸廓骨自行重塑更明显。
刘吉福叶金铎徐波王树寿武珊珊
关键词:漏斗胸微创外科治疗
胸骨发育与漏斗胸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究成人漏斗胸患者胸骨的发育状况与胸壁畸形的关系。方法50例成人漏斗胸患者为研究组;HI:3.2~9.8,平均4.4±1.3。15例胸壁无畸形者为对照组。采用胸部CT扫捕资料,胸廓l一维成形,矢状位以胸椎体中线切面,分析胸骨柄体剑突的发育、胸骨体的形状、走行位置与胸廓畸形的关系;并测量胸骨柄与胸骨体比值。结果研究组胸骨柄与体长度比1.45~3.2,平均2.03±0.38。胸骨柄体未分化7例(14.O%);胸骨体形状:呈平直和弓形各占一半;胸骨体的位置:以垂直向下、斜向内下走行和下端向上翘共35例,其胸壁畸形呈凹陷广泛伴扁平胸;而胸骨体下端向内突共15例,则凹陷畸形较局限。胸骨体节未融合3例。对照组胸骨柄与体长度比1.17~2.39,平均1.73±0.37。胸骨柄体未分化1例(6.7%);胸骨体位置以垂直向下和向前下走行。结论PE胸骨发育异常率高。胸骨体位置、走行异常与胸壁凹陷畸形的范同和程度有显著的一致性。
刘吉福赵倩徐波武珊珊
关键词:漏斗胸
食管、贲门癌染色体异常分析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细胞染色体异常及意义.方法:16例食管癌,3例贲门癌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以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正常人胎盘DNA和癌细胞DNA,与人中期染色体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摄取图像,通过专用分析软件,确定染色体DNA的扩增和缺失.结果:食管、贲门癌同一患者可出现多条染色体扩增和缺失,可出现整条染色体或长臂或短臂或某一染色体上DNA位点的扩增或缺失,常见扩增有3q,17q,20q,8q,9q,11q,5p,17p;缺失为4q,4p,9q,18q;6例有8q扩增者,病变均侵犯食管壁全层、邻近组织且伴淋巴结转移.染色体DNA扩增数目最多的见于Ⅱ期患者,Ⅰ期最少.结论:食管、贲门癌细胞染色体DNA扩增和缺失与病变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分期有关.
武珊珊刘吉福王明荣
关键词:贲门癌染色体异常DNA扩增荧光显微镜肿瘤转移
人肺癌组织中Ki67核抗原、p53和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65例肺癌组织中Ki67的细胞增殖状态和p53表达与肺癌组织生物学特征,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变化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65例肺癌组织标本中Ki67、p53表达和MDR-1变化水平。结果:(1)在43例鳞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均值为(47.91±23.22)%,腺癌为(34.8±19.44)%,癌细胞高分化组Ki67阳性表达均值低于中、低癌细胞分化组。在不同TNM分期组Ki67阳性表达均值没有明显差异。(2)43例鳞癌中有35例p53表达阳性(81.4%),在22例腺癌中有13例(59.1%)p53表达阳性。癌细胞高分化组p53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不同TNM分期p53表达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3)TNM分期Ⅲ期MDR-1阳性表达率比Ⅰ和Ⅱ期低,但在不同癌细胞分类组和不同癌细胞分化组间MDR-1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Ki67、p53和MDR-1基因免疫组化研究对临床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可提供有效的细胞增殖标记和细胞分子学信息。
武珊珊刘吉福李琳
关键词:P53蛋白
靶向消融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8年
目前我国对肺癌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和免疫生物学治疗等方法。由于肺癌患者确诊时常处于病情中晚期,其手术、放疗、化疗对肺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2%、15%和28%。靶向消融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和新兴学科。该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毁损局部癌细胞,减少邻近重要器官损伤,达到根治癌肿的目的。现就各类靶向消融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武珊珊刘吉福
关键词:肺癌患者消融技术靶向中医药治疗器官损伤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进展
2010年
非小细胞肺癌切除后辅助化疗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已证明Ⅱ-Ⅲa期可从辅助化疗中获益,Ⅰb期可口服辅助化疗获益。尽管新药物的出现有力地提高了辅助化疗的疗效,但患者依从程度的提高有待于给药方案的改进。肿瘤分子标志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药是今后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方向。
刘吉福武珊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术后辅助化疗
微创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后胸廓骨重塑与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后胸廓骨的重塑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74例漏斗胸患者经微创手术矫治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11例;年龄(11.90±8.50)岁,<10岁11例。74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在两侧腋中线做切口,在电视胸腔镜下引导穿通器经胸骨后创出通道,并抬举胸骨成形后,再将制备好的支撑板置入胸骨后。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胸廓CT三维重建,矢状位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恢复情况和胸廓外形。