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建宁

作品数:172 被引量:79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3篇肝炎
  • 82篇病毒
  • 75篇乙型
  • 68篇乙型肝炎
  • 56篇慢性
  • 39篇肝炎病毒
  • 35篇慢性乙型
  • 30篇慢性乙型肝炎
  • 28篇乙型肝炎病毒
  • 26篇肝炎患者
  • 2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0篇核苷
  • 19篇慢性乙型肝炎...
  • 19篇肝病
  • 17篇米夫
  • 17篇拉米夫定
  • 16篇血清
  • 16篇细胞
  • 13篇抗病毒
  • 13篇基因

机构

  • 14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2篇柳州市人民医...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北海市人民医...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柳州市工人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市医疗救...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67篇江建宁
  • 81篇苏明华
  • 57篇刘志红
  • 24篇罗光汉
  • 17篇吴继周
  • 17篇陈茂伟
  • 15篇胡家光
  • 15篇蒋忠胜
  • 15篇郭稳稳
  • 14篇谢榕
  • 14篇梁延秀
  • 14篇黄力毅
  • 13篇张鹭
  • 13篇玉艳红
  • 12篇吴健林
  • 12篇王荣明
  • 11篇黄小红
  • 11篇何丽霞
  • 11篇王保健
  • 11篇钟少华

