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诗农

作品数:183 被引量:90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1篇成像
  • 70篇磁共振
  • 59篇磁共振成像
  • 53篇影像
  • 36篇关节
  • 28篇影像学
  • 19篇MRI
  • 17篇儿童
  • 14篇髋关节
  • 13篇肿瘤
  • 13篇股骨
  • 12篇血管
  • 12篇骨骼肌
  • 12篇病理
  • 9篇扩散
  • 8篇影像分析
  • 8篇影像特征
  • 8篇影像学诊断
  • 8篇软骨
  • 8篇软组织

机构

  • 17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3篇沈阳市第四人...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电力中...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延安市人民医...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180篇潘诗农
  • 55篇郭启勇
  • 33篇吴振华
  • 21篇王丰哲
  • 15篇陈志安
  • 15篇卢再鸣
  • 12篇李琦
  • 12篇孙鹤
  • 11篇刘强
  • 10篇刘兆玉
  • 9篇张军
  • 9篇王亚捷
  • 8篇范国光
  • 8篇孟帆
  • 8篇富聪聪
  • 7篇郭文力
  • 7篇夏丽莹
  • 7篇张伟
  • 7篇孙英伟
  • 7篇李飞

传媒

  • 2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9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磁共振成像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中国介入影像...
  • 7篇国际医学放射...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临床医学影像...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第六届中国放...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喉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甲状舌管囊肿被引量:11
2008年
王丽萍张明李巍田媛潘诗农张力
关键词:喉梗阻甲状舌管囊肿
256层CT灌注成像评价兔失神经支配缺血后肢急性期毛细血管床血容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兔失神经支配缺血后肢急性期毛细血管床血容量(blood volume,BV)动态变化及256层CT灌注成像的评估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大耳白兔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造模组、缺血组、失神经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制作右后肢股动脉切除联合股神经离断、单纯股动脉切除、单纯股神经离断及单纯分离股动脉假手术模型.于术后第1、7、14、21和28天行256层CT灌注扫描,计算各组右后肢与左后肢肌肉组织的BV比值(rBV).于术后第14和28天各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处死动物4只,分别切取双侧内收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右后肢与左后肢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比值(rMVD).各组不同时点rBV采用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BV与内收肌rMVD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第1天,联合造模组、缺血组、失神经组和假手术组rBV分别为0.31 ±0.15(6只)、0.29±0.12(6只)、0.98±0.08(6只)、0.98±0.07(6只),术后第7天分别为1.69±0.45(5只)、1.63±0.43(6只)、0.99±0.07(6只)、1.00±0.08(6只),术后第14天分别为1.58±0.18(5只)、1.49±0.25(6只)、0.94±0.08(6只)、1.01±0.05(6只),术后第21天分别为1.42±0.41(4只)、1.43 ±0.31(4只)、0.94 ±0.05(5只)、1.02±0.05(5只),术后第28天分别为1.00±0.25(4只)、0.99±0.08(4只)、0.92±0.09(5只)、1.02±0.13(5只),除术后第28天外(F(A)=0.214,P〉0.05),缺血因素对灌注参数rBV的影响具有主效应(F(A)值分别为274.268、30.044、65.787、18.886,P值均〈0.01),而单纯失神经因素在各时点均未表现出主效应,两因素在各时点均无交互作用.各组rMVD支持上述改变;rBV与rMVD的相关系数为r=0.862(P〈0.01).结论 兔后肢缺血后急性期毛细血管床血流灌注表现呈动态变化,合并失神经支配时,并未影响此过程.256层CT可以无侵袭性、半定量评估兔失神经�
卢再鸣陆晓梅潘诗农郭文力岳勇郭启勇
关键词:灌流
3T MR肩关节撞击综合症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3T MR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MR影像征象及其损伤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5年8月~200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患者(男性19名,女性11名,年龄43~65岁,平均52.3岁...
潘诗农
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CT、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10例接受CT检查,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检查;13例接受MR检查,其中9例接受增强MR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16/21,76.19%)位于子宫体,3例(3/21,14.29%)位于宫颈管,1例(1/21,4.76%)同时位于子宫及宫颈管;1例(1/21,4.76%)位于盆腔。平扫CT示9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1例以稍低密度影为主。MR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除3例呈轻度或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外,余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行增强CT及MRI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可提高子宫腺肉瘤的诊断率,但病理学检查仍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刘强张成军石文达潘诗农
