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33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淋溶的影响及潜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6
- 2015年
-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淋溶控制一直是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增加土壤碳库储量、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作为一种外源输入的新型功能材料,生物质炭将直接或间接参与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并对土壤养分淋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针对生物质炭影响土壤养分淋溶的内在因素(如:生物质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生物质炭添加量、土壤类型、土层深度、施肥情况、时间动态变化等外在因素,对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磷等养分淋溶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淋溶的4种潜在影响机制:即通过微孔结构或表面电荷直接吸附养分、通过影响土壤持水能力影响养分淋溶、通过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养分循环、被吸附的养分优先通过细微生物质炭颗粒发生迁移.最后对生物质炭与土壤养分流失控制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玉学吕豪豪石岩王耀锋钟哲科杨生茂
- 关键词:生物质炭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淋溶养分循环
- 生物炭替代泥炭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率,缓解泥炭资源消耗问题,以竹条炭化制备的生物炭部分替代泥炭为栽培基质,进行基质泥炭替代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松树皮+泥炭基质作为对照组,以分别添加3%、6%和10%的竹炭(即部分替代泥炭)作为试验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与6%的生物炭替代量没有显著影响铁皮石斛产量、株高、茎粗、节间距、叶长、叶宽、根数和根长。然而,10%的生物炭替代量在铁皮石斛株高、节间距、节数、叶数方面显著降低。另外,6%的生物炭替代量在萌芽数较对照组提高24.13%,但其移栽成活率最低。从短期来看,3%的生物炭替代泥炭可作为铁皮石斛的新基质,可为生物炭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而长期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 陈庆飞石岩刘玉学吕豪豪张俊林王耀锋杨生茂
- 关键词:铁皮石斛生物炭基质泥炭
- 不同稻秆炭和竹炭施用水平对小青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3
- 2013年
- 为探明不同添加水平的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生物炭在蔬菜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在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添加0、5、10、20、40 t/hm2稻秆炭和竹炭,结果表明,高水平施加稻秆炭和竹炭(20 t/hm2、40 t/hm2)均能显著降低菜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两种生物炭对小青菜增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添加量为40 t/hm2时,稻秆炭和竹炭使小青菜维生素C含量有所升高,总糖含量分别升高31.2%和19.5%,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5.0%和16.4%,综合效果稻秆炭优于竹炭,而对小青菜粗纤维和蛋白质的作用不明显。施加生物炭有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小青菜品质。生物炭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于蔬菜,但具体施用量需根据生物炭和蔬菜种类来确定。
- 刘玉学王耀锋吕豪豪陈庆飞陈义钟哲科杨生茂
- 关键词:竹炭小青菜
- 水洗生物炭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8
- 2015年
- 【目的】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有良好的作用,本文研究生物炭水洗与否对其效果的影响,为生物炭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竹炭和经去离子水冲洗后的竹炭为材料,在不施化肥和配施化肥两种条件下,研究了竹炭和水洗竹炭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秸秆和籽粒产量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竹炭经水洗后p H和K含量显著降低,C、N、P、S、Ca、Na和Mg含量,比表面积(BET),总孔容以及平均颗粒大小均没有显著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竹炭和水洗竹炭单施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 H、有机碳、速效钾,且两种处理之间土壤速效钾差异显著;单施竹炭和水洗竹炭分别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产量12.7%和15.6%,水洗竹炭处理还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15.7%,水洗与不水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化肥对照相比,竹炭和水洗竹炭配施化肥均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水洗竹炭配施化肥还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竹炭和水洗竹炭处理分别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产量18.7%和33.1%,提高水稻籽粒产量16.7%和18.4%。在水稻养分吸收方面,竹炭和水洗竹炭单施显著提高秸秆氮素和钾素的吸收,水洗竹炭单施还显著提高籽粒氮素的吸收,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化肥配合施用,竹炭和水洗竹炭均显著提高水稻秸秆和籽粒氮素和钾素的吸收,水洗竹炭显著提高籽粒磷素吸收,且水洗竹炭促进水稻秸秆和籽粒中氮素吸收的效果优于竹炭,但竹炭促进秸秆钾素吸收效果显著优于水洗竹炭,这可能与经水洗后竹炭钾素含量显著降低有关。【结论】竹炭和水洗竹炭单独施用和与肥料配施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对养分的吸收。二者相比,水洗提高了竹炭增加水稻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效果,但降低了其补钾能力。从环保、减氮增效以及节约水资源角度考虑,实际生产中应慎重考虑是否对生物�
- 王耀锋刘玉学吕豪豪杨生茂
- 关键词:竹炭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
- 我国杨梅主产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果园土壤养分是果树高产稳产的基础,掌握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是实施科学施肥、保障果园产量和果品优质的前提条件。【方法】通过对我国南方8省(市、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云南和重庆)杨梅果园土壤基本养分及微量元素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当地杨梅的施肥建议。【结果】调查地区杨梅土壤p H整体呈酸性,平均值为4.95,测量值范围为3.87~8.15;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低,尤其是福建、江苏和云南地区的速效钾,其最大含量均低于50 mg·kg^-1;速效磷、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总体适宜,但不同省(市、区)际之间的差异较大。有机质均值为19.47 g·kg^-1,测量值范围为5.421~35.83 g·kg^-1;速效磷均值为24.65 mg·kg^-1,测量值范围为1.271~67.36 mg·kg^-1;速效钾均值62.0 mg·kg^-1,测量值范围为29~182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248 g·kg^-1,测量值范围为0.191~3.368 g·kg^-1;全磷平均值为0.258 g·kg^-1,测量值范围为0.068~0.989 g·kg^-1;全钾平均值为32.78 g·kg^-1,测量值范围为5.831~62.55 g·kg^-1。此外,中(微)量元素含量总体较为适宜,个别地区较低,部分采样点存在铜锌含量超标问题。【结论】杨梅果园在管理和施肥方面除了补充杨梅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外,还应考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施钾肥控制氮肥、减少磷肥施用,并适当增加微肥以满足杨梅高产和质优的需求,同时根据轻简化杨梅栽培实用技术需求,提出新的杨梅专用肥开发利用策略。
- 梁森苗王耀锋刘玉学吕豪豪杨生茂
- 关键词:杨梅土壤养分养分评价施肥策略
- 生物质炭化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75
- 2013年
- 通过水稻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水稻秸秆与生活垃圾炭化后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可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64.2%~78.5%和16.3%~18.4%.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无论种植水稻与否,添加秸秆炭和垃圾炭均显著降低了稻田N2O的累积排放量;不种植水稻情况下,添加垃圾炭显著降低了稻田CO2的累积排放量,降幅为25.3%.秸秆炭对提高稻田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优于垃圾炭.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容重、全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及水稻籽粒产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
- 刘玉学王耀锋吕豪豪陈义唐旭吴春艳钟哲科杨生茂
- 关键词:氧化亚氮水稻土
- 桃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库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4年
- 果园生草是解决传统清耕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和果品品质变劣的果园地面管理措施之一。阐明不同牧草种类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是实现果园土壤生态管理、促进有机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完善和果园土壤质量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桃园人工种植黑麦草和毛苕子对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其活性组分(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以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探明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种植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CK)相比,种植黑麦草后土壤TOC、MBC和WSOC分别提高了5.13%、76.4%和18.1%,种植毛苕子土壤LFOC提高了11.3%,土壤HFOC降低了13.2%,但对土壤TOC、MBC和WSOC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黑麦草显著提高土壤较大粒级(>74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毛苕子则显著降低土壤较小粒级(<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提高TOC而言,在桃园种植禾本科牧草黑麦草优于豆科牧草毛苕子。土壤MBC、WSOC、LFOC以及HFOC可以作为指示桃园土壤质量提高与否、表征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 王耀锋邵玲玲刘玉学吕豪豪陈庆飞廖敏杨生茂
- 关键词:果园生草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