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佩浩

作品数:237 被引量:94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2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8篇肠癌
  • 56篇细胞
  • 45篇肿瘤
  • 27篇结肠
  • 24篇结肠癌
  • 23篇蟾毒
  • 23篇蟾毒灵
  • 21篇直肠
  • 21篇直肠癌
  • 21篇结直肠
  • 21篇结直肠癌
  • 19篇中医
  • 18篇耐药
  • 17篇蛋白
  • 17篇药物
  • 17篇健脾
  • 16篇中药
  • 16篇肝癌
  • 14篇血管
  • 13篇凋亡

机构

  • 148篇上海中医药大...
  • 71篇上海市普陀区...
  • 40篇上海中医药大...
  • 9篇复旦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华东理工大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市肿瘤研...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市徐汇区...
  • 2篇江苏大学
  • 2篇上海医药工业...
  • 2篇吉林省肿瘤医...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宁波市第九医...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5篇殷佩浩
  • 75篇李琦
  • 53篇彭文
  • 41篇范忠泽
  • 28篇邱艳艳
  • 26篇陈腾
  • 23篇秦建民
  • 22篇汤庆丰
  • 17篇许喻岚
  • 14篇张敏
  • 14篇王炎
  • 12篇盛霞
  • 12篇王云满
  • 11篇于卉
  • 11篇奉典旭
  • 11篇王浩
  • 11篇石晓静
  • 10篇刘育军
  • 10篇高虹
  • 10篇邹瑜

