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世平

作品数:179 被引量:82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7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2篇吸虫
  • 131篇血吸虫
  • 109篇日本血吸虫
  • 47篇免疫
  • 40篇抗原
  • 39篇虫病
  • 38篇血吸虫病
  • 38篇吸虫病
  • 30篇疫苗
  • 25篇虫卵
  • 22篇蛋白
  • 17篇日本血吸虫病
  • 16篇未成熟
  • 13篇抗体
  • 13篇DNA疫苗
  • 12篇未成熟虫卵
  • 11篇传感
  • 10篇小鼠
  • 10篇感器
  • 9篇免疫传感器

机构

  • 145篇中南大学
  • 3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6篇湖南大学
  • 13篇长治医学院
  • 10篇吉首大学
  • 8篇南华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邵阳医学高等...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湖南省疾病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长治医学院附...
  • 3篇湖南中医药高...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邵阳学院
  • 2篇卫生部
  • 2篇永州职业技术...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79篇汪世平
  • 51篇徐绍锐
  • 33篇曾宪芳
  • 31篇何卓
  • 27篇彭先楚
  • 22篇李文凯
  • 21篇易新元
  • 21篇高冬梅
  • 21篇肖小芹
  • 20篇周松华
  • 19篇吕志跃
  • 19篇曾少华
  • 18篇沈国励
  • 18篇余俊龙
  • 16篇戴橄
  • 15篇刘立鹏
  • 14篇刘雪琴
  • 13篇吴仕筠
  • 13篇姜孝新
  • 11篇周云飞

