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冉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骨保护素
  • 3篇细胞
  • 3篇脊柱
  • 3篇骨细胞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胸椎
  • 2篇胸椎后凸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糖皮质激素性
  • 2篇糖皮质激素性...
  • 2篇特发性脊柱
  • 2篇特发性脊柱侧...
  • 2篇皮质
  • 2篇皮质激素
  • 2篇破骨
  • 2篇破骨细胞
  • 2篇人骨
  • 2篇人骨保护素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11篇王冉东
  • 11篇王岩
  • 7篇白金柱
  • 5篇柴伟
  • 5篇黄鹏
  • 5篇王晋东
  • 5篇张国强
  • 4篇张雪松
  • 2篇郭均
  • 2篇郭钧
  • 2篇迟志永
  • 2篇王征
  • 2篇张永刚
  • 2篇张巍
  • 1篇周勇刚
  • 1篇毛克亚
  • 1篇侯克东
  • 1篇陆宁
  • 1篇俞广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骨保护素和阿伦膦酸钠对破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和阿伦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分化的抑制效果,并探讨二者是否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酶消化法获取新生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按照4:1比例混合,培养于96孔板中和6孔板骨磨片体系中。分别使用1×10-5g/L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10mol/L阿伦膦酸钠、1×10-5g/L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10mol/L阿伦膦酸钠作用于96孔板和6孔板混合细胞体系,并设空白对照。9d后,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和形态,计算单位面积内重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个数,并行骨磨片吸收陷窝计数。统计学分析评价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效果。结果:①破骨细胞常规形态及重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小鼠成骨细胞与RAW264.7混合培养并加入药物后9d,空白对照组出现大量多核成熟破骨细胞,重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染色证实为成熟破骨细胞。②骨磨片吸收陷窝形态及计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破骨细胞重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个数,骨磨片吸收陷窝计数均明显减少,以1×10-5g/L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10mol/L阿伦膦酸钠组减少最为显著。③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组与阿伦膦酸钠组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加药后9d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与阿伦膦酸钠存在交互作用(F=19.878,623.57;P<0.05)。结论: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活性片断和阿伦膦酸钠可以发挥交互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抑制RAW264.7向成熟破骨细胞的分化。
黄鹏王岩迟志永杨子义倪健杨武剑王冉东白金柱
关键词:破骨细胞二膦酸盐类细胞分化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下固定融合椎选择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时下固定融合椎(LIV)的选择.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38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Lenke Ⅰ A 20例,Lenke Ⅰ B 18例,均采用站立位胸弯下旋转中立椎(NV)结合骶正线的方法确定LIV.术前摄站立前后、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平片,观察手术前后的躯干平衡、失代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融合8.4个节段.胸弯由术前平均57.4°矫正至术后平均11.3°,腰弯由术前平均26.8°自发矫正至平均4.9°;下固定融合椎的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8.1°纠正至平均3.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7.1°改善至平均32.3°;水平面顶椎旋转度由术前Ⅰ~Ⅲ度改善至0~Ⅰ度.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失代偿,其余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采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治单胸弯AIS患者时结合站立位下NV和CSVL确定LIV,可在保证矫形效果的同时节省融合节段,保存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
王岩张永刚张雪松陆宁王征王冉东张巍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特发性脊柱侧凸
RANK/RANKL/OPG系统在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以进行性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主要原因是破骨细胞大量生成和激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是调节破骨细胞功能和活性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在骨髓瘤引起的骨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骨髓瘤患者局部RANKL/OPG 比例增高可能是引起骨吸收的关键因素。临床前研究表明使用重组OPG或RANK可以抑制破骨形成, 减少骨吸收,改变骨髓微环境,预防骨髓瘤骨病的形成,间接抑制骨髓瘤的发展。
王冉东王岩
关键词:骨髓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蛋白破骨细胞
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和阿伦膦酸钠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c)和阿伦膦酸钠(ALN)对破骨细胞抑制作用。方法进行人类OPGFc融合蛋白毕赤酵母表达株的构建和鉴定。酶消化法获取新生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按照4∶1比例混合,培养于96孔板中。9d后,重酒石酸盐抗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鉴定后,分别使用10-5g/LrhOPGFc、10μmol/LALN、10-5g/LrhOPGFc+10μmol/LALN、5×10-6g/LrhOPGFc+5μmol/LALN作用于混合细胞体系,并设空白对照。加药后3、7d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和形态,计算单位面积内TARP阳性细胞个数,并行骨磨片吸收陷窝计数。结果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c)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合,蛋白印迹检测(Westernblotting)显示,该条带可被抗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别显色。小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混合培养后9d,体系中出现大量多核成熟破骨细胞,TARP染色证实为成熟破骨细胞。加药3、7d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破骨细胞TARP阳性细胞个数,骨磨片吸收陷窝计数均明显减少,以10-5g/LrhOPGFc+10μmol/LALN组减少最为显著。结论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c)可以有效减少成熟破骨细胞数目并抑制其功能。联合应用rhOPGFc和阿伦膦酸钠可以交互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功能。
黄鹏王岩迟志永杨子义倪健杨武剑王冉东白金柱
关键词:人骨保护素阿伦膦酸钠体外实验研究细胞抑制作用颅骨成骨细胞细胞数目
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与骨保护蛋白表达下调相关,在治疗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骨保护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骨吸收效能。目的:验证外源性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8-06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5。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单纯糖皮质激素给药组;骨保护蛋白组,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骨保护蛋白给药组。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各组大鼠分别取材,进行尿钙、磷、肌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定;大鼠骨骼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钙上升(P<0.05);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P<0.01);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②骨保护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尿钙下降(P<0.01);骨密度增加(P<0.05);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指标均增强(P<0.05);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蛋白表达,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重组骨保护蛋白可以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吸收,降低骨吸收指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状况。
