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涛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师
  • 2篇社会
  • 1篇低俗
  • 1篇低俗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进步
  • 1篇师范
  • 1篇师范实习生
  • 1篇实习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塑造教师
  • 1篇中小学教师
  • 1篇主修
  • 1篇网络词汇
  • 1篇小学教师
  • 1篇教育
  • 1篇话语
  • 1篇基础教育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江涛
  • 1篇许锐

传媒

  • 2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理论经纬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边缘参与:一个师范实习小组的生存状态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对一个师范实习小组的实习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综合运用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刻画出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真实处境与生存状态,进而探讨造成这种处境和状态的原因,最后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该实习小组在实习学校处于"边缘参与"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与实习制度和师范生的实习意识直接相关,这种状态影响了实习生的次级社会化。
江涛
关键词:师范实习生社会化
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2011年
教育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素养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一直以来,人们都对教师持有美好的期待: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人们将教师喻为“红烛”“园丁”,以彰显其美好的品格。然而,时至今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已不再是传统的形象,“禽兽教师”、“流氓职业”、“范跑跑”等触目惊心的网络词汇的流行昭示了教师形象的低俗化。
江涛
关键词:教师素养教师形象社会进步网络词汇低俗化
学校是如何塑造教师的被引量:1
2014年
教师是如何塑造而成的,什么机制(包括因素与过程)塑造了教师,一直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学术研究取向的演变为线索,依次论述了结构-功能取向、互动取向、批判取向和实践取向的教师形塑机制的学术渊源、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关系和研究内容,并对这四种取向进行了评议。这四种取向从不同角度深化了人们对教师及其工作的理解,但现有研究未能全面地深入揭示学校中的教师形塑机制,忽略了教师文化的民族历史特征。此外,国内相关经验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江涛
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
交往性与策略性:教师话语的内在冲突
教师话语可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话语"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话语",两类教师话语中都兼具"交往性"和"策略性",这构成了教师话语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根源于教育的"目的性"与"非目的性"以及教师职业的"规范性"与"非规范性"。
江涛
关键词:教师话语交往性策略性
文献传递
本科生主修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中国本科教育专业色彩浓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专业学习态度、行为投入和择业意向。本研究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旨在探讨本科生的主修专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在文献分析及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
许锐张晓玥江涛罗璇
关键词:本科生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