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婕

作品数:47 被引量:57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气候
  • 11篇降水
  • 10篇气温
  • 8篇PRECIS
  • 7篇气候变化
  • 7篇SRES
  • 6篇气温变化
  • 5篇中高纬
  • 5篇情景
  • 5篇高纬
  • 4篇农业
  • 4篇小麦
  • 4篇降水指数
  • 4篇SPI
  • 4篇标准化降水指...
  • 3篇冬小麦
  • 3篇气候模式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候突变
  • 3篇气温变化特征

机构

  • 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黄河水利委员...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江苏省血吸虫...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深圳市国家气...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7篇潘婕
  • 18篇许吟隆
  • 7篇陶生才
  • 6篇刘珂
  • 5篇张镭
  • 5篇纪立人
  • 5篇马建勇
  • 4篇李阔
  • 4篇杨红龙
  • 4篇佟金鹤
  • 3篇王盘兴
  • 3篇熊伟
  • 3篇韩雪
  • 3篇姜江
  • 2篇杨国静
  • 2篇赵福年
  • 2篇梁驹
  • 2篇周林
  • 2篇林而达
  • 2篇苟诗薇

传媒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可能变化趋势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ISI-MIP的5个气候模式在4种RCP情景下模拟输出未来气候数据,筛选未来升温1.5℃和2.0℃的情景数据,依托CERES-Rice水稻模型,模拟升温1.5℃和2.0℃的背景下中国各区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特征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和2.0℃升温背景下,中国平均温度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升高1.19℃和1.87℃,平均降水量相对于基准时段分别增加3.07%和6.17%。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7.49%,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8.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3%,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最大,而东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2.0℃升温背景下中国水稻单产平均减幅12.02%,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6%,严重减产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8.7%,其中华南双季稻区单产减幅仍然最大,而西北单季稻区单产增幅最大。
李鸣钰高西宁潘婕熊伟郭李萍林而达李阔
关键词:水稻产量
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1961-2011年临沂市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CA)、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研究分析了51a来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包括年及各季度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与最低气...
张磊潘婕陶生才
关键词:平均气温倾向率气候突变
文献传递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
杨坤潘婕杨国静李石柱许吟隆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气候变化疾病预防
DSSAT模型在中国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掌握农业转移支持决策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DSSAT)模型在国内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更好地让模型在今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和适应研究中应用,笔者以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通过梳理模型应用的相关研究案例、方法和成果,从DSSAT模型本地化适用性验证、数据库构建、参数订正和优化方案、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的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模型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DSSAT模型在中国应用比较广泛,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之间;利用DSSAT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比较丰富。但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研究方法和结果比较分散、应用的作物种类有限、数据需求量大而试验数据有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解决。
陶生才潘婕刘珂
关键词:DSSAT气候变化农业
概率调整法在气候模式模拟降水量订正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概率调整法订正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在SRES A1B情景下模拟的各季节全国日降水量。以第95百分位降水量为阈值,利用Γ分布分段拟合1962年12月-1972年11月的模拟值,构建传递函数,得到1991年12月-2001年11月的订正值。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日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模拟改善明显,偏差百分率高于100%的格点比例从23.5%降低到1.0%;对各地区平均降水月循环的模拟结果改善,冷季降水较暖季更接近观测,提高拟合优度是改进订正方法的关键;多数地区连续干日数、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及极端降水贡献率的空间强度、概率分布与空间相关性的订正效果显著。总体来说,该方法对模拟中国区域降水的平均态与极端降水均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气候评估工作的展开。
周林潘婕张镭许吟隆
关键词:订正传递函数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被引量:14
2011年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气候变化脆弱性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相对于水资源、森林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科学地评价其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从气候变化脆弱性与农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等角度综述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情景应用、方法和不确定性等方面,并展望了未来脆弱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陶生才许吟隆刘珂潘婕苟诗薇
关键词:气候变化脆弱性农业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趋势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0
2012年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均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干旱受灾比要比洪涝受灾比偏大,80-90年代相反,2000年以后又处于较旱时期,低温受灾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1世纪初期反弹增大;R/S分析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未来变化都将与过去一致,其中,风雹受灾比将减弱,干旱受灾比将增加,而洪涝与低温受灾比仍将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表现不同,在辽宁为干旱>风雹>洪涝>低温,而吉林为洪涝>干旱>低温>风雹,黑龙江为干旱>洪涝>低温>风雹,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而低温灾害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也不断增大。
马建勇许吟隆潘婕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粮食产量R/S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夏季降水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和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热带海洋、欧亚积雪、中纬度环流形势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不断应用在夏季降水预测中,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投入业务化运行,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以及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逐渐在季节气候预测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逐渐走向以客观动力物理预测为基础的时代。
刘珂潘婕张荣刚
关键词:降水预测夏季
SRESA2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随着全球变暖,应对高温热浪事件是未来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利用全球模式—Had AM3p提供的3组不同边界场和初始场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的输出结果,模拟未来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PRECIS对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情景下未来时段(2071—2100年)中国各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强度增加,发生频率增幅超过100%,且持续时间增加30%以上。此外,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武汉和哈尔滨地区的高温热浪与500 h Pa高度场的正距平密切相关。而未来情景下,武汉和哈尔滨地区500 h Pa高度场的正距平呈增加的趋势,表明这些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危害更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杨红龙潘婕张镭
关键词:高温热浪PRECISSRES
夏季欧亚中高纬环流持续异常事件的Rossby波传播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西风波导结构以及波作用通量,探讨了夏季欧亚一类中高纬持续异常环流所对应的Rossby波的能量频散特征。中高纬度对流层上层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弱波导,Rossby波能量频散过程基本上与该弱波导结构一致。Rossby波传播特征在不同时期以及两种环流型(E型和C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在梅雨前期,与E型环流对应,Rossby波从南欧气旋式异常环流中心传播到乌拉尔山正高度异常中心,并且波作用通量在乌拉尔山西侧辐合,形成该地区正高度异常环流。乌拉尔山持续异常中心东侧重新激发出Rossby波,并传播至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地区,维持对应的异常环流。与C型异常环流对应,Rossby波活动非常活跃。该型三个活动中心呈现高纬-中纬-高纬的分布特征,这与波导结构密切相关。(2)在梅雨期,Rossby波的传播对两类持续异常环流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传播路径基本上在处于极区和偏向中纬度一侧的两个"波障碍区"之间的带状西风波导区中。Rossby波从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向东传播,最终形成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地区的持续异常环流。在C型维持过程中则还存在另一种强迫因子。在C型中,Rossby波从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向中纬度传播,并在亚洲急流中向东传播至东亚地区。(3)在后汛期,在欧亚大陆上纬向"波障碍区"的增加使得Rossby波活动减弱。E型异常环流型的鄂霍次克海活动中心向东扩展到北太平洋,但来自上游的Rossby波传播只作用于该活动中心的西北侧部分。C型中Rossby波的传播在乌拉尔山活动中心地区变弱。在夏季各个时期,E和C型持续异常环流对应着不同位相的EAP(或PJ)型,但并没有Rossby波从中纬度向北传播至鄂霍次克海地区的现象。
潘婕布和朝鲁纪立人施宁王盘兴张庆云彭京备
关键词:ROSSBY波波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