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宁

作品数:24 被引量:286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杉木
  • 6篇人工林
  • 5篇土壤
  • 4篇幼苗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4篇林分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幼苗出土
  • 3篇植被
  • 3篇生态位
  • 3篇水分
  • 3篇土壤种子库
  • 3篇种子库
  • 3篇干旱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面积指数
  • 2篇植被恢复

机构

  • 11篇福建农林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林业局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23篇王正宁
  • 11篇刘博
  • 7篇刘青青
  • 6篇贺康宁
  • 5篇王新平
  • 4篇张卫强
  • 4篇刘博
  • 4篇朱晨曦
  • 3篇刘晨峰
  • 3篇潘颜霞
  • 3篇刘胜
  • 3篇田晶会
  • 3篇尹婧
  • 2篇常国梁
  • 2篇李新荣
  • 2篇李世荣
  • 1篇戚鹏程
  • 1篇虎瑞
  • 1篇苏延桂
  • 1篇张亚峰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大通地区退耕地人工林分的消光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2004年5—7月典型晴天净辐射在林冠内垂直分布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中国沙棘林、白桦林和青杨林5种林分类型的消光特性。根据Beer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对5种林分日内不同时刻消光系数、日内最小消光系数、典型天的日均消光系数和不同林冠深度的叶面积指数及其对应的消光能力变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均消光系数与日内最小消光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显著,并拟合出相应的关系表达式;各林分不同林冠深度的叶面积指数累积分布变化曲线均呈“S”型;华北落叶松林和青海云杉林冠2/3以上的中上部冠层消光能力明显高于下层,而白桦林和青杨林垂直消光能力各层差异不明显。
刘胜贺康宁王正宁常国梁李世荣
关键词:人工林净辐射林冠结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几种人工林的土壤水分、光照变化及其对林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的山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7年生4种造林密度(1 5m×2m、1 5m×4m、1 5m×6m、1 5m×8m)的人工刺槐林、2种造林密度(1 5m×3m、1 5m×5m)的白榆林及2种造林密度(1 5m×3m、1 5m×5m)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林下光照强度进行了观测;并对各林分林木的生长状况和林下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及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类型中,密度小、营养空间大的林分林内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有显著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刺槐林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渐渐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成龄人工林所具有的土壤干化现象,林下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减少,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降低,且逐步由以田旋花、小菅草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向以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铁丝草为典型的旱生植物过渡;白榆林密度1 5m×5m的林分中已有30%的林木出现枯梢,密度为1 5m×3m的林分中65%的林木严重枯梢,林下植被以耐旱性强的达呼里胡枝子为主要植物;油松林两个密度的林分林地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其他林分低。反映出林分内的小环境条件、林木生长状况和林下植被发育水平随林分种类、林分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半干旱区的营林中,树种选择要以其生物生态特性和实际生长状况为依据,且密度不可过大。
刘晨峰王正宁贺康宁尹婧张卫强田晶会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光照变化林分
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黄土半干旱区6个不同密度林分林下草本层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林分密度作为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林下植被进行生态位计测和分析,揭示林内资源环境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值普遍较小,其中阿尔泰紫婉、铁杆蒿等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与无林地相似,同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并不普遍,重叠度普遍不大,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生态位发生分离,显示了林下植被状况差。
王正宁贺康宁张卫强刘晨峰刘胜
关键词:林分密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哈茨木霉与绿色木霉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0
2017年
以杉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03、0.03、0.3、3、30、300 mg·L^(-1))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溶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木霉溶液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0.03 mg·L^(-1)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处理对提高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和鲜质量效果最佳,分别提高了57.6%、125.0%、51.0%、209.2%、114.3%、16.1%、24.6%和42.7%、76.7%、43.9%、185.4%、113.8%、8.6%、22.6%;0.3mg·L^(-1)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显著提高杉木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57.6%、179.9%和127.5%、116.2%,而丙二醛含量降低了86.1%和72.4%.0.03~0.3mg·L^(-1)浓度的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不仅能显著促进杉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而且能够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杉木幼苗的抗逆性.