结果 7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使用1根矫形板66例(89.19%),使用2根矫形板8例(10.81%)。使用1根矫形板、年龄<10岁的11例患者术后7 d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均向前移位3.76~22.92 mm,11~17岁的55例使用1根矫形板患者胸骨体中间和下端与术前比较分别向前移位2.08 mm和10.42 mm,两者胸骨体下端较术前向前移位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4,P<0.05)。术后7 d时11~17岁使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向前移位4.19~15.03 mm。术后7 d胸部CT显示65例(87.84%)患者心脏位置恢复正常;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廓外观优于用1根者。随访74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23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胸廓外形饱满,心脏位置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一次性成形具有良好的重塑性;随着年龄增加,矫治支撑胸骨的力也需要增加,且疗效满意。
刘吉福徐波武珊珊
关键词:漏斗胸微创外科
钙结合蛋白S100A7在肺癌中的选择性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与目的S100A7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它的过表达与一些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S100A7在肺癌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探讨了S100A7蛋白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100A7只在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亚型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并发现S100A7蛋白的表达在高分化的癌细胞中较强。结论S100A7蛋白可选择性地在不同亚型的肺癌中表达,很可能成为肺癌亚型诊断的标志蛋白之一。
张颢刘丹慧孙锁柱刘吉福武珊珊毛颖李明颖冯盛肖焱光何大澄肖雪媛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分析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异常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食管癌常有染色体的改变,包括染色体基因组异常扩增和缺失。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可以显示这些染色体的异常变化。本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和分析原发性食管癌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16例食管癌组织中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研究的病例中7例食管癌术后2年内死亡(对照组),9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生存组)。结果:食管癌患者中多数染色体基因组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染色体基因组高扩增频率发生在1q/p,2q/p,3q,5q/p,8q/p,9q/p,11q/p,17和20q/p染色体区段上,在染色体1q/p,4p,9p,18q和xp中常见染色体基因缺失。染色体7q/p和19扩增频率和染色体4q/p和18q缺失频率,生存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染色体区段基因易发生异常扩增和缺失,生存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武珊珊刘吉福王明荣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食管肿瘤
胰岛素对正常大鼠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CO-cGMP系统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观察生理范围不同浓度胰岛素对Wistar大鼠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 一氧化碳 环磷酸鸟苷 (HO CO cGMP)系统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胰岛素与血管舒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离体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孵育技术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技术 ,以胆红素生成量作为HO活性的指标 ,以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含量作为内源性CO产量的指标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主动脉环磷酸乌苷含量 ,从组织和细胞水平观察生理范围内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血管局部HO活性 ,内源性CO产生量和环磷酸鸟苷的影响。结果 :生理范围不同浓度胰岛素 (0 .0 4、0 .0 8、0 .16mU/L)使主动脉HO活性分别增高 48.2 %、6 0 .8%、80 .7% ;使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中CO Hb含量增高 8.7%、17.4%、39.1% ;使cGMP含量增加 96 .6 % ,197.1% ,130 .7%。结论 :生理浓度胰岛素对正常大鼠血管局部血红素 HO CO cGMP系统活性存在浓度依赖的增强作用。提示在胰岛素引起的血管舒张和低血压中 ,可能涉及血管局部的HO CO cGMP系统的激活。
程友琴曹少军武珊珊王士雯崔吉君唐朝枢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胰岛素血管舒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