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祥

作品数:49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哮喘
  • 14篇支气管
  • 12篇支气管哮喘
  • 12篇细胞
  • 8篇气管
  • 8篇咪喹莫特
  • 7篇酶链反应
  • 7篇聚合酶
  • 7篇聚合酶链反应
  • 6篇动脉
  • 6篇哮喘患者
  • 6篇肺动脉
  • 6篇肺动脉高压
  • 5篇脱敏
  • 5篇脱敏治疗
  • 5篇过敏
  • 5篇过敏性
  • 5篇埃他卡林
  • 4篇支气管哮喘患...
  • 4篇基因

机构

  • 37篇江苏省人民医...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市第四人...
  • 2篇吴江市第一人...
  • 1篇溧水县人民医...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灌南县人民医...

作者

  • 49篇王祥
  • 31篇殷凯生
  • 7篇王凯萍
  • 7篇吴巧珍
  • 6篇王虹
  • 5篇黄茂
  • 5篇王彤
  • 5篇解卫平
  • 4篇周林福
  • 3篇姚欣
  • 3篇崔学范
  • 3篇彭志松
  • 3篇戴山林
  • 3篇朱毅
  • 2篇张兆松
  • 2篇李莉
  • 2篇陈俊娣
  • 2篇俞婉珍
  • 2篇刘松
  • 2篇金淑贤