传媒

  • 2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中华医学科研...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5篇肝胆胰外科杂...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上海医学
  • 5篇医院管理论坛
  • 5篇国际外科学杂...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外科研究与新...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上海医药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3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27篇2015
  • 26篇2014
  • 29篇2013
  • 28篇2012
  • 16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酮ⅡA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对SAPK/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JNK信号转导通路,揭示其抗胰腺癌的部分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8、16、32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人胰腺癌PANC-1细胞48h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法(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丹参酮ⅡA作用PANC-1细胞后SAPK/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阻断JN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对胰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测得丹参酮ⅡA对人胰腺癌PA N 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Hoechst染色的典型凋亡细胞.8、16、32mg/L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3%±1.51%,12.86%±2.70%和21.24%±2.58%,与对照组(0.63%±0.1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阻断JNK信号通路后,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丹参酮Ⅱ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1h后JNK信号通路被激活,4h达峰值.16mg/L丹参酮Ⅱ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48h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正常细胞的0.61,0.39,0.10倍;阻断JN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丹参酮ⅡA能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凋亡.通过JN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王炎李琦范忠泽王忆勤邱艳艳靳宝辉陈星竹殷佩浩
关键词:胰腺癌凋亡信号转导生存素
MALAT1、COX-2、β-catenin、MMP-3、MMP-9等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ALATl)、环氧合酶-2(COX-2)、B-连环素(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等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新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MALAT1、COX-2、β—catenin、MMP-3、MMP-9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细胞免疫因子(CIM和CD8)、临床分期、肿瘤侵袭转移程度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ALAT1、COX-2、β—catenin、MMP-9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3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AT1、COX-2、MMP-9和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是癌旁组织表达量的2.22倍、1.86倍、2.16倍、0.58倍(P〈0.01)。MALAT1(癌/癌旁)的表达差异与β—catenin(癌/癌旁)的表达差异呈负相关(r=-0.346,P=0.030),MMP-9(癌/癌旁)的表达差异与13-catenin(癌/癌旁)的表达差异则呈正相关(r=0.312,P=0.047)。COX-2(癌/癌旁)与MMP-9(癌/癌旁)在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18);COX-2(癌/癌旁)在CEA上升与未见改变的患者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MALAT1、COX-2、MMP-9、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而MMP-3无重要参考价值;MALAT1和β-catenin的负相关性及MMP-9和β-eatenin的正相关性说明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定的相互作用关系;COX-2(癌/癌旁)和MMP-9(癌/癌旁)在男女患者中的差异提示二者影响男女患结直肠癌的概率;检测COX-2可在-定程度上辅助肿瘤标志物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
季青周宁刘宣殷佩浩秦建民李琦
关键词:环氧化酶2Β连环素基质金属蛋白酶3
RGD修饰的载蟾毒灵多级靶向纳米粒对裸鼠人肠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蟾毒灵多级靶向纳米粒治疗裸鼠肠癌的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性肠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如下6组:生理盐水(NS)组、蟾毒灵(Bufalin)组、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聚赖氨酸(mPEG-PLGAPLL)纳米粒组(mPEG-PLGA-PLL NPs)、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cRGD)修饰mPEGPLGAPLL纳米粒组(mPEG-PLGA-PLL-cRGD NPs)、载Bufalin的mPEG-PLGA-PLL纳米粒组(Bufalin-mPEG-PLGAPLL NPs)、载Bufalin的mPEG-PLGA-PLL-cRGD纳米粒组(Bufalin-mPEG-PLGA-PLL-cRGD NPs),经尾静脉给药。比较治疗后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坏死程度和荷瘤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Bufalin组、Bufalin各纳米粒组瘤体均缩小,以经Bufalin-mPEG-PLGA-PLL-cRGD NPs组最为显著;Bufalin各纳米组荷瘤裸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P<0.01);病理结果显示,Bufalin-mPEG-PLGA-PLL-cRGD NPs组肿瘤以重度坏死为主,肿瘤坏死程度显著重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Bufalin多级靶向纳米粒以纳米剂型给药抗癌效果明显增强。
邱艳艳王炎胡送娇刘培峰陈星竹梁波包益洁段友容殷佩浩彭文李琦
关键词:结肠癌蟾毒灵纳米微粒靶向肿瘤抑制
中医药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探讨适合于中医药院校的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要求的医学生,对西医外科学教学进行恰当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秦建民殷佩浩于文陈腾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外科学教学
水通道蛋白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壁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毛细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及乙酰唑胺组,制模后...
陈亚峰奉典旭田继云陈腾殷佩浩谢金昆冯雯桂俊康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水通道蛋白1
文献传递
蟾毒灵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及钙离子代谢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肠癌HCT8细胞凋亡及钙离子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Annexin V/PI双染凋亡试剂盒检测蟾毒灵对人肠癌HCT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Ca^(2+)荧光探针Fluo-3 AM标记HCT8细胞内Ca^(2+)并检测蟾毒灵对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蟾毒灵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且蟾毒灵浓度越高,细胞内Ca^(2+)浓度越高。结论蟾毒灵诱导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代谢相关。
石晓静孙剑玥邱艳艳邹瑜袁玉霞贺雪张祎稀唐雪瑶殷佩浩
关键词:结肠癌蟾毒灵凋亡钙离子
华蟾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灌注建立UC大鼠模型。按照大鼠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蟾素低剂量组(HCS-L)、华蟾素高剂量组(HCS-H),每组6只。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阳性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1.5 g·kg^(-1)灌肠,HCS-L、HCS-H分别予以华蟾素200、400 mg·kg^(-1)灌肠,每日1次,连续14 d。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进行评分,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咬合蛋白(Occludin)、带状闭合蛋白(ZO-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CS-L、HCS-H的DAI评分分别为0.11±0.27,2.44±0.54,1.22±0.78,1.33±0.73,1.06±0.61;上述5组的CMDI评分分别为0.17±0.41,2.83±1.17,1.00±0.89,1.33±0.52,0.83±0.7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CMDI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HCS-L、HCS-H的DAI评分、CMDI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HCS-L、HCS-H血清中IL-1β、IL-18、TNF-α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升高,Occludin、ZO-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HCS-L、HCS-H结肠组织中NLRP3、casepase-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Occludin、ZO-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华蟾素可明显缓解UC大鼠症状,改善UC大鼠肠黏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的过度激活、降低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李时超殷佩浩陈腾陈腾李五生陈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华蟾素紧密连接蛋白
腹外疝合并肝硬化患者疝修补术的体会
2003年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31例腹外疝合并肝硬化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术后切口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2例术后切口腹水渗漏,引流后愈合,无切口感染。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复发率低.适用于腹外疝合并肝硬化患者。
殷佩浩华蕾韩峰
关键词:腹外疝合并症肝硬化修补术
健脾解毒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大鼠肝组织CCR1和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肝组织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规律及健脾解毒中药的干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模型组(n=40)及中药组(n=40)。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在1~12周饮用含DEN 80mg/L的饮水以诱癌(8mg.kg-1.d-1),共12周。中药组大鼠同时给予含生药1.75g/ml的健脾解毒方灌胃(10ml/kg),正常组大鼠给予10ml/kg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12周。于4、8、12、16周时相点,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剖腹取肝,20周时剩余大鼠全部剖腹取肝,观察肝脏外观,计算病死率和腹水生成率,肝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肝组织CCR1、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在20周实验结束时,正常大鼠无死亡,而模型大鼠死亡率为42.5%(17/40),中药组死亡率为17.5%(7/40);16周~20周时模型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87.5%(7/8),而中药组腹水发生率为44.4%(8/18),中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HE染色表明,至第20周成瘤率达到1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段CCR1 mRNA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除第8周外,其余各时段CCR1 mRNA均显著下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除第4周及8周的Cyclin D1表达下调外,其余均出现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第4周、8周及12周的Cyclin D1表达上调,在16周时出现显著下调(P<0.01),第20周时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CCR1、Cyclin D1的表达上调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形成密切相关,健脾解毒中药可以较好延缓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下调CCR1关系密切,但下调Cylin D1的作用不明显,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斌李琦殷佩浩赵成根高虹范忠泽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健脾解毒方细胞周期蛋白D1
中药调节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在基因、饮食和环境等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结直肠黏膜的上皮组织转化成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位于全球恶性肿瘤的第三和第四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来自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中,针对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研究是抗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药因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促进的双向调节作用等优势已在肿瘤治疗的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未来对中药靶向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祎稀邱艳艳徐可殷佩浩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中药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