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宇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地震动
  • 6篇震级
  • 6篇震中
  • 6篇震中距
  • 6篇统计分析
  • 5篇反应谱
  • 2篇设计反应谱
  • 2篇汶川地震
  • 2篇教学
  • 2篇高频
  • 2篇KAPPA
  • 1篇地形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动模拟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破裂过程
  • 1篇地震灾害
  • 1篇动力放大系数

机构

  • 18篇防灾科技学院
  • 17篇中国地震局工...

作者

  • 21篇王振宇
  • 15篇赵培培
  • 13篇薄景山
  • 4篇谢志南
  • 3篇张建毅
  • 2篇卢滔
  • 1篇刘启方
  • 1篇刘必灯
  • 1篇李平
  • 1篇卢玉林
  • 1篇李孝波
  • 1篇林玮
  • 1篇刘欣
  • 1篇王伟

传媒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3篇地震学报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建筑安全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主要影响参数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简要介绍了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的原理,总结了影响地震动随机模拟结果的输入参数,重点分析了应力降、品质因子、高频衰减参数对PGA和反应谱S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降对地震动模拟结果影响最大;随着应力降的增加,PGA增大,各周期处的反应谱均有较大变化;矩震级增大时,PGA和反应谱的受应力降的影响也相应增大;品质因子Q0和指数n越大,PGA也越大,短周期处的反应谱受两者影响大,长周期处受其影响小;高频衰减参数k增大时,PGA和反应谱相应减小,k对PGA和短周期处的反应谱影响较大。
王振宇赵培培薄景山
关键词:地震动应力降品质因子
高频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研究
基于地震动时程记录、震源破裂过程和场地模型的近断层强地震动模拟方法是目前估计地震动输入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大部分建筑自振周期在3.0s以内,因此对地震动的高频成分更为敏感。本文以适用于...
王振宇
关键词:地震动
文献传递
川滇甘陕地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研究
2022年
研究我国川滇甘陕地区Ⅱ类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参数以及主要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反应谱的分析,本文基于Newmark-Hall模型计算的加速度谱的拐点周期,分析两个拐点周期随震中距和震级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应用差分进化算法拟合出长周期的衰减指数。其结果表明:2个拐点周期随着震中距和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震中距和震级对于2个拐点周期的相关性基本处于偏弱的水平,表明这两个拐点周期随着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适合采用单一的震级和震中距来确定设计谱的拐点周期;特征周期T_(g)和第二下降段特征周期T_(D)的线性相关性较弱,现有的抗震规范中以特征周期来确定第二下降段特征周期的线性模型并不适合于长周期反应谱。根据该地区Ⅱ类场地的统计平均值,本文给出了2个拐点周期的建议值。最后由差分进化算法拟合平均谱给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的衰减指数的建议值,以供抗震规范修订时做参考。
王振宇赵培培谢志南薄景山
关键词: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地震动
南北地震带川滇甘陕地区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统计分析
2019年
本文收集了从南北地震带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组强震动记录,按照场地、震级和震中距等因素统计分析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形状以及不同场地、震级和震中距下不同周期段内的谱比平均值,并与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0.65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受场地、震级和震中距等因素的影响;Ⅰ类和Ⅱ类场地在全周期段的谱比均值基本上大于0.65;无论何种分组情况谱比均值在0.1-1.0 s周期范围内基本低于定值0.65,周期大于1.0 s的谱比均值基本上远高于0.65。因此对于大部分抗震规范直接把竖向地震作用取为水平向地震作用的0.65倍,有待商榷。本文建议根据水平向反应谱的标定方式来确定现有竖向强震动记录的竖向地震作用。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谢志南
关键词:震级震中距
川滇甘陕地区设计谱的动力放大系数被引量:4
2018年
以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2 388条强震记录为基础资料,对每一条水平向强震记录采用差分进化算法确定了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在考虑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基础上,分别统计不同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的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并研究了它们对动力放大系数β_(max)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川滇甘陕地区放大系数谱平台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变化规律显著;随震中距没有明显变化;根据统计结果,本文建议川滇甘陕这一地区的Ⅰ类场地动力放大系数β_(max)取2.5,Ⅱ类场地取2.7,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合理确定动力放大系数β_(max)有重要参考价值。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
关键词:震级震中距统计分析
汶川地震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关于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选取汶川地震中自贡地形台有强震记录的山脊地形和典型地震灾害的北川县城河谷地形进行了强震观测记录、规范方法和数值模拟下的地形放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规范法基本上可满足一般工程场地的要求;(2)对人员密集居住的高度大于60 m的较陡地形,建议应进行二维(三维)数值模拟下的地形效应分析。这为规范的修订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张建毅薄景山王振宇林玮卢滔
关键词:地震动
竖向设计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研究
2018年
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条竖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每条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分析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对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取值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竖向设计反应谱的起始周期和衰减指数基本不受各因素的影响,平台值和特征周期均随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平台值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最终给出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的建议取值,为我国建筑抗震规范中竖向地震作用的修订提供依据。
赵培培王振宇薄景山
关键词:震级震中距特征参数
川滇甘陕地区反应谱平台值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利用近十年我国川滇甘陕地区有场地资料的2 388条水平向强震记录,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计算得到了每一条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台值。将强震记录按照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结果表明,川滇甘陕地区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随着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场地类别下反应谱平台值随着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在统计的基础上,本文还给出了川滇甘陕地区的Ⅰ、Ⅱ、Ⅲ场地的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的均值以及场地影响系数,并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场地影响系数进行了对比。
王振宇赵培培薄景山
关键词:震级震中距统计分析
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首先总结了地震烈度及其异常的特点;其次在分析多个烈度异常区震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土层特性、断层、土层结构及地下水位等五方面详细分析和总结了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最后从宏观考察、现场测试,强震记录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方面对烈度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总的来说,现阶段对烈度异常现象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多是基于宏观震害资料、区域地质构造及局部场地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不能全面充分地解释烈度异常的原因,且对异常现象的定性分析较多,缺少一定的定量分析,特别是缺乏基于强震记录的定量分析.文中对进一步研究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震害影响提出了建议,对下一步开展地震烈度异常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孝波薄景山李平王振宇赵培培
关键词:地震烈度异常
数值仿真技术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在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引入数值仿真技术为力学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手段。通过力学授课过程中将数值仿真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工程实践的平台,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卢玉林卢滔王振宇赵培培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数值仿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