传媒

  • 7篇江苏医药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南京军医学院...
  • 1篇急诊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血管炎伴出血热抗体阳性一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男,46岁。因"发热伴咳嗽、胸痛5d"于2009年7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d于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以午后明显。伴咳嗽、胸痛,痰不易咳出,胸痛以左季肋部明显。摄胸部X线片、胸部CT示两肺片状影。
陈意王祥王彤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军团菌抗体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出血热抗体
咪喹莫特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 BALB/c 小鼠(每组10只)和48只 SD 大鼠(每组12只)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咪喹莫特组和地塞米松组,建立大鼠和小鼠哮喘模型。用卵清白蛋白激发前吸入0.15%咪喹莫特混悬液5 ml。末次激发后24 h 观察肺组织炎症及测定气道反应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T-bet、GATA-3、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STAT_6)mRNA 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 eotaxin、MDC、TARC 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L-4和 IFN-γ浓度;用 Western blot 法测定肺组织中 T-bet、GATA-3、STAT_6蛋白水平;(2)分离和培养致敏大鼠气管旁淋巴结细胞(PBLN),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药物1~3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IL-4、IFN-γ蛋白和细胞的 mRNA表达;(3)分离和培养致敏小鼠的脾脏 T 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经咪喹莫特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 IL-4、IFN-γ水平;(4)培养致敏大鼠 CD_4^+T 淋巴细胞,测定经咪喹莫特干预后 T-bet、GATA-3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用同等剂量氯化乙酰胆碱(20、40、80、160μg/ml)激发时平均呼气阻力哮喘组分别为(6.26±0.85)、(11.55±3.09)、(28.74±5.94)、(3710.83±197.49)cm H_2O·ml^(-1)·s^(-1)(1 cm H_2O=0.098 kPa),咪喹莫特组分别为(1.34±0.16)、(3.47±0.49)、(9.29±1.27)、(25.22±5.44)cm H_2O·ml^(-1)·s^(-1),两组相同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值分别为88.98、56.00、45.00、108.00,P 均<0.01);哮喘组大鼠气道壁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分别为
殷凯生金淑贤卞涛吴巧珍王祥姚欣
关键词:哮喘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细胞培养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PBLN)细胞培养体系,培养0、3、6、12、24和2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三种咪喹莫特浓度(0.1、1.0和10μg/ml),对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1.0μg/ml和10μg/ml的咪喹莫特对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γ的产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对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与仅有卵白蛋白(OVA)刺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作用在培养6h开始,12h达峰值,持续至24h。结论咪喹莫特从细胞学水平即增加Th1类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2类细胞因子产生,有望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吴巧珍殷凯生王祥
关键词:咪喹莫特细胞培养TH1类细胞因子
尘螨变应原疫苗脱敏治疗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探讨特异性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对尘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于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
王祥王凯萍殷凯生
文献传递
埃他卡林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 )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新型三磷腺苷 (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药 (KATPCOs)埃他卡林 (IPT)对HPH肺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3 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PH模型组、IPT实验组各 12只。HPH组及IPT实验组在 (10 0± 0 5 ) %氧浓度饲养 ,每天 8h ,每周 6d ,共 4周 ,IPT实验组给予IPT 1 5mg·kg 1·d 1,ig ,正常对照组及HPH模型组给予 0 9%氯化钠注射液 5 mL·kg 1·d 1,i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PCNAmRNA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HP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CNAmRNA表达及肺血管中PCNA蛋白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0 0 1) ;而IPT实验组与HPH模型组比较 ,PCNA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平均下降 64 5 % ,5 9 9% (均P <0 0 1) ;IPT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CNA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H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PCNAmRNA表达增加 ,而IPT逆转这种增加。IPT是抑制HPH血管增殖的有效药物。
王虹王祥解卫平
关键词:埃他卡林钾通道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结核杆菌PCR检测及意义
1994年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结核杆菌PCR检测及意义王祥,殷凯生,陈俊娣(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病研究室210029)传统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性检查,细菌培养,生化测定等手段,这些方法特异性差,敏感性低,且麻烦费时,常延误治疗时机。最近我们在分析5...
王祥殷凯生陈俊娣
关键词:结核性胸腔积液生化测定检出时间胸水标本健康人血清
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卵蛋白(OVA)致敏大鼠支气管旁淋巴结(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辅助淋巴细胞(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PBLN细胞培养体系,并按不同浓度分为A~F组进行干预。在培养0、3、6、12、24、48h后,各组分别取5孔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细胞因子的蛋白质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沉淀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在A组的各时间点PBLN细胞培养液中,仅可检测到少量IFN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咪喹莫特浓度为1、10μg/ml的E和F组与B组相比,IL4及相关mRNA水平增加缓慢,IFNγ水平增长迅速(均P<0.005)。此作用从培养6h开始,12h达峰值,持续至24h。在培养12~48h时,C组IL4表达与B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咪喹莫特对致敏大鼠PBLN细胞培养体系中Th亚群产生细胞因子的最佳作用发生在12h时,提示咪喹莫特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等特异性疾病的迟发炎症反应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吴巧珍殷凯生王祥
关键词:咪喹莫特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致敏大鼠IFN-Γ水平干扰素(IFN)-Γ
十年咳嗽终确诊:气管错构瘤1例
2010年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咳嗽10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0年来反复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秋冬季或季节变换时偶咳黄脓痰,经抗感染和化痰治疗可有好转,但时有反复。多次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一周来咳嗽频发,咳较多黄脓痰,痰液不易咳出,稍感胸闷。病程中无发热、盗汗,
庄冰王彤张石江王祥邵永丰
关键词:反复咳嗽确诊刺激性干咳胸片检查秋冬季抗感染
PCR-SSP快速检测胰腺癌石蜡切片中K-ras基因点突变被引量:4
1996年
胰腺癌第12位点K-ras基因点突变检出率达72%~100%,检测其点突变方法有数种。我们采用针对K-ras基因点突变方式设计的引物,对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借助常规电泳即可判定有无K-ras基因突变及突变方式,无需酶切、杂交、放射性及非放射性显影等技术。研究发现:31例胰腺癌标本有23例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方式分别为CGT、GAT、GTT,而9例正常胰腺组织、19例胰腺良性疾病、7例胆管癌及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均未见K-ras基因突变。该法简便、快速、特异、灵敏,易临床推广应用,可以作为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一种新方法。
戴存才刘训良苗毅杜竞辉王祥张兆松陈淑贞
关键词:胰腺肿瘤K-RAS基因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军团病杆菌
1998年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军团病杆菌(LDB)对军团菌病的诊断价值。用PCR技术对31例LDB培养和(或)血清学阳性、临床诊断为军团菌病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标本中,军团菌巨噬细胞感染增效基因(mipgene)的630bp片段进行DNA扩增,并与军团菌培养和血清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比较。结果:PCR技术诊断军团菌病的阳性率为90.3%(28/31),比培养的阳性率(62.6%,17/27)高(χ2=8.23,P<0.005),与血清学检测阳性率(86.2%,25/29)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89,P>0.25)。在LDB培养阴性、血清学阴性的4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3例PCR法检测结果阳性。
王祥殷凯生李淑云俞婉珍傅完珍
关键词:军团菌病嗜肺军团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