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探讨——基于辽宁大学法学院的探索被引量:2
- 2017年
- 德法兼修是我国法学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目标之一。实践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正确认识法治人才道德培养的重要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国内诸多法学院校努力探索通过课程体系化和实践教学规范化来实现法治人才的德法兼修培养目标。为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采取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强化的体系.重点解决法学教育中德育教学有效实施所面临的难题。
- 杨松闫海王印
- 关键词: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德育教学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课程体系改革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在我国法学教育口趋成熟的条件下提出的,是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卓越法律人才实行分类培养,其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培养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 LV Jun路军WANG Yin王印
-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
- 课程思政融入法学本科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以“互联网+课堂教学”为切入被引量:2
- 2021年
- 课程思政需要回答好高等教育改革中"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承担的重要社会功能,人才培养范式改革需要破解的突出矛盾就是学生能力培养问题,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问题导向,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把"互联网+"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二者相融并重,探索本科教学新范式。
- 王印路军
- 关键词:在线教学
-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法治人才供给能力培养研究(9
- 近年来,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陆续下发指导性意见,要求高校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引导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法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 王印
-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法治人才供给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要求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化教育,逐步引导高校、专业向应用型转型。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是教育整体性改革的突破口,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 王印
- 法律实务专家参与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及经验
- 法律实务专家参与法治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法律实务专家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为高校素材库、案例库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实务专家授课大多结合法律职业道德、司法业务等内容,实现...
- 王印闫海
- 文献传递
-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法治人才供给能力培养研究(9
- 近年来,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陆续下发指导性意见,要求高校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引导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法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 王印
- 文献传递
-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法律规制之探讨
- 2024年
- 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的问题。被告人滥用上诉权有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立宗旨,降低了诉讼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规制。我国应在借鉴域外规制认罪协商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问题进行法律上的规制,构建认罪认罚案件一审法院上诉理由过滤机制,同时建立认罪认罚案件二审法院上诉许可审查机制。处理好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和规制其滥用上诉权的关系,确保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序运行。
- 徐阳王印
- 关键词:被告人规制
- 故意伤害罪“伤害”问题研究
- 故意伤害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多发罪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犯罪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中处理故意伤害案件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在借鉴域外国家(地区)刑事立法中故意伤害罪的立法模式、罪名表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伤害犯罪的...
- 王印
- 关键词:故意伤害
-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2024年
- 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党建工作已经成为的独立评价指标,高校贯彻落实党的领导成效是学科评估的首要考量指标。在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的压力下,高校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新经验、新方法是大势所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兼顾育人和育德的双重任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旨在整合高校育人和育德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专业壁垒,破解高校资源、人才供给的矛盾。不断完善高校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深入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已成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党建和育人育德之间如何“融”、怎么“融”,“融”到什么深度,是高校“一融双高”工作亟需回应的问题。
- 王印王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