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克

作品数:50 被引量:40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能源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
  • 11篇碳排放
  • 9篇低碳
  • 7篇气候
  • 5篇低碳发展
  • 5篇气候变化
  • 4篇能源
  • 4篇减排
  • 3篇隐含
  • 3篇应对气候变化
  • 3篇碳减排
  • 3篇气候谈判
  • 3篇气候治理
  • 3篇全球气候治理
  • 3篇温室气体
  • 3篇贸易隐含碳
  • 3篇公平
  • 3篇发电
  • 2篇电力
  • 2篇中国碳排放

机构

  • 49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约克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21世纪...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昆山杜克大学

作者

  • 49篇王克
  • 21篇邹骥
  • 7篇刘俊伶
  • 6篇崔学勤
  • 3篇傅莎
  • 2篇王灿
  • 2篇丛建辉
  • 2篇蔡闻佳
  • 2篇李锐
  • 1篇耿妍丽
  • 1篇许光清
  • 1篇张永香
  • 1篇王海芹
  • 1篇蒋佳妮
  • 1篇陈敏鹏
  • 1篇曾贤刚
  • 1篇周元春
  • 1篇李玉龙
  • 1篇王诗乐
  • 1篇许勤华

传媒

  • 7篇中国人口·资...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资源科学
  • 3篇环境保护
  • 3篇环境经济研究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Journa...
  • 2篇能源评论
  • 2篇全球能源互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国际展望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环境经济
  • 1篇科普研究
  • 1篇可持续发展经...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进展评述被引量:7
2013年
技术机制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技术开发与转让议题的焦点。自COP15以来,经过3年多的艰苦谈判,技术机制实现了在2012年全面运行的目标。但这些成果多数集中于程序性问题,影响技术机制在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过程中实质性作用的关键议题,多数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歧严重久拖未决;即使少数已达成的协议,也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做了重大让步。在德班平台的未来谈判中,技术转让议题的重要性不仅不应削弱,反而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进一步落实来之不易的关于技术机制的谈判成果;明确中国在低碳技术国际合作以及技术转让方面的需求;将技术转让议题摆在德班平台谈判总体战略中的相对突出位置;加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支持的绩效评估。
王克邹骥崔学勤刘俊伶
关键词:气候谈判
《巴黎协定》后全球气候谈判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
2017年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在确定长期目标、平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机制和动态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同时也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二分法"解构、大国外交与全球民主平衡、决策视野扩大及广泛参与等趋势性转型。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谈判演进的四个阶段,归纳了《巴黎协定》所代表的新特点与新进展,识别出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问题。结合中国国内外形势变化,本文提出中国应坚持已有承诺、维护《公约》基本原则、合理管控国际社会预期、坚决维护多边机制并开展多层次对话商谈等政策建议。
王克夏侯沁蕊
关键词:气候谈判全球气候治理
新形势下中国新基建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
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显著提升,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态势愈发明显,但是仍处于新旧要素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重大阶段。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外部环境同时也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因此,稳中求进、稳扎稳打成为我国缓解短期经济增长压力,兼顾中长期经济发展动力的政策发力点。
王克张宇宁
关键词: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面能源结构
论CDM对中国风电发展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风力发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的重点领域。2009年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风电大国,已注册风电CDM项目的数量和总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文章从经济、信息和技术3方面分析了CDM对中国风电发展的影响,并将其和风电促进政策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认为CDM对中国风电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张晶晶王克邹骥
关键词:风力发电
中国工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34
2019年
工业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模块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展望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排放趋势,探讨不同情景下中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①在充分发挥减排潜力的条件下,工业部门有望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排放量由基准情景的59亿吨下降到21亿吨;②能效提升是减排的关键,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贡献,但要实现2℃温升目标,还需在2030年后推广应用CCS技术;③工业部门的技术普遍较为成熟,2050年大部分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负,节约的费用可以弥补新增投资,但CCS等技术仍需政府支持;④2050年前,工业部门能够以不到总低碳投资需求的10%贡献25.62%的减排量,低碳转型具有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接受性。中国工业部门应坚持在近期以成熟的能效技术为主、中长期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率先达峰及深度脱碳的转型路径。
刘俊伶夏侯沁蕊王克邹骥孔英
关键词:碳减排
2000年以来我国薪酬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评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和激励员工的主要工具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开展对薪酬管理的研究,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薪酬管理,关于薪酬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也随着研究的深入,逐...
王克
关键词:企业经济薪酬管理核心竞争力
文献传递
中国电力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电力部门是中国CO_2排放的主要贡献部门之一,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对中国实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包含电力模块的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模型PECE-2017,根据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确定终端部门电力需求,并引入电力负荷曲线确定电力供给,设置了未来电力发展的基准和低碳两个情景,从供需结构、技术需求、成本和投资等多个角度,分析电力部门自身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中国实现中长期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研究表明:第一,未来中国电力需求仍将不断增长,且在终端能耗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低碳情景下,2050年电力需求达到114 869亿kW·h,比2013年上升125%,电气化率增加到34%;电力需求结构中,工业和建筑比重下降,交通部门比重上升。第二,电源结构逐步低碳化。煤电逐步淘汰;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上升,2050年装机占比均超过30%;2030年以后,部署和推广CCS技术,到2050年装机容量达到4.9亿kW。第三,低碳情景下,电力部门在2020年碳排放达峰后,进一步加速脱碳。到2050年,电力部门的排放量可控制在4亿t以内,相对基准情景减少排放61.5亿t,占总减排的贡献率达到45%,为中国的低碳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第四,支撑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投资需求GDP占比在合理区间内。2030—2050年,电力部门投资需求占GDP的比重为0.77%;电力部门内部投资结构呈现明显的低碳化趋势,绝大部分投资将用于非化石能源电力。
张小丽刘俊伶王克崔学勤邹骥
关键词:电力部门碳排放减排潜力减排成本
气候谈判,中国角色转变之后
2012年
2011年对于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1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为了落实“十二五”规划,
王克
关键词:气候谈判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国内生产总值
1.5℃温升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被引量:40
2021年
《巴黎协定》提出1.5℃目标以及中国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为研究实现1.5℃目标的技术路径,构建了综合性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研究中国在2℃情景基础上实现1.5℃目标的额外减排要求、部门贡献和关键减排措施。结果显示,1.5℃情景要求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到6亿t。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45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8亿tce。能源结构实现大幅度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7%,煤炭比例下降到16%。与2℃情景相比,2015—2050年1.5℃情景需要额外累积减排380亿t CO2,额外减排量主要来自电力部门。在减排措施方面,额外减排主要来自新型低碳能源与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不同部门的主要减排措施存在差异,电力部门更多依赖BECCS等减排技术以实现较大幅度负排放,是实现1.5℃目标路径的关键因素。工业部门主要依赖能效提高。建筑和交通部门则更多依赖终端能源结构调整,氢能在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王克刘芳名尹明健刘俊伶
关键词:CO2排放
基于Theil指数KAYA分解的中国碳排放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量化2005至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之间碳排放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运用Theil指数KAYA分解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人均碳排放差异逐年减小,能源强度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方法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且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分解,"十二五"碳强度目标分解已考虑省市区差异,但其基本上根据人均GDP差异进行分组,且很大程度沿用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因此,建议在对各省区市分配减排指标时,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
王克姚幸颖刘琦媛
关键词:碳排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