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贵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新闻
  • 3篇社会
  • 3篇媒体
  • 2篇新闻生产
  • 2篇社交
  • 2篇社交媒体
  • 2篇网络
  • 2篇网络参与
  • 2篇文化
  • 2篇媒介
  • 2篇民众化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媒介
  • 1篇新媒介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框架
  • 1篇新闻栏目
  • 1篇新闻史
  • 1篇新闻写作

机构

  • 14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15篇王贵斌
  • 2篇陈敏直
  • 1篇李喜霞
  • 1篇梁译心
  • 1篇崔易

传媒

  • 4篇新闻知识
  • 3篇当代传播
  • 1篇编辑之友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科学.经济....
  • 1篇青年记者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陕西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民众化转向中的互联网文化
2012年
一提起中国互联网,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互联网上各种事件迭出,版权无法得到保障,民粹式的吆喝,既对立又合作,既冲突又亲密,就像很多批评家所指出的,中国问题太复杂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的互联网,作为媒介文化的一个聚集地,难道就如此的混沌?要回答此问题,我们必须回到文化的本质上来。本文将从民众化转向与大众媒介、网络共享的意义、网络共享的基础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民众化转向中的互联网文化。
王贵斌
关键词:民众化大众媒介网络共享
以读者原则透视网络新闻的关键词写作被引量:1
2007年
网络新闻,诉求对象是网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必须根据读者原则,以关键词为经纬,进行超文本新闻写作,吸引受众注意力,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旨在从实践方面为超文本新闻写作抛砖引玉,提供启示。
王贵斌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写作关键词受众注意力诉求对象超文本
发现价值:两会外电新闻研究
2005年
外电新闻1报道同国内新闻报道上存在若干不同,从接触媒介的角度看,会议新闻又是新闻媒介经常报道的对象,因此,研究外电新闻对会议新闻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任务.
王贵斌
关键词:新闻报道会议新闻
网络传播关系变革的三维分析
2011年
随着网络在现代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新媒介生产之中,他们丰富并改造着网络关系。陈卫星教授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在三个维度上引发了传播关系的变革:"新的社会生产主体的涌现丰富了传播关系;信息再生产被赋予一种合法的定义;
王贵斌
关键词:网络关系新媒介
网络参与的身份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网络参与扩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它正在重新建构人们的集合形态。网络参与形成了虚拟共同体,本研究认为,网络实现了多元文化社会,实现了以"我们"为标识的虚拟政治话语,这些"我们"是以政治派系进行区分的,新的媒介技术拓展了人们的社会身份建构方式,形成网络参与的差异化后果。
王贵斌
关键词:网络参与网络身份共同体
媒介情境、社会传统与社交媒体集合行为被引量:17
2013年
既往研究大都以媒介情境为出发点,考察信息对集合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引入社会传统,试图分析相同的媒介情境和不同的集合行为表现。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增长了虚拟网络的链接,加速了社会力量的整合;社交媒体上的集合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反映出社会传统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回顾集合行为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媒介情境和社会传统为分析工具,对社交媒体时代的集合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将私人传播转变为公共传播。在相关信息传播中,社交网络将人际传播情境扩展至大众传播情境,形成新的媒介冲突情境;通过情感性交流,私人信息被公共化;通过连接集体行动,强大的社会压力被构成;在集合行为的扩散中,社会传统成为集合行为后果的发动机,越保守的社会制度,社会破坏就越严重。
王贵斌斯蒂芬.麦克道威尔
关键词:社会传统社交媒体
文化规范与新闻框架被引量:17
2005年
发端于美国的新闻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建构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建构了一套标准和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个体——人,都受到环境认知、掌握环境的需要而接触新闻。因此,研究新闻框架的形成就不能离开文化规范的大背景。本文从文化规范出发,探讨了新闻框架的理论基础和作为组织生存的“子”文化体系,并进而考察了在这种文化规范的体系中,新闻框架如何引导着受众对新闻的解读,指出文化规范是新闻框架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王贵斌陈敏直
关键词:新闻框架文化规范社会建构论价值体系文化体系
全球史观下的新闻史本体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以全球史观为研究路径,认为新闻史研究本体是新闻人及其活动的历史,重要的是被实践证明最成功的新闻人及其观念、实践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与外在环境相联系,它们构成了传媒发展的制度。
王贵斌
关键词:本体新闻史全球史观
市场大众、后殖民想象的民众和自媒体草根——对普通人媒介身份的历史追寻
2012年
电子技术的不断升级,增长了作为普通人的媒介接触,民众化时代已经到来。与此相伴随,自媒体草根也在崛起。本研究追溯了普通人的媒介身份发展历史,研究认为,普通人的身份呈现为三个主要的阶段:报刊时期作为市场的大众、广播电视带来的民众化和自媒体的草根。前两个阶段,普通人的媒介身份本质上未能发生彻底变革,普通人的媒介身份只是从被追逐的市场转化为可以参与生产的市场,人们成为后殖民时代的媒介文化元素。如今的第三个阶段提供了普通人媒介身份彻底变革的可能性,虽然看起来表征为草根化。
王贵斌
关键词:民众化后殖民主义自媒体
论社交媒体集合行为的心理及其逻辑被引量:3
2013年
社交媒体提供了集合行为的新平台,它重新整合了社会群体。基于技术结构的变迁,人们的社会心理相应发生明显转变。在社交媒体中,集合行为的坚定支持者不断转发和评论消息,引导着社会信息流动。在此过程中,行动者的意见呈现极化倾向,他们依据互惠逻辑,持续扩散网络信息流动,因此凝聚了社会力量,增加了社会群体的行动能量。社交媒体加速了集合行为的进展,尽管这种集合行为也会带来消极的社会破坏,但这并不是社交媒体自身的错误。社交媒体是一种增进群体行为的工具,而集合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凝聚力。
王贵斌斯蒂芬.麦克道威尔
关键词:社交媒体群体互动互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