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心肌
  • 2篇血流
  • 2篇衰竭
  • 2篇糖尿病心肌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结缔组织
  • 2篇结缔组织生长...
  • 2篇坏死因子
  • 2篇格列酮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血流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王永健
  • 6篇谷卫
  • 1篇叶挽澜
  • 1篇庞晓红
  • 1篇潘锵荣
  • 1篇傅国胜
  • 1篇陈方明
  • 1篇庞晓虹
  • 1篇宋作珪
  • 1篇单鹏飞
  • 1篇王辉
  • 1篇赵一鸣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新诊断且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马酸罗格列酮 (商品名文迪雅 )4mg/d,共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NF-α、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 ,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 -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患者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下降 ,空腹血糖、HbA1C 、空腹胰岛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 (P<0.05)。罗格列酮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P<0.05),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值无明显改变。罗格列酮治疗耐受性良好 ,无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TNF -α表达增加 ,罗格列酮能减少TNF -α的表达 ,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改善脂代谢。
王永健谷卫潘锵荣
关键词: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王永健谷卫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并发症骨密度
嗜铬细胞瘤术后危象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引发嗜铬细胞瘤危象,诱发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是目前治愈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手段,但存在术中刺激肿瘤大量释放儿茶酚胺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的风险。
王永健赵一鸣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危象文献复习术后危象儿茶酚胺释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脏器功能衰竭
细胞因子和糖尿病心肌病被引量:5
2009年
糖尿病心肌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糖尿病心脏并发症日益引起重视。糖尿病心肌病早期的临床表现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沉积,心肌间质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表明,心肌纤维化、间质炎性反应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简述了与糖尿病心肌病关系密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脂联素、血小板反应素(TSP)-1等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新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王永健宋作珪
关键词: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糖尿病心肌病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口服磺脲类和二甲双胍药物稳定剂量1个月以上,而且空腹血糖≥7.5mmol·^(-1)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破随机双盲分入吡格列酮(每天30mg)治疗组(47例)或安慰剂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对照组(46例),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在降低HbAlc、空腹和餐后2h血糖,都较对照组显著有效(P<0.05)。12周后,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6mmol·L^(-1),餐后2h血糖下降2.1mmol·L^(-1),HbAlc水平下降1.1%。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9%),同时升高HDL-C水平(11%),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亦有降低。吡格列酮耐受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HbAlC水平和空腹、餐后2h血糖,同时对本文所观察的脂代谢指标有改善作用。
王永健庞晓红谷卫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有效性安全性疗效
缬沙坦和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氟伐他汀及两药联合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链脲佐菌素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糖尿病组、缬沙坦组(缬沙坦30mg·kg^-1·d^-1)、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mg·kg^-1·d^-1)、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组及正常对照组5组,每组8只,干预治疗12周。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流动力学。利用Van—Gieson染色、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水平和Ⅰ型和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T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增加,为正常对照组的2.1倍(P〈0.05),心脏/体重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37%,存在心肌间质纤维化,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P〈0.05)。心肌组织CT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GFβ、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应用缬沙坦和氟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后,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P〈0.05),联合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和氟伐他汀能够抑制CTGF及TGFβ的表达,使得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功能。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王永健傅国胜陈方明王辉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疾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氟伐他汀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一例
2004年
王永健谷卫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并发症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ABI、TBI和多普勒血流波形变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及结合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在评估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时的意义。方法用多普勒血管检测仪和光电容积测定动脉压模式测定289例DM患者ABI、TBI,观察其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变化。结果TBI与ABI显著相关(r=0.48,P<0.01)。在ABI≥1.3组,ABI-TBI平均差值变异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ABI与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的一致性不高(κ=0.241,P<0.01)。结论提示在测定DM患者ABI时,应同时观察多普勒血流波形。当ABI≥1.3时,应同时测定TBI及观察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来评估DM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的情况。
叶挽澜庞晓虹王永健单鹏飞
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 (CSII)与静脉连续输注泵 (CV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  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 2组 :(1)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 (CSII)组 15例 ;(2 )静脉连续输注泵治疗 (CVII)组 15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能明显下降 ,CSII组优于CVII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SII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 (0 6 7± 0 14 )U/ (kg·d)明显少于CVII组 (0 82±0 16 )U/ (kg·d) (P <0 0 5 ) ;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为 (17 5± 7 4 )h明显短于CVII组 (4 1 2± 12 1)h(P <0 0 1) ;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 (0 5 2± 0 2 2 )次 /人 ,显著低于CVII组的 (0 75± 0 2 6 )次 /人 ,(P <0 0 5 )。结论 CSII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 ,控制高血糖 ,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王永健谷卫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2003年
王永健谷卫
关键词:1型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