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其飞

作品数:2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1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脊柱
  • 17篇脊柱侧
  • 13篇特发性脊柱
  • 13篇脊柱侧凸
  • 13篇侧凸
  • 10篇特发性脊柱侧...
  • 9篇青少年特发性
  • 8篇脊柱侧弯
  • 8篇侧弯
  • 6篇青少年特发性...
  • 6篇LENKE
  • 5篇特发性脊柱侧...
  • 5篇椎体
  • 4篇失衡
  • 4篇特发性
  • 4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后路
  • 4篇畸形
  • 4篇矫形
  • 4篇分化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黄紫房
  • 23篇王其飞
  • 23篇杨军林
  • 19篇李佛保
  • 12篇杨靖凡
  • 10篇范恒伟
  • 7篇林翔
  • 7篇邓耀龙
  • 7篇谢超凡
  • 5篇谢红波
  • 5篇隋文渊
  • 4篇王丽琴
  • 2篇苏培强
  • 2篇邹学农
  • 2篇陈裕光

传媒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第25届全国...
  • 2篇第七届《中华...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25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61例,年龄10~18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矫形组(n=34)和凹侧旋棒矫形组(n=27),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术前、术后全脊柱X线片。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VT)、C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和C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置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47.9°±9.9°和51.4°±8.8°(P=0.148),矫正至术后平均8.2°±5.2°和14.0°±8.5°(P=0.002),平均矫正率为(82.5±10.5)%和(73.4±13.9)%(P=0.005);T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7.7°±12.2°和20.6°±13.7°(P=0.377),矫正至术后平均19.7°±9.8°和18.3°±8.7°(P=0.558);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结论]AIS后路凸侧旋棒矫形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主弯矫正率,并可潜在增加脊髓神经安全性;两组患者术后皆能维持良好的胸椎后凸。
黄紫房杨军林林翔李佛保谢超凡王其飞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
脊柱侧弯术后双肩失衡的代偿时机及因素研究
目的评估单胸弯(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两年随访的肩部平衡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2例,其中男14例,女58...
杨军林王其飞黄紫房杨靖凡隋文渊曹雷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弯失衡
椎体去旋转和旋棒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椎体去旋转操作(VCM,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or)和旋棒技术(RD,Rod Derotation)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去旋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
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王其飞林翔
经皮跟腱微创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跟腱微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3例患者分为经皮微创治疗组(13例)、传统治疗组(10例),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评分(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获8个月~10个月(...
杨军林黄紫房王其飞
凸侧旋棒与凹侧旋棒矫正Lenke I型AIS至少2年随访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Lenke 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至少2年的随访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Lenke I型AIS患者66例,平均年龄14.9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组(32例)和凹侧旋棒组(34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术前、术后及术后2年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以及术前、术后CT平扫。研究分析两组病例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_(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C_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oron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CSVL)和C_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the sagit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SSVL),置钉密度及置钉破壁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及术后2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53.2±10.7)°和(51.2±10.8)°(P=0.455)矫正至术后平均(8.0±7.3)°和(12.9±7.0)°(P=0.008),平均矫正率为(86.2±12.7)%和(75.3±13.0)%(P=0.001);T_(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8.4±12.6)°和(23.2±19.3)°(P=0.248),矫正至术后平均(20.2±10.9)°和(21.8±8.9)°(P=0.533);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所有病例的凸侧和凹侧总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1.2%和3.9%(P=0.162);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总椎弓根钉破壁率分别为1.3%和3.2%(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采用凸侧旋棒技术矫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侧凸矫形效果和置钉安全性;结合胸椎小关节松解、体内折弯和增加凹侧预弯棒角度有助于矢状面后凸的维持或矫正,且至少2年随访的矫形效果维持良好。
黄紫房杨靖凡杨军林王其飞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
特发性脊柱侧弯单纯后路矫形术后躯干失衡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单纯后路矫形术后产生躯干失衡的可能原因,为其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96例,男17例,女79...
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杨靖凡容剑明谢红波王丽琴王其飞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节段选择对远期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后,不同远端融合椎(Lowestinstrumentedvertebra,LIV)的选择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
杨军林范恒伟黄紫房隋文渊王其飞曹雷杨靖凡李佛保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腰椎活动度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成脂诱导潜能,为后续的AIS来源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作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MSCs后培养并传代,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用含1μmol/L地塞米松、10 mg/L重组人胰岛素、0.5 mmol/L 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100μmol/L吲哚美辛的诱导培养基对传至第3代的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至第14天行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 AIS来源骨髓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均显示CD29、CD44、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符合MSCs的表型特征;MSCs经成脂诱导后均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可见胞质内呈橘红色的大小不一脂滴。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AIS来源的MSCs,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成脂潜能。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打下基础。
林翔杨军林邹学农苏培强黄紫房谢超凡王其飞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成脂分化
1例基因芯片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脂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AIS及同性别年龄正常对照骨髓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并培养传代,取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2周后,提取各标本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两种荧光Cy5和Cy3标记后作为探针与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后用基因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筛选出显著表达差异基因1 380条,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74条,表达下调基因506条。[结论]AIS来源MSCs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的1 380条基因可能参与了AIS的发生和发展。
林翔杨军林苏培强邹学农谢超凡王其飞黄紫房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基因芯片
LenkeⅠ型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后肩部平衡的两年随访研究
008-2012年于我院进行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本研究数据可知,RSH在术后两年的随访过程中得到了35.2%的恢复,其中53%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42%发生在术后6-12个月,而术后12...
王其飞黄紫房杨军林范恒伟邓耀龙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