传媒

  • 2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4篇临床肝胆病杂...
  • 14篇广西医学
  • 10篇肝脏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8篇实用肝脏病杂...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传染病信息
  • 3篇内科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国外医学(流...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医药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初次使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CHB患者(HBeAg阳性50例,阴性23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至少1年,于治疗基线、病毒学应答前每个月、病毒学应答后每3个月检测HBV DNA、ALT、HBV血清标志物,观察治疗期间累计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转换率和耐药率;分析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对预测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定期检测肌酸激酶(CK)。结果 (1)HBeAg阳性、阴性累计病毒学应答率1年分别为96%、100%,2年分别为96%、100%,其中90%HBeAg阳性、95%阴性患者在24周获得病毒学应答;(2)HBeAg阳性者1、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8%、61%;(3)HBeAg阳性、阴性累计耐药率1年分别为2%、4%,2年分别为24%、11%;(4)12、24周HBeAg下降幅度预测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分别为0.2557、0.3844log PEIU/ml,12周HBeAg下降幅度≥0.2557log PEIU/ml、24周≥0.3844log PEIU/ml的患者较低于该值者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高,χ2值分别为28.996、15.036,P均=0.000(log-rank);(5)186人次查CK,78.8%数值超过参考范围(>140 IU/L),其中95.6%升高值在2级内,3级以上仅占4.4%。CK升高者无明显肌痛、肌炎,3~6个月内能自行下降至正常,无因CK升高而停药者。结论替比夫定对初治HBeAg阳性、阴性CHB患者疗效佳、安全性好。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可作为2年血清学转换预测指标。
谢榕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钟少华何丽霞梁延秀胡家光黄小红郭稳稳符武岛祝美琴王保健
关键词: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lobulin,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PubM...
江自成江建宁
文献传递
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的数学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评估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标准(LTS)的数学模型。方法分析200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筛选出28项可能与肝功能衰竭预后有关的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TS数学模型。另选择51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LTS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标准(MELD)进行比较。结果影响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项: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肝性脑病(HE)和消化道出血(ATH),由此建立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LTS的数学模型,LTS评分=E4.96×LnINR+7.16×LnCr(μmol/L)+9.62×HE+6.82×ATH]。经51例独立样本的验证,LTS评分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04,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92.85%,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83.87%,Youden指数为71.11%;LTS评分的AUC和Youden指数均优于MELD评分(AUC和Youden指数分别为0.750和43.48%)。所有251例患者的LTS评分最小为30分,最大为87分,平均(48±11)分;在90d观察期内,存活96例,死亡155例,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LTS评分分别为(40±5)分和(5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LTS评分分别为〈40、40-45、46-53和〉53分的患者分为4组,4组间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TS的数学模型能准确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可为非肿瘤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
蒋忠胜江建宁张鹭苏明华刘志红玉艳红彭民浩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刘志红江建宁罗光汉吴健林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非生物型人工肝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状态与转归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的HBV DNA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及肝组织学状态及其临床转归,探讨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随访队列中纳入HBV DNA水平<4lg拷贝/ml,并做肝活组织病理检查的99例HBeAg阴性的CHB患者,其中23例做了第二次肝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HBSAg和HBcAg状态与年龄、性别、家族史,HBV DNA载量、血清学标志物等指标的关系。比较两次肝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肝组织学差异。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Log-Rank检验比较未NAs治疗患者与NAs治疗患者的肝细胞癌(HCC)累计发生率。结果基线肝组织学状况:58.6%(58/99)患者肝组织病理达到明显肝组织损伤(G≥2和/或S≥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LC)家族史、HBsAg阳性家族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四个因素与明显肝组织损伤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的LC家族史是患者明显肝组织损伤(G≥2和/或S≥2)的主要危险因素。23例患者间隔4.5年行第二次肝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10例未治疗的患者第二次肝活组织病理检查肝组织学有进展,明显肝组织损伤从50.0%上升到90.0%,另13例NAs治疗后第二次肝活组织病理检查肝组织学有改善,明显肝组织损伤从61.5%下降到46.2%。未抗病毒治疗患者5年HCC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NAs治疗患者(17.7%对比3.8%,P=0.046)。结论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大多数肝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抗病毒指征,尤其是有LC家族史的患者,不抗病毒治疗肝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HCC发生率高﹔建议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30岁、有LC或HCC家族史的患者,无论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如何,应该及早启动抗病毒�
邓德丽江建宁苏明华王荣明臧伟伟零小樟韦慧兰梁先帅周珲堃何文明郭荣晟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肾病综合征及甲亢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27岁,2010年8月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既往于6岁时患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曾接受输血治疗,无肾病和甲状腺功能(甲功)异常病史及家族史,未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丙肝治疗。2011年4月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为8.3×10。IU/mL,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2011年6月开始隔日1次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600万u,口服利巴韦林900mg/d,
吴晓莉江建宁苏明华刘志红梁延秀何丽霞谢榕李仕华王保健卢爱连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重组人干扰素肾病综合征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甲亢
广西肝癌高发区HBV、HCV感染及复制与HCC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 HBV、HCV单一或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5 2例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相同乡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 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HBVDNA、HCVRNA及其 HCVRNA基因亚型I型、 型、 型、 型进行定性检测 ,并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配对 χ2检验分析。结果 :肝癌组和对照组的 HBVDNA、HCVR-NA、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I型、HBVDNA+HCVRNA 型、HBVDNA+HCVRNA / 型、HB-VDNA +HCVRNA 型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 (4 1 / 5 2 )、34.6 % (1 8/ 5 2 )、30 .8% (1 6 / 5 2 )、1 .9% (1 / 5 2 )、2 5 .0 % (1 3/ 5 2 )、1 .9%(1 / 5 2 )、1 .9% (1 / 5 2 )和 1 5 .4 % (8/ 5 2 )、7.7% (4 / 5 2 )、1 .9(1 / 5 2 )、0 .0 % (0 / 5 2 )、1 .9% (1 / 5 2 )、1 .9% (1 / 5 2 )、0 .0 % (0 / 5 2 ) ,其中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型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0 5 )。结论 :HBV、HCV、HBV和 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 ,尤其是 HBV与 HCV基因亚型 型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中 HBV?
吴继周苏明华陈茂伟罗光汉梁任祥韦忠亮江建宁黄力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被引量:30
2020年
近20年,在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诊断、分期、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已有显著提高。首先,HBV/HCV感染与HCC发生的直接相关性已经被认识。在预防和监测方面,已经确定普及乙肝疫苗接种、超声监测(包括/不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可为有风险的患者提供临床益处。基于无损成像的HCC的诊断标准已于2001年确立。在HCC的发病机制方面,自从P53突变首次被发现以来,伴随着近年来突变领域和分子详细类别的确定,已有重大进展。
张鹭江建宁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超声监测HBV/HCV发病机制
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BeAg阳性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程至少1年的停药患者,于基线、治疗后每个月、HBV DNA转阴后每3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和抗-HBe。停药后继续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停药后复发情况。分析停药时是否发生HBeAg消失/转换对复发的影响;比较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三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中,60%(36例)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8例患者未发生HBeAg消失(A组),停药后4个月内100%复发;6例患者发生HBeAg消失,但无抗-HBe(B组),停药后6个月内83.3%(5例)复发;46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C组),停药后6个月内50%(23例)复发,χ2=11.585,P=0.003,A组与C组相比,χ2=6.8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C组相比,χ2=1.333,P=0.248,χ2=2.327,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2个月(11例)、12~24个月(23例)、>24个月(C组12例),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00%(11例)、47.8%(11例)、8.3%(1例),χ2=19.377,P=0.000,A组与B组、C组相比,χ2=8.609,P=0.003,χ2=19.326,P=0.000,B组与C组相比,χ2=5.303,P=0.0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终点的基本指标,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治疗≤12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继续治疗>24个月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但对停药患者6个月内应密切随访观察。
梁延秀江建宁苏明华郭稳稳黄小红刘志红谢榕符武岛何丽霞钟少华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复发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未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410例,应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评估肾功能损害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B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CHB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9.76%(81/4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年龄>50岁是CHB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部分CHB患者可于抗病毒治疗前发生肾功能损害,其中男性及年龄>50岁患者发生风险更高。
王慧雯李慧姣李慧姣刘宇刘宇黄艳芬黄艳芬陆惠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肾功能损害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