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瑛

作品数:14 被引量:294H指数:8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4篇血管
  • 3篇心血管
  • 3篇综合征
  • 2篇动脉
  • 2篇动态血压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住院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合成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南华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王瑛
  • 6篇匡泽民
  • 5篇赵冬
  • 5篇余振球
  • 5篇齐玥
  • 4篇刘军
  • 4篇孙佳艺
  • 4篇刘静
  • 4篇王薇
  • 3篇王佳洁
  • 2篇解武祥
  • 2篇王淼
  • 2篇胡红娟
  • 2篇秦兰萍
  • 1篇王绿娅
  • 1篇马琛明
  • 1篇周奕
  • 1篇李莉
  • 1篇李莉
  • 1篇李莉

传媒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及其常模的测定被引量:190
2012年
背景:2008年就我会制定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与常用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00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与SF-36的信度(Cronbach′α=0.76)相比,CQQC的信度更好(Cronbach’α=0.91),二者的效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4,P<0.01)。目的:公布CQQC,报告CQQC测定的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9所医院的,包括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826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影响。结果:这次CQQC常模测定:(1)正常人平均得分为(93.93±26.53)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6.61±25.84),高血压3级患者生活质量(68.15±21.85)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级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3.46±21.4),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55.38±18.68)最差(P<0.01);(4)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51±17.16),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19±27.66)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1),正常人生活质量男性得分(96.54±28.15),显著多于女性(89.99±23.35),P<0.001;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01),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三组除部分亚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3级,隐匿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外,男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8.72±25.49)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0.78±27.16,P<0.001);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86.53±23.22)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52.64±20.26,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
刘江生刘江生刘江生王瑛马琛明王福军涂良珍郭兰王瑛王瑛王瑛王瑛张勇郑伯仁李莉王福军丁家崇洪华山洪华山任爱华郭兰巢毅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康复生活质量
抑癌基因ARMC5与肾上腺相关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继发性高血压是因有明确疾病影响而导致血压升高,其中肾上腺相关高血压具有隐蔽性、发病快及危害大的特点,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是肾上腺相关高血压病因之一,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通常表现为肾上腺大结节和皮质醇分泌增多,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楚。
匡泽民王瑛罗迪贤王绿娅
关键词:库欣综合征
疑似肺栓塞患者肾功能损伤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肾功能损伤对疑似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住院且Wells评分为低-中度疑似肺栓塞的患者664例。通过肺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显像和/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明确其是否存在肺栓塞。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90m L/分钟)、肾功能轻度受损组(GFR 60~89m L/分钟)和肾功能中度受损组(GFR 30~59m L/分钟)。应用多种统计学指标,包括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每排除一例患者需要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例数(NNT),评价D-二聚体检测筛查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D-二聚体水平随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以年龄调整界值为标准,在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受损组和中度受损组D-二聚体阴性比例分别为65.4%、51.2%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敏感性为93.8%~100%,而其特异性分别为70.5%,52%和39%;每排除一例肺栓塞患者需要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例数分别为3、3.6和4.8。结论:在疑似肺栓塞患者中,肾功能损害可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从而使得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效率显著下降。
习昕周奕齐玥王瑛刘双
关键词:肺栓塞D-二聚体肾功能
比索洛尔干预伴左室肥厚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方案对伴左室肥厚的年轻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影响,并观察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单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对照、非劣效设计的开放研究。选取伴左室肥厚的年轻高血压患者64例,平均年龄(48.6±7.4)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对照组(氯沙坦±氨氯地平),每组32例,随访1年,测量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服药前后室间隔舒末厚度、左室后壁舒末厚度、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比较两用药方案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比索洛尔组24 h平均收缩压由(138.6±12.5)降至(126.4±9.3)mm Hg,24 h平均舒张压由(89.9±10.2)降至(74.4±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24 h平均收缩压由(136.9±9.6)降至(124.3±6.2)mm Hg,24 h平均舒张压由(86.5±7.6)降至(74.6±7.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血压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比索洛尔组IVSTd由(12.84±1.33)降至(12.02±1.22)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由(135±11.98)降至(110±10.53)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IVSTd由(12.76±1.16)降至(12.07±1.02)mm;LVMI由(134±12.84)降至(112±11.08)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索洛尔组E/A比值由(0.82±0.29)增至(1.07±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E/A比值由(0.79±0.33)增至(0.93±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伴左室肥厚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比索洛尔与氯沙坦方案治疗效果相当。比索洛尔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年轻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逆转其左室肥厚;与氯沙坦组相比,可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A值。
匡泽民王瑛王佳洁奉淑君田国平余振球
关键词:比索洛尔氯沙坦左室肥厚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血压专科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医师诊疗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患者预后的差异。高血压专科医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还需要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阅读和分析高血压科相关专业期刊、撰写高血压科相关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这些都是对高血压专科医师科研能力方面的要求。然而国内的专科医师培训着重于临床理论及技能的培训,而对科研能力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为此本文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血压专科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其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为高血压患者服务。
