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锴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甲状腺
  • 3篇肿瘤
  • 3篇显像
  • 3篇腺癌
  • 3篇亢进
  • 3篇亢进症
  • 3篇甲状腺功能
  • 3篇甲状腺功能亢...
  • 3篇甲状腺功能亢...
  • 3篇功能亢进
  • 3篇功能亢进症
  • 3篇骨显像
  • 3篇骨转移
  • 3篇放射性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转移瘤
  • 2篇核素
  • 2篇核素骨显像
  • 1篇血清

机构

  • 7篇皖北煤电集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皖北矿务局总...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殷锴
  • 6篇张将
  • 3篇袁超
  • 2篇李虎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99)TC-MDP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眼病的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99)TC-MDP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眼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131)I治疗,而治疗组在采用^(131)I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联合^(99)TC-MDP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38.89%和13.89%,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38.89%,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99)TC-MDP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眼病对改善轻、中度突眼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4.62%,明显高于重度突眼。结论^(99)TC-MDP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甲状腺眼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丁正强张将殷锴王群
关键词:131碘甲状腺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肝功能;治疗30d后,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生命质量、唾液腺功能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ES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流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唾液初始pH值和唾液缓冲pH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放射性碘联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殷锴陈洁丁正强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放射性碘预后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骨外肿瘤的继发性肿瘤,30%~70%的恶性肿瘤可累及骨骼,其中男性可累及骨骼的最常见肿瘤为前列腺癌,女性为乳腺癌,肿瘤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范围的确定能够指导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检查是确定骨转移瘤的直接依据,对于早期发现骨转移、骨转移所致并发症、肿瘤侵犯范围、活组织检查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骨转移多从骨髓内向外不断扩大,转移灶的放射学表现更倾向于溶骨性病变,
丁正强殷锴张将
关键词:骨转移瘤影像学诊断骨骼系统继发性肿瘤肿瘤骨转移活组织检查
甲状腺摄碘率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131I)率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亚甲炎患者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采用甲状腺功能仪进行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并与甲亢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亚甲炎组患者血清FT3、FT4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炎组患者2 h、6 h、24 h甲状腺摄131I率(RAIU)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FT3、FT4升高呈现"分离现象"。结论核医学检查的"分离现象"是早期诊断亚甲炎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对初诊可疑的亚甲炎患者应首选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同时测定血清FT3、FT4,以免误诊、漏诊。
丁正强袁超殷锴张将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早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131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近远期疗效,综合分析发生早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80例进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随访5年,从甲状腺自身抗体、病理基础、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等方面观察131I治疗对早晚发甲减的影响及预后。结果 280例甲亢患者甲减发生率为33.9%(95/280),其中早发甲减发生率为24.6%(69/280),晚发甲减发生率为9.3%(26/280)。131I治疗甲亢后早晚发甲减的发生率与治疗前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年龄、病程、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更易发生早晚发甲减(P<0.05)。甲减与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治疗甲亢后早晚发甲减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丁正强袁超殷锴张将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核素骨显像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核素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鉴别及确诊价值,并探讨两者检查的优劣势,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BS与脊柱MRI检查,分别阅读各自发现的病灶,再两者对比阅读发现的病灶,随访直至确诊,验证两者结合检查对提高诊断率的可行性。结果 54例患者,BS阳性44例(81.5%),MRI检查阳性43例(7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BS检出病灶数130个(89.0%),MRI检出病灶数127个(8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例52例(96.3%),与任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8);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灶数145个(99.3%)。结论BS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转移病灶,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MRI检查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了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
丁正强袁超殷锴张将
关键词:骨显像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瘤
肺癌骨转移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分析肺癌核素骨显像的影像特征,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77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的症状、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45.8%(81/177),其中多发性骨转移69例,占骨转移者的85.2%(69/81).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9.0%(40/58),鳞癌为41.3%(19/46),小细胞癌为32.5%(13/40),未分化癌为27.3%(9/33),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与其他类型癌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转移灶526处,部位以胸部为最多,共212处(40.3%),其他依次为脊柱168处(31.9%)、盆腔73处(13.9%)、四肢62处(11.8%)、颅骨11处(2.1%).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较为常见,部位以胸部、脊柱多发.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丁正强殷锴张将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肿瘤转移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09年
前列腺癌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外放疗和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由于局部剂量高和副作用轻而易于被患者接受。放射性粒子发射能量相对小的射线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起作用,达到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适应证是前列腺癌低危组的病例,其长期疗效与根治手术相似。对前列腺癌中危的患者,可以作放射性粒子植入配合外照射及内分泌治疗,也取得相当好的疗效。副作用主要是尿路、直肠症状,多为轻度和自限性。
丁正强李虎殷锴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
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ECT骨显像、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7.8%,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值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若PSA<10μg/L则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当PSA>20μg/L时,应常规进行ECT骨显像检查,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丁正强李虎殷锴
关键词:发射计算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