传媒

  • 23篇中国人兽共患...
  • 15篇中国人兽共患...
  • 15篇中国血吸虫病...
  • 12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8篇中国病原生物...
  • 5篇热带病与寄生...
  • 4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全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10篇2002
  • 7篇2001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EG凝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的测定被引量:15
1997年
以PEG为乳剂,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压电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的测定.初步探讨了这种PEG液相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响应机理,详细考察了PEG浓度、PEG-AWA复合时间及测试温度等因素对频移的影响.对5个兔血样的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不仅对日本血吸虫病的阳性判别率可达100%,而且能定量测定感染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含量.
吴朝阳沈国励俞汝勤汪世平曾宪芳
关键词:免疫分析血吸虫抗体
多价复合疫苗免疫猪血清与SIEA免疫特性的初步分析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一直是当前血防科研的重点内容之一。业已证明来源于血吸虫不同阶段抗原如Sm28,Sj26,97kDa,155kDa,GP68,GP38等,免疫动物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
刘雪琴汪世平徐绍锐周帅峰何卓周松华彭先楚肖小芹曾少华车宏丽
文献传递
湖北钉螺人工感染、室内传代与模拟野外饲养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人工方法将湖北钉螺制备成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确定钉螺感染的最佳条件,建立钉螺人工感染传代的室内株,为研究其感染活性、遗传变异和疫苗等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尼龙绢筛集卵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常规法孵化毛蚴。将钉螺与毛蚴按不同比例进行感染,感染方式分为个体感染和集体感染。个体感染随机分6组(Ⅰ~Ⅵ组),每组200只钉螺,每只钉螺置单孔内分别感染,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为1:0,1:5,1:10,1:15,1:20,1:25;集体感染随机分6组(Ⅶ~Ⅻ组),每组200只钉螺,按组别集中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毛蚴比例分别同Ⅰ~Ⅵ组。然后对每组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量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感染方法和比例。以第1代人工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实验动物,获取成熟虫卵并孵化毛蚴,然后采用个体感染方式,以1:15的比例继续感染钉螺,获得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比较第1代与第2代人工感染性钉螺的感染数、死亡数及尾蚴逸出数。通过动物感染实验,比较人工第1代、第2代感染性钉螺与自然感染性钉螺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率、每克粪卵数(fecaleggspergram,FEPG)及每克肝卵数(livereggspergram,LEPG)。结果:个体感染Ⅰ~Ⅵ组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22.7±4.2,31.7±4.5,53.0±5.3,39.3±5.9,32.7±4.7;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1.7±3.1,25.0±3.6,31.3±4.9,44.7±6.5,78.3±9.5,89.7±13.6;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308.0±96.6,428.1±146.2,527.0±171.1,571.4±148.9,602.9±356.3。集体感染Ⅶ~Ⅻ组,钉螺感染数分别为0±0,12.3±2.5,18.7±4.7,28.3±4.2,33.3±4.7,29.3±5.5;钉螺死亡数分别为22.7±3.8,23.7±4.5,28.3±5.5,47.0±9.5,75.7±8.5,86.3±12.2;钉螺平均逸蚴量为0±0,244.5±57.3,292.3±74.8,347.1±100.8,477.2±142.1,447.3±161.4。用人工制备的第1代感染性钉螺对血吸虫进行人工传代研究,成功获得了人工第2代感染性钉螺,感染率为24.65%,钉螺死亡�
夏英定汪世平刘雪琴高冬梅李庆华吴平陈秀春冯其梅周云飞张树菊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湖北钉螺毛蚴传代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26-28kDa抗原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11
1996年
本文采用超凝胶AcA柱层析方法和SDS-PAGE结合凝胶洗脱方法等,分离纯化了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26-28kDa组分.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EITB)和银染色等证明,采用该方法分离纯化的26-28kDa抗原纯度高,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并证明该抗原组分在SIEA中含量丰富.纯化的SIEA26-28kDa可作为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产卵和抗卵胚发育侯选抗原,用于抗病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汪世平周汨波李华曾宪芳赵慰先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抗原纯化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已成功的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流行。因此,许多研究者希望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吸虫病疫苗,以期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近年来,鉴于单价疫苗有限的免疫效果,人们开始进行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本文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涉及鸡尾酒式DNA混合疫苗、双价和多价DNA联合疫苗以及佐剂研究等方面,比较减虫率、减卵率等指标,联合免疫疫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价DNA疫苗的效果,而且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其梅张树菊汪世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联合免疫佐剂
蛋白质分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采用自制的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模拟装置法对比法,初步观察蛋白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Schistosoma japanicummiracidia)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制的钉螺模拟装置——玻璃盲管,取钉螺模拟装置四支,标号为A、B、C、D。A管装满去氯水,B管装满螺SCW液,C管装满去离子的SCW液,D管装满去离子去蛋白质的SCW液。在玻璃平底圆盘中注入刚孵出的毛蚴悬液200 ml(毛蚴密度约20个/ml),静置3 min,让毛蚴在容器内自由活动并均匀分布。然后将钉螺模拟装置同时放入玻璃圆盘中,5 min后将装置同时取出,进行观察和计数比较。结果 B管与C管毛蚴数明显高于A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管与D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质分子对毛蚴的吸引作用很小,没有明显的排斥作用,也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在钉螺吸引毛蚴的理论方面可以不考虑蛋白质分子的趋向影响。
刘丽妮刘浪陈隆望欧晓霞康星星汪世平田智刘立鹏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钉螺
抗日本血吸虫病分子疫苗(SIEA28kDa)氨基酸组成的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SIEA28kDa蛋白分子的氨基酸组成。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IEA28kDa抗原组分样品中氨基酸成分,并在Expasy中数据分析与比较。结果SIEA28kDa分子抗原主要由13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甘氨酸在其氨基酸组成中比值最大,在Expasy中根据其氨基酸组成的比值及其一级属性参数比较发现6种Score值较高的血吸虫蛋白质分子,但SIEA28kDa分子与它们均有不同方面的差别。结论SIEA28kDa分子可能不是6种Score值较高的血吸虫蛋白质分子中的任何1种,但与它们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GST相似性较低。
谭耀武汪世平刘立鹏徐绍锐
关键词:氨基酸未成熟虫卵抗原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构建的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2、4、6、8周的兔血清抗原,并与IHA抗体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血吸虫感染第1周的兔血清IHA特异抗体检测为阴性,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抗原呈阳性。2种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第2周、第4周、第6周和第8周的兔血清均为阳性。结论固相金纳米棒光学免疫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抗原具有早期识别能力,感染第1周的兔血清抗原检测即呈阳性反应。该方法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也可为其他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尝试。
何鑫汪世平周云飞黄成铭吴朝阳沈国励
关键词:血吸虫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循环抗原
钉螺与血吸虫的共生机制被引量:6
2014年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也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毛蚴入侵钉螺、胞蚴的发育、尾蚴的成熟与逸出和血吸虫寄生对钉螺的影响4个方面对钉螺与血吸虫的共生机制予以综述,旨在为揭示钉螺与血吸虫的共生关系提供文献数据。但是,血吸虫与钉螺的寄生关系较为复杂,二者共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闾丘思嘉周云飞汪世平
关键词:血吸虫钉螺毛蚴尾蚴
抗日本血吸虫病分子疫苗(SIEA28kDa)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正> 历史经验证明,疫苗的研究及其成功应用是控制和消灭一些重要传染性疾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抗日本血吸虫病分子疫苗SIEA28kDa抗原的生化特性,分析该蛋白质分子是否与GST相关,我们在对S...
汪世平谭耀武刘立鹏徐绍锐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