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以进

作品数:398 被引量:3,24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理学院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8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99篇生物力学
  • 164篇骨折
  • 99篇内固定
  • 89篇生物力学研究
  • 65篇腰椎
  • 56篇股骨
  • 47篇关节
  • 42篇螺钉
  • 41篇脊柱
  • 38篇颈椎
  • 35篇固定器
  • 34篇椎弓
  • 33篇椎弓根
  • 31篇椎体
  • 29篇固定术
  • 28篇胸腰椎
  • 22篇生物力学评价
  • 22篇椎弓根螺钉
  • 17篇前路
  • 16篇韧带

机构

  • 298篇上海大学
  • 66篇上海科技大学
  • 33篇苏州大学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1篇南通大学
  • 14篇上海市嘉定区...
  • 13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宁波市第六医...
  • 9篇杭州市萧山区...
  • 9篇复旦大学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航天医学工程...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9篇苏州医学院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杭州市红十字...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慈溪市人民医...

作者

  • 397篇王以进
  • 27篇唐天驷
  • 23篇杨惠林
  • 18篇张烽
  • 12篇毕大卫
  • 11篇俞光荣
  • 11篇董启榕
  • 11篇费骏
  • 11篇李永丰
  • 10篇徐荣明
  • 10篇李永丰
  • 8篇陈兵乾
  • 8篇居建文
  • 8篇陈德玉
  • 7篇王素春
  • 7篇莫斌
  • 7篇魏威
  • 7篇吴桂荣
  • 6篇苏建良
  • 6篇王静成

