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3篇内镜诊断
  • 3篇内窥镜
  • 3篇窥镜
  • 2篇硬化剂
  • 2篇胃炎
  • 2篇息肉
  • 2篇内窥镜检
  • 2篇镜检
  • 2篇病变
  • 2篇肠息肉
  • 2篇出血
  • 1篇新生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息肉
  • 1篇硬化剂治疗
  • 1篇幽门弯曲菌
  • 1篇远期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汪一虹
  • 7篇林庚金
  • 3篇何冬凤
  • 2篇冯耀庭
  • 1篇王宇倩
  • 1篇汪复
  • 1篇陈汉源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消...
  • 1篇临床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92例残胃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报告经内镜检查结合活检确诊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粘膜病变92例,其中残胃炎89例,残胃癌3例。上腹痛(41%)、黑粪(15.2%)、腹胀(12%)与嗳气(3.3%)为其主要症状。早期残胃癌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属进展期。本组残胃癌3例均为毕氏Ⅱ式,在手术8年后发生。对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毕氏Ⅱ式术后,尤其是术后5年以上,年龄大于45岁者定期作内镜复查;可能发现早期残胃癌。良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对需要毕氏Ⅱ式手术者应尽可能采用残胃空肠长襻 Roux-en-Y 吻合术,以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何冬凤林庚金汪一虹
关键词:胃炎残胃病变胃肿瘤内窥镜
幽门弯曲菌的分离及其和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被引量:3
1989年
134例接受胃镜检查者同时进行胃粘膜幽门弯曲菌培养、病理检查和组织尿素酶测定。幽门弯曲菌培养阳性率以胃炎伴消化性溃疡患者最高(83%),垂例病理检查正常者无一例阳性。除去胃癌7例(1例培养阳性),幽门弯曲菌培养阳性率或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和胃炎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01)。两种方法检出幽门弯曲菌感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
陈汉源林庚金王宇倩杨建华汪一虹汪复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胃炎消化性溃疡
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道血管畸形24例
林庚金汪一虹冯耀庭
关键词:内窥镜检血管造影血管出血硬化剂治疗性栓塞成形术胃肠出血
502例胃高位病变内镜诊断的体会
1989年
本文报告6906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胃高位病变502例。内镜诊断:癌肿143例(28.5%)、糜烂或炎症160例(32.7%)、溃疡36例(7.2%)、良性肿瘤39例(7.7%)、胃底静脉曲张22例(4.4%)、其它16例(3.1%),后者包括憩室、黄色瘤和霉菌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我们认为,(1)胃镜应当高位翻转,近距离观察各个方位;(2)通过反复吸引,转变体位,清除粘液;(3)活检要准确,取材要深而大;(4)对隆起性病变,最好先电灼造成溃疡后再作活检。关键词。
汪一虹林庚金何冬凤
关键词:内镜
337例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和新生物的内镜检查分析
1990年
1983年1月~1988年12月,我们在2961例纤维结肠镜(下称内镜)检查中检出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和新生物337例(11.4%),其中息肉占252例(74.8%),癌肿为85例(25.2%),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204例,女133例。
何冬凤林庚金汪一虹
关键词: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内镜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硬化剂治疗的远期疗效被引量:2
1996年
观察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用硬化剂(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3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作静脉旁及静脉内联合注射,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随访7a,观察其再出率及生存率,并与同期内科常规治疗的3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作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硬化剂治疗组与内科常规治疗组的5a生存率分别为71.4%与27.3%(P<0.01),10a生存率分别为41.7%与12.1%(P<0.01),再出血率分别为27.8%与75.7%(P<0.01)。结论:硬化剂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再出血率,延长生存期,其远期疗效是满意的。用硬化剂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根治及随之产生的肝功能改善是成功地延长生存期,降低再出血率的关键。
汪一虹林庚金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剂疗效
365例消化道息肉的内镜诊断与摘除
林庚金汪一虹冯耀庭
关键词:息肉内窥镜检腺癌乳头状腺癌肠息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