李艳娟刘博庄正尚天赦刘青青朱晨曦王正宁
关键词:木霉种子发芽促生作用抗氧化酶
光强对马尾松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马尾松人工林质量不高,存在大量的"稀疏小老头林",林下幼苗更新困难。本研究设置5个光强处理(透光率分别为自然光的5%、15%、40%、60%、100%),探讨马尾松幼苗出土、存活、生长、形态可塑性对不同光强的响应策略,揭示光是否是限制马尾松幼苗出土和生长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马尾松出苗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40%光强处理。随光强增大,苗高逐渐降低,地径逐渐增粗,根长逐渐增长。幼苗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粗壮度均在全光照下达到最大值。随光强增大,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呈递增趋势,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研究证明,光照过强和过弱均不利于马尾松幼苗出土,弱光环境不利于幼苗生长,验证了林下弱光环境可能是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郭思刘青青王大洋王昌辉刘博刘博
关键词:马尾松生物量分配遮荫
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2%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结皮叶绿素a含量(Chl-a)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Chl-a含量(P<0.05),紫外辐射增强后不同发育阶段藻结皮的Chl-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3个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0.05),紫外辐射增强处理后,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2.2μmol.m-2.s-1和1.9μmol.m-2.s-1,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1%~49%,12%~22%和24%~59%。方差分析表明,紫外辐射增强后,3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增强通过降低荒漠藻结皮的光合色素含量,减少了结皮的净光合速率,从而会对荒漠区藻结皮的生产力产生影响。
苏延桂李新荣赵昕王正宁
关键词:光合速率演替
凋落物类型及覆盖厚度对杉木幼苗出土与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凋落物不同覆盖厚度(0、200、400和800 g·m^(-2))和类型(针叶杉木和阔叶木荷)对杉木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厚度和类型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两类型凋落物的浅层(2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均有促进作用,但深层(8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相同覆盖厚度下,覆盖阔叶凋落物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大于覆盖针叶凋落物.覆盖浅层针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深层覆盖下则最小.覆盖中层(400 g·m^(-2))阔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针叶和阔叶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逐渐减小,而茎生物量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与凋落物类型密切相关,阔叶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可产生正影响(浅层和中层覆盖)和无影响(深层覆盖),而针叶凋落物覆盖可产生无影响(浅层覆盖)和负影响(深层覆盖),两种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影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早期生长的影响.
赵冲王正宁蔡一冰张涛王昌辉王大洋郭思刘博
关键词:生物量
荒漠灌丛树干茎流及其入渗、再分配特征被引量:24
2010年
运用铝箔收集法测定了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树干茎流;利用时域反射仪连续测量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分析树干茎流影响下柠条根际区水分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柠条灌丛产生树干茎流需要2.2mm的前期降雨量,树干茎流占降雨量的7.9%,平均汇流率是89.8。土壤表层含水率对降雨过程响应明显;当降雨量达到6mm时,树干茎流有利于增加根际区土壤水分增量,补充深层土壤水分,对荒漠植被在干旱条件下存活起着重要作用。
王正宁王新平
关键词:柠条
黄土半干旱区林地微生境与下层植被特征研究
本试验选择了4种密度的同龄刺槐林、2种密度的同龄白榆林和油松林研究对象,进行了各林分的土壤水分、林下光照强度等林地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同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各林分林内的树木生长情况和林下植物的类型、数量、分布及发育状况进...
王正宁
关键词:黄土区半干旱地区林下植被生态位
文献传递
成熟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态位特征被引量:21
2018年
生态位是解释群落中种间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对了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调查,应用Shannon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生态响应,分析了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成熟杉木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生态位宽度不高。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B(SW)(3.6254)和B(L)(0.7069)生态位宽度指数均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狗脊和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与其他优势物种间具有相对高的生态位重叠度。总体上,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偏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共享能力弱。草本层主要优势物种绝大部分处于发展性阶段,表明现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群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郑晓阳赵冲刘青青冯玉超朱晨曦王正宁刘博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