匡泽民奉淑君王瑛王佳洁余振球胡红娟
关键词:专科医师培养高血压
青年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差异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和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青年与老年RH患者22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40例,18-40岁)和老年组(88例,≥70岁);以性别、年龄匹配的同一时间段住院的非RH青年高血压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比较青年组与老年组及对照组的动态血压指标。结果青年组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心率、白昼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均高于老年组[(91±9)mmHg(1mmHg=0.133kPa)比(70±9)mmHg、(107±10)mmHg比(94±7)mmHg、(93±10)mmHg比(71±9)mmHg、(87±11)mmHg比(67±10)mmHg、(72±9)次/min比(65±7)次/min、(75±10)次/min比(67±7)次/min、(65±10)次/min比(61±7)次/min],24h平均脉压低于老年组[(49±9)mmHg比(68±1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140±13)mmHg比(128±9)mmHg、(91±9)mmHg比(84±7)mmHg、(107±10)mmHg比(97±8)mmHg、(142±13)mmHg比(131±9)mmHg、(93±10)mmHg比(87±7)mmHg、(135±15)mmHg比(121±10)mmHg、(87±11)mmHg比(79±8)mmHg、(49±9)mmHg比(44±6)mmHg、(65±10)次/min比(63±7)次/min],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5±8)%比(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RH患者均存在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青年RH患者舒张压高于老年RH患者,夜间心率增加明显。青年RH患者降压治疗可优先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王聪水余振球任京媛匡泽民于静王瑛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老年高血压青年高血压
以代谢综合征为标准探讨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性别差异合理性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男女不同的高尿酸(UA)血症诊断标准在代谢综合征(MS)的早期检出和预防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利用通过整群抽样结合分层随机抽样建立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人群中参加了2007年危险因素调查的5 740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开展研究。结果:将人群UA水平按238μmol/L、297μmol/L、357μmol/L和416μmol/L四个切点进行分层。UA水平在238-297μmol/L时,男性MS现患率高于女性(28.5%vs.22.9%,!2=5.739,P=0.017),在其他UA分层水平中男女两性MS现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UA水平〈238μmol/L的人群作参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UA水平在357-416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升高已经有统计学意义(OR=1.84,95%CI:1.20-2.83,P〈0.001)。女性中UA水平在297-357μmol/L时的MS患病风险增加开始有统计学显著性(OR=1.84,95%CI:1.44-2.37,P〈0.001)。在任意UA分层水平,男性MS患病风险均不低于女性。结论:男女不同的高UA血症诊断标准可能不利于男性人群MS的预防和控制。
王淼刘静王薇孙佳艺刘军齐玥秦兰萍解武祥王瑛赵冬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性别
2006至2012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诊疗状况的变化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了解2006至2012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诊疗情况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2006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65家医院(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Ⅰ期研究)和2012年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4家医院(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Ⅲ期研究)连续入选≥18岁的住院冠心病患者3323例和3391例.排除因外伤入院并怀疑ACS者及已参加任何一项药物临床试验者.将其中调查资料完整的ACS患者纳入本研究,2次调查的有效病例数均为3 124例.结果 (1)2012年入选患者的年龄小于2006年入选患者的年龄[(61.9±11.2)岁比(64.7±11.5)岁,P<0.01],中青年(≤60岁)患者的比例较2006年入选的患者高[42.5%(1327/3124)比32.1%(1004/3124),P<0.01].(2)2012年入选患者合并高血压[59.3%(1853/3124)比53.0%(1655/3124)]、糖尿病[24.3% (760/3124)比16.4% (513/3124)]、高胆固醇血症[20.3%(633/3124)比6.3%(197/3124)]的比例较2006年入选患者高(P均<0.01).(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率由2006年的28.6%(894/3124)增加至2012年的68.6% (2144/3 124)(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由2006年的24.6%(770/3 124)增加至2012年的51.0%(1594/3 124)(P<0.01).(4) 2012年入选患者住院期间阿司匹林[95.2% (2975/3124)比91.7% (2864/3124)]、氯吡格雷[85.6%(2673/3124)比42.2%(1318/3124)]和他汀类药物[90.0% (2812/3124)比69.8%(2180/3124)]的使用率均高于2006年入选患者(P均<0.01).结论 与2006年比较,2012年我国ACS住院患者发病年龄年轻化,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比例增加,临床诊治水平提高.
刘军赵冬刘静齐玥孙佳艺王瑛王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中国住院卒中患者院前危险因素水平及院前治疗控制现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我国住院卒中患者院前多重危险因素水平及治疗、控制现状。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2011年1至5月全国25个省市41家医院住院的急性期卒中病例相关信息,分析患者院前卒中危险因素及其知晓、治疗、控制情况。结果共收集20570例住院卒中病例,年龄(63.0±12.9)岁,其中男性13062例(63.5%),首发卒中15329例(74.5%),缺血型卒中17052例(82.9%)。(1)住院卒中患者患高血压比例为75.5%、高LDL—C血症为53.5%,糖尿病为37.3%,心房颤动为6.5%。75.2%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43.O%患者合并I〉3个危险因素。(2)根据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计算院前危险因素水平,53.3%首发卒中患者属于卒中高风险人群,25.9%属于卒中低风险人群;但〈65岁卒中患者中42.1%按院前危险因素分层属于卒中低风险人群。(3)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LDL—C血症3种主要卒中危险因素中,首发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较高(70.3%),但接受治疗者的控制率仅为20.1%,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复发性卒中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为83.0%和70.2%,但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高LDL—C血症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相对其他两种危险因素最差。结论多数首发和复发卒中患者院前合并多重危险因素,而治疗、控制状况不佳,反映了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较差。应采用联合用药,加强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联合控制。同时,65岁以下人群的“高危”界定标准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唐美莲孙佳艺王薇刘静巢宝华刘军曹雷齐玥王瑛赵冬
关键词:卒中
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3年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eulardisease,CVD)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总人群CVD死亡率为236.8/10万,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40.6%。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CVD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与CVD危险因素的流行有密切关系。20世纪30和40年代,有学者提出饮食、肥胖、高血压等可能与CVD的发生相关。
王瑛赵冬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高死亡率CV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