关键词:子宫腺肉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脑铁、T_2弛豫时间和年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研究脑铁、T2 弛豫时间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脑铁T2 弛豫时间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15例尸体脑除外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和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分别测量不同区域灰质核团和白质区T2 弛豫时间和铁含量 ,绘出其随年龄变化的散点图 ,并进行脑铁、T2 弛豫时间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苍白球、尾状核、齿状核和丘脑铁沉积速度在20岁以前较快 ,40岁以后缓慢。红核、黑质的铁沉积速度在30岁以前较快 ,40岁以后相对平缓。脑内灰质核团(除苍白球)的T2 弛豫时间缩短随年龄变化则恰恰相反。脑内灰质核团铁含量与T2 弛豫时间呈负相关(r= -0 6928~ -0 9427)。白质内铁(除胼胝体)与T2 弛豫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①脑铁含量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增加 ,灰质核团T2 弛豫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白质区T2 弛豫时间随年龄变化不明显。②灰质核团铁含量与T2 弛豫时间呈负相关。
段阳范国光吴振华陈志安张伟潘诗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HIMT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接受CT检查,7例接受增强CT;9例接受MR检查,6例接受增强MR;6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1例病灶均为单发,8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平扫CT示病灶均呈低密度,其中2例病灶密度不均匀,5例病灶边界模糊;MR T1WI均为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除1例3期增强均无明显强化外,余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6例超声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团,部分病灶内见液性低回声区,或病灶内可见带状高回声及密集点状高回声;CDFI均探及少许血流信号。结论 HIMT的增强CT及MRI表现有较明显特征,以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为主。
富聪聪夏禹畅智慧张军王传卓夏丽莹王子文潘诗农刘兆玉郭启勇
关键词:肝肿瘤炎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常小儿髋臼盂唇影像特征与年龄相关性:3.0TMR研究
目的应用3.0TMR研究小儿正常髋臼盂唇发育变化规律,旨在探讨正常小儿髋臼盂唇影像特征及其与年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86髋)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表现,年龄:0-14岁,女22例,男27例。本研究按年龄分成4组,...
孙冬梅潘诗农卢再鸣郭启勇
文献传递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被引量:96
2001年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 ,3例同时行CT检查 ,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 3例 ,胫骨近端 8例 ,胸腰段椎体 5例。结果本组 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 ;11例 (11/ 16 )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 3例 (3/ 16 )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低信号带改变 ,8例 (8/ 16 )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 ;在T2 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 ,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 ;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 2例股骨髁和 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 ,示周围软组织肿胀 ,未见确切骨折征像。 5例 (5 / 16 )胸腰段椎体MRT1WI、T2 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 ,在T2 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 ,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 ,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潘诗农刘兆玉吴振华崔凤黄立新郭启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隐性骨折X线平片CT
PDFF和OP/IP对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化学位移水脂磁共振成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同、反相位成像(OP/IP)对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MMBD患者均行脊柱矢状位T1WI、矢状位STIR、矢状位mDxion quant和矢状位mDxion FFE扫描。将正常椎体及良性病变椎体并为非MMBD病变组,MMBD病变椎体为MMBD病变组,分别测量PDFF值和OP/IP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参数对MMBD的诊断效能,用Youden指数法计算OP/IP和PDFF的诊断临界值;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BD病变组的PDFF明显低于非MMBD病变组,OP/IP明显高于非MMBD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FF和OP/IP的诊断界值分别为8.45%和0.66,PDF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OP/IP(0.922),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6.64%和85.71%,特异性分别为96.35%和90.41%。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DFF与OP/IP呈中度负相关。结论PDFF和OP/IP对于MMBD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PDFF的诊断效能优于OP/IP。
魏铃王丰哲殷国良潘诗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骨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9年
报道1例确诊为原发性骨淋巴瘤(PLB)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例肿瘤位于左胫骨上端,X线表现骨质疏松,骨纹理结构紊乱,骨质轮廓存在,CT表现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残余骨密度增高硬化,磁共振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采用化学治疗后,MRI信号正常。PLB为临床少见的结外淋巴瘤,早期确诊比较困难,特征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骨外软组织肿块可以提示PLB,系统的影像检查有助于确诊。
韩宏生潘诗农杨文峰郑彤
关键词:原发性骨淋巴瘤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