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茂敬

作品数:2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房颤
  • 12篇心房
  • 11篇心房颤动
  • 9篇消融
  • 7篇消融术
  • 6篇起搏
  • 5篇导管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术后
  • 4篇导管消融
  • 4篇心房颤动患者
  • 4篇射频消融术
  • 4篇房颤患者
  • 3篇导管消融术
  • 3篇动脉
  • 3篇心耳
  • 3篇心脏
  • 3篇血清
  • 3篇左心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
  • 10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26篇王茂敬
  • 20篇蔡尚郎
  • 9篇赵青
  • 7篇纪阳
  • 4篇孙品
  • 2篇赵坤
  • 2篇魏丽丽
  • 2篇李少玲
  • 2篇卢晓虹
  • 2篇侯勃
  • 1篇王宝魁
  • 1篇赵青
  • 1篇崔岩
  • 1篇刘松
  • 1篇刘松
  • 1篇张宁
  • 1篇张鹏
  • 1篇张鹏
  • 1篇位少彬
  • 1篇李荣

传媒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心肌淀粉样变为非折叠蛋白在心肌组织沉积,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损伤。虽然对心肌淀粉样变的认识逐步深入,但是很多患者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时已经是终末期。本文将综述轻链型淀粉样变(AL)、老年型系统性淀粉样变(wtATTR)及遗传型淀粉样变(mATTR)最新诊疗方法,为心肌淀粉样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张宁魏文迎吴颖王茂敬赵青
关键词:心肌淀粉样变心力衰竭
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对P波离散度(最大、最小P波时限之差)的影响。方法:对95例有阵发性房颤病人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记录术前及术后24h十二导心电图,测量最大、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从术后3个月开始,每月门诊随访,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6个月。根据房颤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资料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70例)和复发组(25例)。结果: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P波离散度较术前均有下降[(42.22±4.02)ms比(48.84±4.08)ms,P<0.01]。成功组P波离散度较术前明显下降[(40.67±4.82)ms比(47.63±3.58)ms,P<0.01],复发组较术前有所下降[(48.26±3.48)ms比(49.51±1.64)ms],但无显著性差异(P=0.346)。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成功组P波离散度显著低于复发组P波离散度(P<0.01)。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可改善房颤患者P波离散程度,成功组P波离散度改善更加明显。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P波离散度对房颤的复发有预测作用。
王茂敬蔡尚郎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电描记术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心肌缺血,挽救濒临死亡心肌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几百例,发展到目前每年近10万例。PCI手术虽能解决局部血管的狭窄问题,但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王茂敬纪阳蔡尚郎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疾病康复
心房颤动患者血中hsCRP、IL-6、TNF-α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hsCRP、IL-6、TNF-α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心房颤动患者69例,分为三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
王茂敬
关键词:心房颤动肾素ELISA法
文献传递
左束支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与双心室起搏(BVP)相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行永久性CRT的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起搏模式不同,分为LBBP-CRT组(15例)和BVP-CRT组(15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十二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和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SPWMD)的差异。结果LBBP-CRT组术后6个月的LAEF较术前1 d明显提高(F=5.54,P<0.05),术后3、6个月的LVEF较术前1 d明显提高(F=6.72,P<0.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MRA均较术前1 d明显减小(F=43.59、31.74,P<0.01);治疗后1、3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较术前1 d显著提高(F=24.16、15.89,P<0.01),QRS波时限、IVMD和SPWMD均较术前1 d显著缩短(F=23.53~149.93,P<0.01);但两组患者的LAVI与术前1 d相比无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LBBP-CRT组患者QRS波时限、IVMD、SPWMD均短于BVP-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6.43~100.71,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左心室功能在LBBP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短期内左心房结构无明显改善,在改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方面LBBP较BVP更有优势。
张鹏赵青刘文亨孙品王茂敬蔡尚郎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96例,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空窗期(术后3个月)后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n = 25)和非复发组(n = 71),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标测术中是否存在左房低电压区、血清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存在左房低电压区、血清尿酸水平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其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42 (0.899~0.984),0.801 (0.712~0.889),0.957 (0.920~0.993),0.644 (0.517~0.771)。结论:左房前后径大、左房容积指数高、存在左房低电压区、血清尿酸高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
李凯杨王茂敬蔡尚郎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发
心房颤动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心房颤动病人69例,分为3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23例,对照组(窦性心律)21例。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各组病人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内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人的血清hs-CRP、IL-6、TNF-α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王茂敬蔡尚郎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比索洛尔对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CAPV)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应用比索洛尔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64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21例,均接受CAPV,术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不用比索洛尔,B组术后3个月内使用比索洛尔治疗。所有患者通过心电图及Holter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APV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复发:A组13例(40.6%),B组5例(15.6%),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复发:A组10例(31.2%),B组8例(25.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远期复发:A组13例(9.4%),B组11例(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复发率:A组为40.6%,B组为3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短期应用比索洛尔能显著降低CAPV术的早期复发,对远期、更远期复发及总体复发率无显著影响。
刘松李荣蔡尚郎王茂敬王宝魁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比索洛尔
双叶左心耳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双左心耳封堵器1例
2023年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多用于具有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过程中仍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但不同房颤患者左心耳解剖结构具有差异,单一封堵器无法完全封闭左心耳,本文旨在报道双叶左心耳房颤患者成功植入两个左心耳封堵装置1例。
张鹏赵青刘文亨孙品蔡尚郎王茂敬
关键词:左心耳非瓣膜性房颤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患者双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将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电-机械同步性及临床预后进行对比,评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LBBP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LBBP组和RVSP组,分别行相应起搏治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时间(Ts)标准差(Tsd-12-LV)、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与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Ts之差(Ts-LV-RV)、左心室充盈时间与RR间期比值(LVFT/R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QRSd)、QTc间期(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起搏参数。结果①成功实施LBBP 50例,RVSP 50例,术后随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变化均稳定,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术前相比,LBBP组术后6个月QRSd[(110.00±10.96)ms对(120.22±22.61)ms]、Ts-LV-RV[(33.88±5.50)ms对(38.68±10.33)ms]、LVFT/RR[(42.38%±3.57%)对(54.54%±5.62%)]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Tsd-12-LV、QTc间期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SP组术后6个月LVEDD、LVEF、Ts-LV-RV、QTc间期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FT/RR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d、Tsd-12-LV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心肌穿孔、囊袋出血及导线脱位等并发症,无再发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住院或死亡等相关事件。结论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LBBP术中及半年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且在改善电-机械同步性方面优于RVSP。
刘燕青赵青赵亮王茂敬蔡尚郎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