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玉米
  • 6篇性状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糯玉米
  • 4篇氮肥
  • 4篇玉米雌穗
  • 4篇育种
  • 4篇主要农艺性状
  • 4篇自交
  • 4篇无融合生殖
  • 4篇合生
  • 4篇雌穗
  • 4篇大豆
  • 3篇施氮
  • 3篇甜型
  • 3篇雀麦
  • 3篇无芒雀麦
  • 3篇细胞

机构

  • 26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河套学院
  • 1篇通辽市科尔沁...
  • 1篇通辽市畜牧兽...

作者

  • 26篇王晓东
  • 13篇李志刚
  • 11篇刘鹏
  • 5篇向殿军
  • 3篇于华荣
  • 2篇张淑艳
  • 2篇张卫国
  • 1篇宗春美
  • 1篇张丽
  • 1篇张春兰
  • 1篇邵广忠
  • 1篇张玉芹
  • 1篇杨晓松
  • 1篇孙殷会
  • 1篇王春雷
  • 1篇刘玉平
  • 1篇宫雅琴
  • 1篇闫超
  • 1篇张庆娜
  • 1篇张玉龙

传媒

  • 8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作物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争地的矛盾。为探明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田间配置,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鲜食玉米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饲用大豆种植设1个密度,为15万株/hm2。种植模式为副处理,分别为单作鲜食玉米(P1)、单作饲用大豆(F)、玉米大豆行比2∶2(P2)、2:4(P3)、4∶4(P4)、6∶4(P5)。测定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鲜食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种植模式对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鲜食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有着较强的互作效应。其中,苗期玉米D3处理的SPAD值较D1处理显著增加了34.01%;苗期玉米D2处理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平均蒸腾速率较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1.82%和29.05%。玉豆行比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影响有所差异,大喇叭口期玉米SPAD值在P4处理达到最高,SPAD值为23.84;玉米苗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在P5处理达到最高,为26.77μmol/(m^(2)·s);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平均蒸腾速率在P3处理达到峰值。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或先增后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的增加,玉米产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D3种植密度下的P5处理除外)。综合分析,在试验区生产条件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
陈艳秋王晓东张丽耿柳婷毛庆丰李艳肖朱梦洋徐兴源张宏宇张春兰张春兰
关键词:鲜食玉米秣食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种子生产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2年
“种子生产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立项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增加线上教学内容比重,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提升课程内涵,充分发挥网络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形成种子生产学混合式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王晓东张玉芹张玉芹刘鹏张巍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单、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籽粒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为促进甜玉米制种以及甜糯型鲜食玉米选育,以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和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对不同时期籽粒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淀粉含量逐渐增加,T4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3;经相关分析发现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胚乳/胚干重比值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糖含量却呈负相关关系,单隐性材料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低于双隐性材料,但淀粉含量、胚乳/胚干重比双隐性材料高,进一步说明了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比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低的内在原因。
程娟邵广忠王晓东张庆娜宗春美闫超孙殷会
关键词:甜玉米双隐性内含物
绿豆根瘤菌形态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对12个品种绿豆根瘤进行采集、培养,并通过染色对根瘤情况及根瘤菌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品种中V3476、博绿2号外形为卵圆形,其余均为椭圆形;②根瘤着生部位除绿洲1号、95515只着生在侧根外其余品种的主根、侧根均着生根瘤;③不同品种的绿豆根瘤在同一生长时期的根瘤在大小和结瘤率上明显不同,根瘤生长最大的品种是长荚绿豆,根瘤直径为2.76~6.84 mm,根瘤最小的为维绿1号,直径为1.2~3.32 mm,结瘤率最高的为河北明绿、长荚绿豆、中绿1号、秦豆6、达90%,维绿1号结瘤率最低,仅为20%;④在甘露醇-酵母汁培养基上生长的孤立菌落只有长荚绿豆、秦豆6的菌落形态型为R,其余均为 S;⑤培养72小时,菌落大小各有相同,生长最快的为长荚绿豆,直径达9.1 mm,生长最慢的为南绿1号,直径为6.6 mm;⑥绿豆根瘤菌为短杆状、长椭圆形.
宫雅琴富荣王晓东李宏静杨晓松
关键词:绿豆根瘤根瘤菌
氮肥处理下油莎豆叶片生理特性和籽粒品质与产量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为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油莎豆叶片生理特性、籽粒品种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莎豆种植合理施肥、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共设置0,60,120,180 kg·hm^(-2)纯氮共4个氮肥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叶片的抗氧化特性、籽粒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SPAD值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呈相反趋势,籽粒总糖、籽粒全氮、籽粒全磷和籽粒脂肪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全钾呈持续上升趋势,当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叶片生理性状、籽粒品质和产量各性状均达到峰值;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和叶片POD活性、籽粒脂肪呈显著正相关,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莎豆栽培最适宜施肥量为120 kg·hm^(-2),应选用叶片SOD活性、籽粒全氮和籽粒总糖等性状较好的品种.
孙佳尧李志刚孟祥军曹帅王晓东向殿军何德鑫阿如汗张翠平刘鹏
关键词:油莎豆施氮量
一种手持人工快速授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人工快速授粉装置,包括授粉瓶、瓶盖以及把手:所述授粉瓶顶部与瓶盖底部活动连接,瓶盖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贯穿设有喷粉管,喷粉管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座并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部与喷粉气囊内部连通...
王晓东张巍巍曹霞
不同施氮水平对播种当年无芒雀麦产量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本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播种当年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不施氮肥水平到中等施氮肥水平,无芒雀麦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下的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都出现了相反的变化.
王晓东郑根昌张淑艳初秀娟刘宏
关键词:无芒雀麦氮肥生物量还原糖含量
施氮水平对无芒雀麦生长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以二年生、三年生无芒雀麦草地为试验对象,以尿素为氮素肥料,设四个施氮水平,各处理所用纯氮量分别为:对照0kg/hm2,低肥104.2kg/hm2,中肥208.4kg/hm2,高肥312.5kg/hm2,研究了追施氮...
王晓东
关键词:施氮肥硝酸还原酶游离氨基酸硝态氮
内蒙古自治区甜糯玉米登记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分析
2025年
搜集整理了2014—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31个甜糯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20%~13.4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主要性状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4%,包含了31个品种的绝大部分遗传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31个品种划分为3个大类群,第1类群包含1个品种,其综合表现最佳;第2类群包含28个品种,其综合表现适中;第3类群包含2个品种,其综合表现一般。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穗长、穗粗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在高产目标下的甜糯玉米品种选育实践中应着重关注以上4个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等6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穗长>鲜百粒重>生育期>穗粗>株高>穗位。综上所述,在甜糯玉米品种选育时,应该注重选择穗位、穗粗适宜的品种,同时应统筹考虑多个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以实现高产目标。
付艳秋冯彬贾冰刘影张杰王晓东王莉萌李炳海王淑华梁玉志邓晓玲徐海生王振普季宁宁马建楠回飞
关键词:甜糯玉米农艺性状
一种利用混合试剂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的育种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适用于玉米育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混合试剂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的育种方法及应用。利用混合试剂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诱导剂选择;分区;诱导剂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各区在吐丝前对玉米雌穗严格套袋,...
王晓东李志刚刘鹏向殿军曹霞张巍巍姚威港史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