白金柱王岩王冉东郭钧黄鹏毛克亚张雪松张国强柴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骨密度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骨保护素表达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在骨骼局部的表达,及其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地塞米松1mg/k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肌注。两组大鼠给药后2,4,8,12周各处死6只,取松质骨(腰椎)和皮质骨(股骨干),进行骨密度值测量、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骨保护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大鼠腰椎骨密度给药后2,4,8,12周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分别为(0.175±0.013),(0.212±0.018)g/cm2;(0.152±0.021),(0.211±0.019)g/cm2;(0.129±0.014),(0.213±0.015)g/cm2;(0.113±0.016),(0.212±0.015)g/cm2,P<0.01],给药后12周较2周下降更为显著(P<0.01);股骨干骨密度给药后2周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4周开始下降[分别为(0.226±0.013),(0.244±0.015)g/cm2,P<0.05],给药后8,12周均明显下降[分别为(0.204±0.014),(0.238±0.015)g/cm2;(0.186±0.016),(0.240±0.013)g/cm2,P<0.01]。②实验组骨小梁排列稀疏,数目减少,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股骨干中段骨皮质厚度变薄,12周多视野计数可见破骨细胞增多(P<0.01)。③实验组给药后2周腰椎的骨保护素组织化学染色明显减低,4周股骨干内亦明显减低,并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低。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素表达,并且与局部破骨细胞的增多、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可能参与并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
白金柱王岩王冉东郭钧黄鹏张雪松王晋东张国强柴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类骨密度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型和型远端融合椎的选择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回顾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Ⅲ型和Ⅳ型患者,分析选择性缩短融合节段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3年1月,治疗5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患者,男17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岁。其中KingⅢ型40例,KingⅣ型18例。胸弯Cobb角平均64°(50~83°),柔韧性62%;腰弯Cobb角平均37°(16~48°),柔韧性105%。腰弯腰骶角平均为17°(10~22°)。所有患者C7重力垂线均不同程度地偏离骶骨中线。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矫形治疗,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所有远端融合节段均未超过中立椎。术后随访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年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4年,均未出现明显的躯干侧方移位和双肩不平衡。术后Cobb角平均丢失3.1°(-1~5°);最后随访时,胸弯矫正率68%;除2例C7重力垂线偏离骶骨中线1~2cm外,其余均通过骶骨中线;腰弯腰骶角减少至平均8°(2~13°),矫正率为53%;48例远端融合椎为非稳定椎者术后成为稳定椎。与Harrington远端融合椎选择原则相比,患者远端融合椎平均节省1.4个节段(1~2个节段)。结论采用三维节段性器械内固定系统治疗特发性单胸弯时,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永刚王岩张雪松王征王冉东张巍侯克东王晋东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人骨保护素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克隆人骨保护素(OPG)编码区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获取OPG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应用定向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PG-IRES-EGFP。结果获取的OPG编码区全长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完全一致,经PCR和多酶切鉴定证实构建的表达载体正确。结论获得了人骨保护素(OPG)编码区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
王晋东王岩周勇刚王冉东俞广白金柱黄鹏张国强柴伟
关键词:骨保护素基因克隆
影响胸椎后凸的多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研究胸椎后凸与性别、年龄、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1例样本的性别、年龄资料和胸椎MRI片。在计算机上测量椎体、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和Cobbs角,以椎体和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比值代表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Cobbs角代表胸椎后凸。通过Pearsons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椎体形态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比较大,相对来说椎间盘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则比较小。女性81%的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男性72%的胸椎生理性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结论]正常胸椎后凸是由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共同决定的,特别是女性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更加密切。
王冉东王岩白金柱郭均王晋东柴伟张国强
关键词:胸椎后凸
康复锻炼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胸椎后凸和体力活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8周的运动训练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胸椎后凸和运动耐受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1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年龄>65岁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0例,进行为期8周有计划的体育锻炼,3次/周,1h/次;每次运动包括:5min的上下肢伸展运动;15min改善姿势的练习;20min的行走练习;15min改善呼吸肌张力的运动和5min的放松练习。在锻炼开始和8周后分别测量呼吸功能、胸椎后凸角度和6min行走实验,进行锻炼前后的对比。结果:8周后17例完成锻炼计划,进入结果分析。①肺功能:与锻炼前相比,最大通气量增加11%;吸(气)肌和呼(气)肌的肌力明显改善,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分别增加27%和22%;肺活量、最大肺活量和1秒钟用力呼气量也较锻炼前显著增加(P<0.01)。②6min内行走的最远距离:锻炼后较锻炼前显著增加[(556±43),(485±52)m,t=-15.29,P<0.01]。③胸椎后凸角度:锻炼8周后,测试者Cobb角减小了6%,从(57.2±10.6)°减少到(53.5±10.5)°(t=8.48,P<0.01)。结论: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和胸椎后凸,而这又有助于患者行走距离的增加,且费用低廉,易于完成。
王冉东王岩白金柱郭均王晋东柴伟张国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脊柱后凸运动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