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梅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型心
  • 3篇衰竭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律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对异丙肾上腺...
  • 1篇心病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力衰竭大鼠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转复
  • 1篇心律转复除颤...
  • 1篇心衰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王凤梅
  • 4篇王蕊
  • 3篇张烁
  • 3篇王帆
  • 2篇李天发
  • 2篇关振中
  • 2篇林平
  • 2篇于波
  • 2篇卢少玲
  • 2篇李述峰
  • 2篇于玲范
  • 1篇刘丹
  • 1篇赵振娟
  • 1篇侯静波
  • 1篇杜秀敏
  • 1篇姜春明
  • 1篇姜苗苗
  • 1篇王锐
  • 1篇申景岭
  • 1篇杨昕蕾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冠状窦口周围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000年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于玲范王锐杜秀敏徐佳花王凤梅林平关振中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
2008年
李天发王蕊王凤梅于波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DCM进行性死亡率
双腔起搏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的远期效果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双腔起搏的远期效果。方法:(1)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年龄18岁~60岁,PR间期〉220ms,UCG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时间〉450ms,心功能Ⅲ级-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试验方法: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冶疗。随访2年。(3)观察指标: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入选病人40例,随机进入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年龄、心功能、PR间期、EF、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充盈时间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治疗,心功能出现统计学差异,持续至观察终点。经过六个月治疗,EF出现统计学差异,持续至观察终点;左室舒张末内径出现统计学差异,持续至观察终点。共死亡16例,实验组死亡6例(6/20),其中4例心律失常猝死,2例死于心功能恶化;对照组死亡10例(10/20),其中心功能恶化死亡6例,心律失常猝死4例。死亡病例心功能(4.00±0.000级)、EF(21.56%±1.886%)与存活病例心功能(3.50±0.512级)、EF(3255%±2.064%)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心功能差,EF低。结论:双腔起搏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缩小扩张型0肌病增大的心脏。双腔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有益作用在治疗半年后显现并且可持续。双腔起搏治疗可降低因心衰恶化死亡。
李天发于波李述峰王蕊王凤梅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衰起搏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采用170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ISO,连续4天给药;各组动物末次皮下注射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模型组LVEF<70%的大鼠(n=20)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0)和培养液组(n=10),后大鼠开胸,细胞移植组将150μL(3×106MSCs)用微注射器分4点注射到左心室前壁,培养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与心肌内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和培养液组LVDs明显增加,EF和FS明显下降(P<0.01);而和培养液组相比,细胞移植组LVDs明显下降、EF和FS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P<0.01)。结论: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下调心衰大鼠心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杨昕蕾姜春明孙唐娜王凤梅卢少玲白敬玉李丽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炎性细胞因子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现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5月在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的家属,采用自制问卷对其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较好,对出院指导的认知最差。患者家属性别影响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女性家属优于男性家属(P<0.05);患者家属文化程度和照顾次数与认知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重视对冠心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因人而异的认知教育方式,以提高其对患者的照护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王蕊张海红赵振娟刘丹王凤梅隋雪芝
关键词:冠心病家属健康教育
二尖瓣狭窄伴左房血栓的球囊成形术治疗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 (PBMV)治疗合并左房血栓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 5 8例进行PBMV ,早期 18例术前静滴尿激酶 2周 ,后期 4 0例术前口服华法令 4周。结果  5 7例患者手术成功 ,1例失败。成功率 98 4 % ,无 1例发生脑及其它部位栓塞。
于玲范林平许佳花王凤梅王蕊侯静波李学奇关振中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二尖瓣球囊成形
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及鉴定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C57BL/6胎鼠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CAR基因,与双酶切的pBlue质粒连接,经转化、蓝白筛选及测序鉴定pBlue-CAR载体构建成功。扩增pBlue-CAR的CAR基因,经双酶切后与pBiG质粒连接,构建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CAR条带,pBlue-CAR目标条带及pBiG-CAR目标条带。基因测序证实所检测重组质粒序列与pBiG-CAR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克隆C57BL/6鼠CAR基因、pBlue-CAR重组质粒的构建获得成功,并初步证实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构建可控心肌特异性CAR过表达转基因鼠提供基础。
姜苗苗申景岭孙唐娜王凤梅王帆白景玉卢少玲张烁
关键词:C57BL
缝隙连接蛋白重构与心律失常被引量:3
2013年
缝隙连接蛋白(Cx)是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道(GJC)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介导细胞问的电化学耦联。心脏在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Cx表达的变化和分布异常,以及结构和功能的重构,导致心肌细胞间耦联异常,从而导致异常冲动的传导,引发心律失常。深入研究Cx的重构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作用于相关靶点的药物,对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王凤梅王帆张烁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连接蛋白类
全自动远程家庭监测系统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全自动远程家庭监测(HM)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访23例植入了带有HM功能的ICD及CRT-D患者,分析HM所获得的日常信息和报警数据,观察其对系统相关事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衰)监测在内的临床相关事件的早期监测及临床干预的疗效.结果 对23例患者随访122~937(452.1±262.2)d,共接收报警信息1 991次,发现异常事件1 481次,其中96.4%是临床相关事件,1.5%为系统相关事件,无信息传输事件占2.1%.系统相关事件多为感知异常,其中发现左心室导线脱位1例.临床相关事件中心律失常报警事件占84.7%[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事件较多],心衰报警事件占15.3%,以静息时心率升高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起搏百分比降低为主.根据HM系统报警信息,电话联络患者65例次,优化参数11例次,指导调整药物治疗方案18例次,4例患者入院治疗.结论 对于植入ICD/CRT-D的患者,HM系统是一项必要的、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及时识别起搏系统相关异常、发现临床相关事件,可指导对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优化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凤梅李述峰王帆张烁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