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茂玲

作品数:18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小板
  • 4篇输血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用血
  • 3篇输注
  • 3篇疗效
  • 3篇抗体
  • 3篇病患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输注疗...
  • 2篇血型
  • 2篇血型抗体
  • 2篇血型抗体效价
  • 2篇正常成人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病
  • 2篇输注疗效

机构

  • 16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贵阳医学院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贵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6篇王茂玲
  • 13篇安邦权
  • 12篇杨眉
  • 8篇夏世勤
  • 5篇苏莉
  • 4篇杨家焕
  • 3篇邓波
  • 3篇黄凌
  • 2篇罗洪
  • 2篇罗洪
  • 2篇周晓璐
  • 2篇凌晓午
  • 2篇于慧芳
  • 2篇钟树怀
  • 1篇严丽
  • 1篇胡玫
  • 1篇杨旭
  • 1篇叶艾竹
  • 1篇肖开粉
  • 1篇钟筑宁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贵州医药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检测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联,并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158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抗体,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每次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分别分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58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53.16%,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率为17.72%;②血小板输注有效组抗体阳性率(5.95%)远低于输注无效组(31.08%)(P<0.05);③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TP组抗体阳性率最高(34.38%),白血病组最低(8.86%);④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⑤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⑥不同种类血小板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单采组(8.77%)低于浓缩组(22.77%)(P<0.05)。结论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血小板抗体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②血液病患者的病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无关;④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密切相关;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血小板种类有关,单采组明显低于浓缩组。
夏世勤苏莉刘秋洪杨眉安邦权王茂玲于慧芳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抗体
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患儿性别、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溶血3项试验,放散试验结果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血型抗体效价,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性别及标本采集时间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6例标本中有89例为ABO-HDN(57.05%),有1例为Rh HDN(0.64%);(2)HDN的发生与母亲孕期抗体效价相关(P<0.01)且抗体效价越高,HDN发生率越高;(3)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4)不同母婴血型组合的患儿HDN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型(30.12%)高于O-B型(26.92%);标本采集时间与HDN的检出率密切相关(P<0.01),随着出生时间延长,HDN检出率也随之减低。结论 (1)血清学溶血3项试验中放散试验的灵敏度最高,是实验室判断新生儿溶血病最准确的指标。(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随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3)出生后疑为HDN的新生儿应尽早采集标本送检。
夏世勤周晓璐王竹英杨眉王茂玲于慧芳
关键词:溶血症新生儿血型抗体效价胆红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d呈增高趋势,3~7d呈下降趋势,7~14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杨眉安邦权夏世勤王茂玲胡玫黄凌叶艾竹肖开粉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成人末梢血用于QBC仪室内质控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安邦权凌晓午刘伴超王茂玲黄凌皮筑华
关键词:末梢血
QBC Ⅱplus干式血细胞分析仪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检验被引量:4
2003年
安邦权钟筑宁凌晓午王茂玲金飞
关键词:血球压积血常规检验
CA500血凝仪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杨眉夏世勤安邦权王茂玲杨旭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我院9年来的临床用血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省医全血及其各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用血量、人均用血量、台均用血量、红细胞与血浆的比值以及内外科用血情况的变化特点。结果 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除外),全血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至2012年开始,实现了100%成分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用量分别占临床用血总量的44.2%、46.6%、3.4%、5.6%。人均用血量稳定均低于1U,台均用血量呈负增长(-5.40%),外科用血总量增长率(7.73%)低于手术台数增长率(13.88%)。红细胞及血浆主要用于外科手术,血小板主要用于内科血液疾病。结论本院临床用血逐步趋于科学合理,说明其输血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苏莉钟树怀罗洪杨家焕王茂玲安邦权杨眉
关键词:临床用血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IgGABO型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 )”这一病名特指因胎儿从父亲方面获得的一些母亲体内没有的红细胞抗原 ,导致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一种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1 ] ,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王茂玲林海容贺国凤杨眉安邦权邓波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血型抗体效价
2007~2015年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9年来的临床用血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省医全血及其各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用血量、人均用血量、台均用血量、红细胞与血浆的比值以及内外科...
苏莉钟树怀罗洪杨家焕王茂玲安邦权杨眉
关键词:临床用血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质量管理
1家三甲医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量调查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掌握临床主要用血科室和主要用血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其临床医生输血适应征掌握程度,避免血源浪费,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发血登记表及输血申请单,统计出各科室用血情况及各种疾病的输血量。结果 1)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心外科(38 704.25 U)、血液科(38657.2 U)、肝胆外科(28 153.35 U)、骨外科(15 275 U)、感染科(10 778.5 U)、ICU(8 853.5 U)、消化内科(8 734U)、胃肠外科(8 252 U)、急诊科(7 612.25 U)和妇科(7 181.5 U),占全院用血总量的78.8%,成分输血率>99.9%;10大疾病为白血病(29 700.5 U)、风心病(24 969.3 U)、先心病(15 523.4 U)、肝硬化(14 979.5 U)、骨折(8 997.5 U)、消化道出血(7 860 U)、再障(7 780 U)、胰腺炎(6 470 U)、肝癌(4 923.1 U)和重型肝炎(3 956 U),占全院各病种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99.9%;全院人均用血量6.15 U,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用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21~3.72和0.21~2.65。2)用血量排序前10位科室2007~2011年除血液科、感染科和妇科外其余科室用血总量和患者数量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本院用血量最大的临床科室和病种是心外科和白血病;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征基本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输血现象,亟待继续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杨眉邓波安邦权朱小灯王茂玲
关键词:用血量成分输血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