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

作品数:284 被引量:9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1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1篇骨折
  • 94篇关节
  • 53篇手术
  • 41篇股骨
  • 41篇关节置换
  • 39篇内固定
  • 38篇疗效
  • 35篇髋关节
  • 34篇腰椎
  • 31篇手术治疗
  • 22篇髋关节置换
  • 21篇远端
  • 21篇肱骨
  • 20篇置换术
  • 18篇术后
  • 18篇全髋
  • 17篇软骨
  • 16篇胸腰椎
  • 15篇骨头
  • 13篇脱位

机构

  • 255篇四川省人民医...
  • 18篇四川省医学科...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泸州医学院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遵义医学院
  • 4篇四川大学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4篇四川省医学科...
  • 3篇成都市第一人...
  • 3篇成都市双流区...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雅安市人民医...
  • 2篇绵竹市人民医...
  • 2篇双流县第一人...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

  • 281篇王跃
  • 72篇吕波
  • 60篇胡豇
  • 50篇卢冰
  • 48篇唐六一
  • 47篇张斌
  • 46篇刘仲前
  • 43篇郝鹏
  • 42篇唐孝明
  • 41篇黄崇新
  • 39篇朱建辛
  • 38篇袁加斌
  • 38篇万仑
  • 32篇魏丹
  • 23篇刘攀
  • 21篇庞健
  • 15篇邓俊才
  • 13篇杨晓
  • 10篇谭波
  • 10篇张耀明

传媒

  • 31篇实用医院临床...
  • 20篇中国修复重建...
  • 18篇全国骨关节与...
  • 17篇四川省医学会...
  • 13篇第二届海峡两...
  • 12篇第十届西部骨...
  • 11篇四川医学
  • 9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骨伤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职业卫生与病...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四川省卫生管...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骨肿瘤骨...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18篇2016
  • 18篇2015
  • 44篇2014
  • 36篇2013
  • 34篇2012
  • 16篇2011
  • 24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挤压伤残留屈屈趾畸形的综合康复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地震挤压伤患者后期残留屈屈趾畸形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筛选的40例残留有屈屈趾畸形的挤压伤伤员采取物理疗法、功能训练、手法治疗等综合康复方法,康复治疗无效者给予长屈肌腱、趾屈总肌腱松解、延长术或远端切断术,术后用相应综合康复方案早期介入。长期随访观察40例伤员的脚趾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0例伤员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脚趾的屈曲伸展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功能恢复正常。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非手术组由治疗前的(54.0±7.3)分上升至6个月后的(83.78±10.9)分、12个月后的(89.5±7.5)分,P<0.01;手术干预组由治疗前的(48.2±2.6)分上升至6个月后的(51.1±3.8)分、12个月后的(89.9±5.7)分,P<0.01。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总体优良率为95%。结论由于地震伤的特殊性,挤压伤后期可能残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应当重视长期观察伤员的肢体功能情况,综合康复方案和必要的手术干预对治疗挤压伤残留屈屈趾畸形的患者疗效显著。
姚晓克王跃卢冰张斌伍晓靖赵正恩李东东顾峥荣
关键词:挤压伤畸形康复治疗
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1 1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60例.根据AO/ASIF分型,其中C1型13例,C2型22例,C3型25...
张斌王跃唐孝明
改良骨科机器人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价改良示踪器固定方式的骨科机器人(以下简称改良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55例单节段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87例,采用改良骨科机器人辅助PKP治疗)和C臂组(68例,采用C臂X线机透视下PKP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治疗节段、椎体压缩程度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疗效评价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术中透视剂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指标包括穿刺偏移程度、骨水泥弥散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结果机器人组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明显少于C臂组,术中透视剂量明显大于C臂组(P<0.001);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25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除机器人组术中VAS评分显著优于C臂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脊髓或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5例(5.7%)、C臂组7例(10.2%)发生相邻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5,P=0.293)。机器人组术后1 d穿刺偏移程度、术后1 d骨水泥弥散程度以及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体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明显优于C臂组(P<0.05)。机器人组8例(9.1%)、C臂组16例(23.5%)发生骨水泥渗漏,机器人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C臂组(χ^(2)=5.993,P=0.014);两组均无椎管内渗漏。结论相比传统C臂X线机透视下PKP,改良骨科�
林书谭科胡豇万仑王跃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
弹性髓钉在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 观察使用弹性髓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术,对比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了解骨折愈合以及前臂功能恢复等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收治入院的尺桡骨双骨折患儿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康复情况相同.根据术后3d的疼痛评分,术后2周、4周、8周、3个月、半年以及1年随访记录中的局部伤口愈合情况,X线片以及前臂功能恢复情况来测定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试验组局部伤口愈合时间为(5.2±0.8)周和对照组(9.3±0.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35.9±4.4)d与(62.9±5.8)d]、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的X线片下骨折线消失以及前臂功能恢复在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1、2、3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弹性髓钉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
卢冰刘攀王跃
关键词:儿童骨折固定术髓内上肢骨折
髓内钉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6例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组(n=40)和DHS组(n=36)。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7±4)个月。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发生2例髓钉远端骨折,DHS组术后出现髋内翻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组患者的住院费用[(3.2±0.6)万元]高于DHS组[(2.2±0.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1,P<0.05)。结论PFN和DHS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证,应用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手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可获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
卢冰王跃刘攀鲜爱明
关键词:髋骨折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2006年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01/2005—12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44例,44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和胸膛部疼痛,活动受限。16例伴截瘫(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7例,D级8例),3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14°~55°,平均28.5°),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9例。双椎体破坏35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1.5~6年.平均2.4年。16例截瘫者除1例术前B级术后恢复至D级外,其余均恢复到E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植骨愈合时间4~6月,平均4、8月,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术式。
张生权邱永湘伍玉军肖启述卢永华胡豇王跃黄崇新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内固定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术后三角巾固定3~6(4.2±1.5)周。结果患者住院时间5~16(9.6±2.7)d。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7(15±3.6)个月。末次随访时优1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3%。随访期间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关节功能。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大结节的重建、后倾角的大小、肩袖的修补、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吕波王跃陈安刚李平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Philos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治疗踝创伤性 关节炎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Philos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9月~2015年10月,对收治的23例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Philos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并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胡豇邓俊才唐六一万仑刘仲前王跃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内固定
不同置管途径对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腋路不同置管途径对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刺激到不同神经时置管术后镇痛效果是否不同。方法 将2010年1~2013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肩关节松解的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桡神经组(R组)、正中神经组(M组)...
吕波王跃朱建辛
关键词:置管途径腋路臂丛肘关节松解术镇痛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高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预测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风险预测的实用性。方法对148髋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OSSUM和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观测值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23例,观测并发症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预测死亡84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11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OSSUM对死亡率的预测值偏高,对并发症的预测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P-POSSUM对术后死亡风险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但POSSUM和P-POSSUM部分评价内容,如年龄评分、骨科高危因素及定义术后并发症方面有待国内形成大数据后改良。
周雨贾仲钰王跃王跃冯均伟冯均伟邓俊才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