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基因
  • 4篇病毒
  • 3篇慢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性疾病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细菌感染
  • 2篇慢性乙型
  • 2篇结核
  • 2篇结核病
  • 2篇基因芯片
  • 2篇合并结核
  • 2篇肝炎病毒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王卫华
  • 8篇宋建新
  • 6篇李国军
  • 6篇李洪涛
  • 4篇陈红云
  • 4篇覃惠敏
  • 3篇吴春明
  • 2篇黄元成
  • 2篇严伟明
  • 2篇韩梅芳
  • 2篇覃慧敏
  • 2篇石淑仙
  • 2篇宁琴
  • 2篇张和武
  • 2篇齐俊英
  • 2篇杨潇瑾
  • 2篇吴迪
  • 1篇张志安
  • 1篇许东
  • 1篇汪之沫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QS毒力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观察穿心莲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2.5 mg.mL-1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绿脓菌素、胞外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检测穿心莲内酯对QS系统双突变株PAO-JP2株绿脓菌素、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的作用。结果: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无明显影响。穿心莲内酯能明显抑制绿脓菌素的分泌、胞外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穿心莲内酯对PAO-JP2绿脓菌素、胞外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产生而实现抗感染作用。
李洪涛覃慧敏王卫华李国军吴春明宋建新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肝炎46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84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类治疗组 46例 ,对照组3 8例。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同时 ,给予前列地尔 2 0 μg·d 1 ,静脉滴注 ,对照组 3 8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 ,疗程均 14d。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较为明显 ,尤其是慢性肝炎重度患者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宋建新王卫华陈红云齐俊英黄元成张振刚
关键词:前列地尔重症肝炎药物疗法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98年至 2 0 0 2年 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艾滋病感染途径 :输血感染者 8例 ,其他途径各 1例。 (2 )合并肺结核病 6例 ,其中继发性肺结核 3例 ,原发性肺结核 1例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2例 ;合并肺外结核 5例 ,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结核性脑膜炎各 2例 ,胸腔积液 1例 ;合并多重感染者 5例。 (3) 11例1:2 0 0 0PPD试验均为阴性。 (4)治疗 :7例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 ,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3例仅抗结核治疗者中 1例有效、2例死亡 ;1例未经任何治疗 ,6月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 ,肺外结核多 ,多重感染多见 ,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有效。
王卫华赵恒敏张和武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症结核病
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中rdT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
背景及目的T细胞免疫应答可广泛参与天然免疫以及特异性免疫,其中γδT细胞由于其以非MHC限制性参与免疫应答以及在特定器官分布特点,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γδT细胞的功能调控(人和小鼠γδT细胞表达CD94/NKG...
杨潇瑾王卫华严伟明吴迪韩梅芳宁琴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与其表面抗原基因突变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基于一个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的4个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不活动期和HBeAg阴性肝炎阶段),研究HBV表面抗原各抗原表位的免疫逃逸突变分布。方法收集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按照HBV自然史的不同时期分为4组,提取DNA并荧光定量,通过巢式PCR扩增HBV表面基因序列,以PCR产物作为模板进行DNA测序。分析比较4组乙肝表面抗原中辅助性T细胞(Th)表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及B细胞抗原表位的突变差异。结果 Th抗原表位突变中,4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的是17-31、37-51、67-81等区域,CTL抗原表位突变中具有差异的是14-22、41-49等区域,在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发现了Q101K、P120S、T126S、Q129H、M133L、M133I、和M133T等7个乙肝表面抗原免疫逃逸突变。结论在HBV感染自然史中,表面抗原突变的累积发生在免疫清除期,突变的产生有利于HBV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王卫华宋建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年至2002年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艾滋病感染途径:输血感染者8例,其他途径各1例.(2)合并肺结核病6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3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合并肺外结核5例,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结核性脑膜炎各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多重感染者5例.(3)11例1:2000PPD试验均为阴性.(4)治疗:7例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临床表现明显改善;3例仅抗结核治疗者中1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未经任何治疗,6月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多重感染多见,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有效.
王卫华赵恒敏张和武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
23SrDNA基因芯片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检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建立含有10种细菌探针的检测用基因芯片模型。方法使用合成的23SrDNA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因芯片。细菌核糖体DNA经过23SrDNA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用荧光扫描仪检测信号。结果基因芯片检测临床致病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论寡核苷酸探针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种属鉴别能力,比常规培养法快速、准确。
李国军王卫华宋建新李洪涛覃惠敏齐俊英
关键词:RDNA基因芯片细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岩藻糖苷酶 (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 ,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4 2例 ,肝癌患者血清 4 3例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2 4例 ,疑似肝癌患者 6例 ,正常人血清 5 3例 ,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 (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 5 5 64± 15 3 5nmol/ (mL·h) ,肝癌患者为 5 0 2 2± 2 30 2 4nmol/ (mL·h) ,慢性肝炎患者 5 0 0± 12 7 0 5nmol/ (mL·h) ,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 32 4± 5 7nmol/ (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 ,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 ,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 ,P <0 0 0 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 ,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
贾克东石淑仙林剑国陈红云王卫华
关键词: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类肝硬化病因学肝脏炎症AFU
复合辅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8例
2004年
目的 :探讨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13 4例分成治疗组 68例 ,对照组 66例。治疗组采用复合辅酶注射液 2支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对照组不加用复合辅酶。两组均给予保肝和综合支持疗法 ,疗程 6周。结果 :治疗 4周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治疗 6周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 (STB)、血清直接胆红素 (SD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7.6% (P <0 .0 5 )。结论 :复合辅酶注射液能促进黄疸消退 ,对慢性乙肝肝功能ALT、AST。
李国军宋建新王卫华汪之沫李洪涛覃慧敏
关键词:肝炎慢性肝功能
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型胶原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 mRNA的表达及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AN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6人份,用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和PDGF-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分布和含量,用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总的胶原含量。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重肝患者的肝组织Ⅰ型胶原和PDGF-1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Ⅰ、Ⅳ型胶原蛋白大量沉积,PDGF-1mRNA的表达与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和总的胶原含量,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呈显著性正相关,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PDGF-1mRNA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增加是导致肝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重型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黄元成张志安石淑仙陈红云王卫华雷红波
关键词:肝组织MRNA重型病毒性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