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蛟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法
  • 2篇电针
  • 2篇动脉
  • 2篇手法配合
  • 2篇手法治疗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型
  • 2篇椎动脉型颈椎...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1篇电针治疗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肌
  • 1篇腰肌劳损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置钉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机构

  • 5篇四川省中医药...

作者

  • 5篇王蛟
  • 4篇罗建平
  • 4篇舒文韬
  • 4篇张智
  • 3篇欧阳松
  • 2篇李先樑
  • 2篇李伟
  • 2篇赵立勇
  • 1篇杨东
  • 1篇谢杰
  • 1篇吴其友
  • 1篇池雷霆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2012年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40例,女53例;年龄21~70岁,平均46.39岁。治疗组48例采用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7d、14d、21d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眩晕、颈肩痛、头痛等)、客观体征(Jackson's试验、椎A扭曲试验、Spling's试验)及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杜氏理筋手法配合配合牵引、电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患者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建议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罗建平舒文韬王蛟欧阳松张智
关键词:手法电针病例对照研究
手法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关节疾病,运用手法为主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
舒文韬王蛟罗建平欧阳松张智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法治疗玻璃酸钠
文献传递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的76例A、B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42例采用伤椎置钉内固定,34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均未采用植骨融合)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高度比及其Cobb角变化。结果:A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和跨伤椎置钉方式均能有效纠正A型胸腰椎骨折的脊柱后凸畸形、重建伤椎高度;但对B型胸腰椎骨折来说经伤椎置钉术式在术后中长期可更好地维持伤椎复位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的矫正度数。
赵立勇杨东王蛟李伟谢杰池雷霆李先樑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内固定
痹痛贴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杜氏外用药痹痛贴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常规休息制动,用痹痛贴外敷;对照组:常规休息制动,用安慰剂外敷。检测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指标的有效率。结果:100例患者中,93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脱落7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痹痛贴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腰肌劳损的外用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建平欧阳松李先樑舒文韬张智王蛟
关键词:腰肌劳损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电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观测2组患者颈肩痛、眩晕、猝倒等主观症状和Jackson试验、Spling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等客观体征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其友李伟王蛟张智舒文韬赵立勇罗建平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手法治疗电针颈痛颗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