传媒

  • 70篇医用生物力学
  • 36篇中国矫形外科...
  • 2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9篇中华骨科杂志
  • 18篇中华创伤杂志
  • 17篇中国组织工程...
  • 1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1篇中国骨伤
  • 10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中医正骨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江苏医药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24篇2010
  • 16篇2009
  • 27篇2008
  • 25篇2007
  • 16篇2006
  • 32篇2005
  • 21篇2004
  • 22篇2003
  • 24篇2002
  • 29篇2001
  • 26篇2000
  • 18篇1999
3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山羊模型的生物力学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山羊颈椎模型分析比较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椎体次全切除后分别植入AC-AFF、钛网+钢板或髂骨块+钢板,人工饲养6个月后羊颈椎模型经处理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施加载荷为0~150N,加载速率为1.4mm/min,测试的运动工况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测量指标包括颈椎的变形与位移、强度和刚度及极限力学性能.结果 三种重建方式中,AC-AFF组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应变最小,较钛网+钢板组、髂骨块+钢板组分别小2%~4%(P>0.05)及10%~16%(P<0.05);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或侧屈状态下植骨融合处的应力集中最小;平均水平位移AC-AFF组为0.44 mm,钛网+钢板组为0.51 mm,髂骨块+钢板组为0.70 mm.轴向位移AC-AFF较钛网+钢板小3%~4%(P>0.05),较髂骨块+钢板小16%~24%(P<0.05);AC-AFF的水平剪切刚度、轴向刚度及弯曲刚度最高,扭矩及扭转刚度最大.极限破坏实验显示AC-AFF的极限载荷为1107 N,钛网+钢板组为998 N,髂骨块+钢板组为879 N.结论 与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比较,AC-AF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高.
郭永飞陈宇陈德玉张竞刘岩王以进袁文
关键词:颈椎固定器钛网生物力学
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对腰椎骨折复位固定效果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在实验性腰椎骨折模型中,经过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动态生物力学实验观察,结果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拥有相同的复位固定效果。
徐又佳郑祖根王以进张占英
关键词:螺钉腰椎骨折固定术生物力学
山羊腰椎内固定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术中不同椎弓根螺钉植入深度对邻椎生物力学环境和退行性变的影响,探讨椎体内固定强度与邻椎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雄性10月龄玻尔杂交山羊16只,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3组内固定组,每组4只。内固定组建立L4脊柱不稳定骨折病理模型,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L3-L5节段,按螺钉长度不同分为:长钉组(L组),内固定螺钉长度为25mm;中钉组(M组),螺钉长度为20mm;短钉组(S组),螺钉长度为15mm,内固定后进行后路小关节融合;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24周,制备对照组与内固定组L3-S1腰椎标本,测量上位未融合椎体(L2)和椎间盘应变和应力,进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计算MRI指数。结果:与N组相比,L组标本L2节段椎体、椎间盘的活动和应力均增加(P<0.05),MRI指数未见显著改变(P>0.05),髓核中出现多数退变细胞。M、S组标本上位邻椎受力和髓核退行性改变发生情况不显著(P>0.05)。结论:在山羊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局部坚强固定可能增加上位未融合节段的活动和承受的应力,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邻椎病的发生。
顾军王以进端木群力伍峻松韩贵和吴永方魏威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生物力学山羊
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联合PMMA强化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联合PMMA强化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新鲜胸腰椎标本10具(28椎),分成4组,行生物力学分析,分别测定各组的强度和刚度、螺钉最大拔出力、位移、折弯力和抗屈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指标。结果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联合PMMA强化组最大拔出力为(1 758.4±184.6)N,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中空锥槽椎弓根钉中空部分注入PMMA,未见椎弓根外或椎管内有PMMA溢出。周期抗屈曲实验中,添加PMMA可使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耐受更大的负荷或在同等负荷下仅发生较小的位移。中空锥槽椎弓根钉和一般椎弓根钉最大折弯力及抗疲劳强度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空锥槽椎弓根钉的力学性能与一般椎弓根钉相似,并能减少PMMA向椎弓根外或椎管内溢出;联合PMMA强化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其他各种方法更为优越,适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成立陆文杰胡奇哲裘情密童松林王以进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PMMA生物力学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本研究首先建立腰椎椎间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旨在分析腰椎椎间融合内部生物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前路单节段融合,以观察复位,融合,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和临近节段退变机制。目的为脊柱内固定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腰椎融合,固定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尤其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症提供参考。
刘红欣王以进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
PLIF和ALIF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PLIF和ALIF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0具小牛腰椎标本,随机选5具为对照组,将10具标本分为L4/L5PLIF和ALIF单纯融合组及附加内固定组,比较L3/L4节段的应变、强度和位移。结果两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比对照组,应变和位移都增加,强度降低(P<0.01),两组间以ALIF组变化最大,PLIF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固定后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PLIF和ALIF单纯融合及附加内固定有增加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以ALIF较为明显。附加内固定后比单纯融合有增加退变的趋势。
张烽居建文陈兵乾王素春段广超王以进
关键词: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生物力学
克氏针串接组合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克氏针串接组合 (CSKW)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成年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 6具 ,制成髌骨粉碎骨折模型 ,采用克氏针串接组合复位的方法内固定 ,应用实验力学方法测定其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本方法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固定牢靠。临床应用 41例 ,髌骨均达到解剖对位 ,优 33例 ,良 4例 ,可 1例 ,优良率 98 5 %。结论 克氏针串接组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 ,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 ,适应证广泛 ,固定牢靠 ,手术操作简便 。
张根民郭奕明王以进赵庆锁许军黄仁辉张耿明
关键词:髌骨粉碎骨折创伤生物力学骨折
医用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测试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医用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对25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棒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及剪切性能测试,得出该材料的最大载荷、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延伸率。结果极限强度中,拉伸强度(561.11±14.24)MPa,压缩强度(341.91±1.71)MPa,弯曲强度(715.86±19.26)MPa,剪切强度(58.20±15.28)MPa。弹性模量(弯曲)(43.33±1.17)GPa;泊松比0.314±0.005;延伸率(18.20±0.55)%。结论医用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能满足硬组织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
薛锋侯春林王以进杨桂生陈庆泉张伟
关键词:复合材料碳纤维生物力学
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对股骨Y形骨折,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加以固定,进行实验应力分析。结果: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最佳,而采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髁强刚度较差(P<0.0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秋琴李强一王以进韩擎天章文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影响之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2
1998年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腰段脊柱标本,应用DEXA测试每个椎体的BMD,并游离成单个完整椎体标本,按BMD0.9g/cm2为正常值的最低限。将标本分为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按标准操作安置Dick钉,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和矢状面摆动1°~5°时的弯矩、旋入螺钉时的最大扭力矩及螺钉拔出过程中的应变、位移和能量吸收率。结果:正常组平均BMD为1.02±0.12g/cm2,骨质疏松组为0.71±0.16g/cm2,前者最大轴向拔出力和弯矩分别为1062.8±72.2N、2.6N·m,后者为232±92.4N、0.49N·m。BMD与最大拔出力有正相关关系(r=0.907)。旋入螺钉时的最大扭力矩与轴向拔出力密切相关(r=0.894)。螺钉在椎体内摆动5°时正常组承受的最大弯矩为2.6N·m,骨质疏松组为0.49N·m。结论:BMD对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是预测螺钉牢固程度的重要指标,术前应常规测试脊柱的BMD,尤其对于老年人更为重要,最大扭力矩是术中预测螺钉稳定性的一个较好的力学指标。
李增春张志玉王以进
关键词:BMD椎弓根螺钉系统骨密度生物力学正相关关系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