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社区为基础的女性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及性行为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地女性静脉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女性静脉吸毒人群 ,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结果 在静脉吸毒的 6 6名女性中 ,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 39人 ( 5 9 1% ) ,19人 ( 2 8 8% )首次静脉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近 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 2 4人 ( 36 4 % ) ,近 3个月共用过非直接注射器具的 14人 ( 2 1 2 % )。近 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的 39人 ( 5 9 1% ) ,近 6个月有新性伙伴的 36人 ( 5 4 5 % ) ,近 6个月与非主要性伙伴的性交频率每周≥ 1次的 33人 ( 5 0 0 % )。近 1个月与主要和非主要性伙伴每次性交均使用安全套的分别为 9 7% ( 3/ 31)和2 8 6 % ( 10 / 35 )。
- 何益新阮玉华滕涛郝沁宁秦光明巫俊林朱国平陈康林刘石柱周枫邵一鸣
- 关键词:女性静脉吸毒吸毒行为性行为
- 南宁16~25岁HIV感染者中多亚型流行毒株及耐药传播现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13-2014年HIV新发感染者毒株基因特征的研究,了解当地HIV毒株流行现状及耐药毒株传播情况。方法采集当年新确证1625岁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部分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RNA,通过扩增HIV-1 pol区片段,进行测序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2年共获得pol区序列124条,主要以CRF01AE为主(62.1%,77/124);其次也发现了CRF07BC、CRF08BC、CRF5501B和B亚型等多种亚型毒株。共有9例样本(7.3%)出现了耐药突变,其中6例为异性传播,3例为同性传播,5例针对蛋白酶类抑制剂(PIs),2例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另有2例针对核苷类抑制剂(NRTIs)发生耐药突变。结论当地流行毒株主要为CRF01AE,在南宁首次发现多例CRF5501B重组亚型。广西南宁HIV-1新发感染者耐药传播水平目前超过5%,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对新近感染者传播性耐药株的监测。
- 张晶梁淑家滕涛农全兴李峥周月姣李扬栾苑阮玉华庞贤武廖玲洁沈智勇邵一鸣王露邢辉
- 关键词:HIV基因序列
- 四川省现场静脉吸毒人群队列招募和保持方法初步报道
- 2004年
-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高危人群是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很大,针对这些群体开展的队列招募和随访会遇到比一般人群更多的困难,而失访者在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指标上可能与保持在队列中的研究对象存在差异.因此,探讨静脉吸毒人群队列招募和保持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 阮玉华冯宗亮滕涛周枫何益新刘石柱张莉王云霞秦光明陈康林邵一鸣
- 关键词:招募静脉吸毒人群社会人口学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队列
- 静脉吸毒人群队列按期随访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血清阳转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按期随访的影响因素。方法 2 0 0 3年 5月 ,在以社区为基础的静脉吸毒人群队列研究现场 ,使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 ,调查研究对象有关半年队列随访通知、按约定日期随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由经过培训的访谈员在独立的访谈室进行一对一访谈 ,并在访谈后及时归类整理开放式问题的内容。结果 按约定日期完成随访的占 4 5 0 % (2 7/ 6 0 ) ,通过定性访谈了解到影响按约定日期随访的原因有 :忘记或记错约定日期 ,公安部门或家人强制戒毒未能得到随访信息 ,家庭对研究项目的支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家庭对研究项目的支持 (OR ,4 0 9;95 %CI :1 36~ 12 33,P <0 0 5 )是影响按约定日期随访的因素。结论 家庭支持可能是影响静脉吸毒人群队列随访的原因之一 ,仍需要通过整个队列研究不同阶段随访完成情况 ,更深入的研究影响队列随访的因素。
- 周枫滕涛阮玉华郝沁宁陈康林秦光明刘石柱何益新邵一鸣
- 关键词:静脉吸毒队列研究随访艾滋病病毒
- 静脉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失败及耐药发生原因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我国静脉吸毒人群中(injecting drug user,IDU)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失败及耐药状况。方法利用我国耐药监测数据库取得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静脉吸毒HIV/AIDS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治疗情况及病毒学数据,分析该人群治疗后病毒抑制失败和耐药发生原因。结果本研究中初始抗病毒治疗的静脉吸毒HIV/AIDS 1 395人,平均抗病毒治疗时间为23.9个月,病毒抑制失败率(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为21.4%(298/1 395),广西和云南地区病毒抑制失败率12.2%(60/493),其他省份的病毒抑制失败率26.4%(238/902),总体耐药率为8.4%(117/1 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少数民族(AOR=2.1,95%CI:1.6~2.9)、最近治疗方案含LPV/r(克力芝)(AOR=3.6,95%CI:2.4~5.4)、近一个月漏服(AOR=2.0,95%CI:1.4~3.0)、开始治疗时间为2011-2013年(AOR=2.2,95%CI:1.5~3.2)的HIV/AIDS病毒抑制失败率高;年龄〉35岁(AOR=0.7,95%CI:0.6~1.0)、广西和云南(AOR=0.3,95%CI:0.2~0.5)的静脉吸毒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失败率低。结论我国静脉吸毒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失败率较高,但广西和云南地区治疗者的病毒抑制失败率低于其他地区。服药依从性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滕涛冷雪冰梁淑家马艳玲孙喆娅许巍廖玲洁邢辉阮玉华邵一鸣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耐药
- 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其行为特征调查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行为特征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戒毒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方法:以社区为基础招募了379名静脉吸毒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药物滥用的种类、吸毒方式和频率,口吸和静脉吸毒时间,共用注射器具情况等。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1.3%(43/379)。379名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247人(65.2%)单独使用过海洛因,297人(78.4%)混合注射过海洛因与安定,滥用过的其他药物有安定(8.2%)和鸦片(1.3%)。300人(79.2%)每天静脉注射吸毒一次及以上;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为247人(65.2%),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初次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37岁和25.35岁,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41年和3.42年。结论:加强青少年、吸毒人员关于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美沙酮或丁丙诺啡口服治疗海洛因依赖者,降低静脉注射吸毒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 何益新滕涛阮玉华周枫刘石柱刘刚秦光明陈康林邵一鸣
- 关键词:静脉吸毒药物滥用艾滋病病毒海洛因依赖
- 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主要流行株外膜蛋白基因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的特征性氨基酸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鉴定我国HIV-1主要流行毒株亚型的env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的特征性氨基酸,并阐明其在追踪传染源和研究疫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nested-PCR对157份来自我国12个省份的HIV-1毒株env区序列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测序,然后应用BLAST、GCG、MEGA和VESPA等生物学软件或程序对env基因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序列进行基因型鉴定、系统树分析及特征性氨基酸鉴定。结果157份样本包括54份B′(34·40%)、61份B′/C(38·85%)和42份CRF01-AE(26·75%)毒株。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B′亚型毒株序列均与B·CN·RL42十分接近,B′/C毒株主要与97CN54A和97CNGX6F聚成一簇。而CRF01-AE序列与THCM240和97CNGX2F聚在一起,而且分别聚成明显不同的两个亚组。特征性氨基酸分析发现,我国B′和B′/C毒株分别具有8个保守的特征性氨基酸,而且与代表株的相同位点氨基酸基本一致。而CRF01-AE重组毒株具有11个保守的特征性氨基酸,其中有9个位点与97CNGX2F和TH·CM240不一致。包括这9个特征性氨基酸的样本主要来自除云南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结论目前流行于我国的B′和B′/C毒株具有单一的共同传染源,而CRF01-AE毒株可能是通过不同输入源或不同传播途径先后从泰国传入我国的。这将对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正在进行的疫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梁浩邢辉Jonathan Z.Li魏民洪坤学冯毅赵全壁陈建平全宇滕涛邵一鸣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氨基酸分析特征性外膜蛋白基因流行株亚型毒株
- 静脉吸毒人群HIV自愿咨询检测对其性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接受艾滋病病毒 (HIV)自愿咨询检测 (VCT)前后其高危性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HIV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比较HIVVCT前后 6个月研究对象的性行为变化情况 ,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在近 6个月及近 1个月高危性行为情况。结果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 2 4 7人 ,接受HIVVCT前后 6个月性行为特征变化为 :研究对象在近 1个月与主要或固定的性伙伴与其他性伙伴的非保护性性行为 ,分别从 78人 (31 6 % )下降到 39人 (15 8% ) ,从 5 4人 (2 1 9% )下降到 34人(13 8% ) ,其P值分别为 <0 0 0 0 1和 <0 0 0 4 8;在近 1个月与其他的性伙伴性交时从未使用、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分别从 6 5 6 %下降到 4 6 9% ,从 11 5 %上升到 30 6 % ,其P值为 0 0 36 4。结论 HIVVCT可减少静脉吸毒人群的高危性行为。
- 阮玉华陈显煌滕涛陈康林秦光明刘刚李崇行张建华何益新刘石柱周枫邵一鸣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静脉吸毒人群自愿咨询检测性行为安全套
- 我国HIV-1主要流行株外膜蛋白(env)基因V3~V4区变异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我国HIV 1主要流行毒株亚型的envV3~V4区变异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nested PCR对 1 57份获自我国 1 2个省份的HIV 1毒株env区序列进行扩增 ,并使用ABI 377型测序仪测序 ,然后应用BLAST、GC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或程序对env基因V3~V4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B′亚型毒株V3顶端四肽存在着 4种类型 :GPGR ( 54% )、GPGQ ( 2 8% )、GPGK( 1 6 % )和GPGA( 2 % ) ,B′/C重组毒株全部为GPGQ( 1 0 0 % ) ,CRF0 1 AE重组毒株呈现GPGQ( 95% )和GPGR( 5% )两种类型 ;B′/C和CRF0 1 AE重组毒株V3~V4区及其临近区域N 糖基化位点比B′亚型毒株N 糖基化位点保守。而B′亚型毒株V3环的净电荷分别显著高于B′/C和CRF0 1 AE毒株 (P <0 .0 1 ) ;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的结果显示 :B′亚型毒株有 9.2 6 %可能使用CCR5,7.4 1 %可能使用CXCR4 ,其余 83.33%不能对辅助受体的使用作出预测。所有B′/C重组毒株被预测可能使用CCR5。CRF0 1 AE重组毒株有 90 .4 8%被预测可能使用CCR5,没有被预测为使用CXCR4的序列 ,9.52 %不能作出预测。结论 B′亚型毒株大部分可能为NSI型 ,少部分可能为SI型 ,而B′/C和CRF0 1 AE重组毒株绝大部分为NSI型。我国主要流行株的V3~V4区尤其是V3环的氨基酸?
- 邢辉梁浩洪坤学魏民赵全壁冯毅陈建平全宇滕涛邵一鸣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流行株NESTED-PCRHIV-1毒株亚型毒株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