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品用于儿童验光时间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1%阿托品眼膏及凝胶用于儿童验光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12名3~12岁儿童随机分为1%阿托品眼膏组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组,于点眼3、5、7d测量其屈光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1%阿托品眼膏组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组以及点眼3、5、7d其睫状肌麻痹作用有无差别。结果1%阿托品眼膏及1%阿托品眼用凝胶用于儿童散瞳验光各组间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视组3d与5d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5d与7d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近视组3、5、7d各组间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散光轴向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阿托品眼用凝胶及1%阿托品眼膏用于儿童散瞳验光作用相同,对于静态屈光度为远视的儿童点眼时间不应少于5天,而静态屈光度为近视的儿童点眼3天即可得到准确的屈光度。
- 陈梅田军
- 关键词:儿童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68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前房积血吸收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68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病人经治疗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的62例(91%),4例(6%)行前房穿刺冲洗术,2例(3%)行小梁切除术。视力恢复<0.05者2例(3%),0.05~0.3者5例(7%),0.3~0.5者8例(12%),0.5~0.8者22例(32%),1.0以上31例(4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可以明显改善视功能。
- 陶荣三杨潇远田军秦玉枝
- 关键词:前房积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 转化生长因子-β_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的表达及作用
- 2015年
-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研究视网膜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出生3d的实验用花色豚鼠45只,半透明眼罩遮盖左眼,右眼为对照眼。遮盖4周实验结束时,RT-PCR检测后极部视网膜中TGF-β_2mRNA、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遮盖4周后遮盖眼形成明显的近视,TGF-β_2mRNA在遮盖眼表达量为(0.437±0.032),对照眼为(0.671±0.048),遮盖眼表达量较对照眼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653,P<0.01);IGF-ⅠmRNA在遮盖眼表达量为(1.817±0.144),对照眼为(1.536±0.113),遮盖眼表达量较对照眼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194,P<0.01)。结论 TGF-β_2、IGF-Ⅰ参与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
- 田军
- 关键词:形觉剥夺视网膜转化生长因子Β2
- 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
- 秦玉枝田军
-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研究
- 王素萍田军周江莉刘建国张五岳李乐代莹
- 斜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斜视的危害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形成。分离性垂直斜视是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一种垂直运动异常。表现为当患者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双眼融合受到破坏时,非注视眼出现自发性上转...
- 关键词:
- 关键词:垂直斜视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手术治疗
- 不同方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和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糖尿病黄斑水肿60例(6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玻璃体内每月注射雷珠单抗1次,连续3次,于第1次注药后1周行黄斑格栅样光凝;B组,玻璃体内每月注药1次,连续3次;C组,玻璃体内仅注药1次。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在雷珠单抗注射后1、3、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结果A组治疗后1、3、6个月时的BCVA和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内疗效保持稳定。B组治疗后1、3、6个月时的BCVA和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期间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上升趋势。C组治疗后1个月时BCVA和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VA于治疗后3月时降至治疗前水平;CMT于治疗后6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雷珠单抗连续3次注射联合和不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均能有效控制DME病情发展并改善视力,两种疗法的短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联合光凝组稳定性优于不联合光凝组。两组疗效均优于单次注射组。
- 田军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格栅样光凝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单用和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4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一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和24例24眼先用PDT治疗,相隔5∽10d后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一次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比较他们在雷珠单抗注射后1个月、3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OCT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BCVA均有提高,两组间比较BCVA提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BCVA提高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CMT值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CMT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B组CMT下降值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和联合PDT治疗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改善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1个月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雷珠单抗组。
- 田军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动力疗法
- 屈光不正性弱视角膜塑形术及精细训练的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估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联合单眼部分遮盖及精细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该院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6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眼部分遮盖及精细训练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角膜塑形术。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研究组(97.67%)高于对照组(81.40%)(χ^2=4.468,P=0.035);治疗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研究组(0.1±0.01)优于对照组(0.15±0.02)(t=14.663,P=0.000);视觉敏感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4.428,P=0.000);研究组调节灵活度及调节幅度大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少于对照组(P=0.000)。结论采取角膜塑形术联合单眼部分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效果良好。
- 田军
- 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
- 2011年
-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高度近视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54例,行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B超、OCT、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54例网脱眼中,41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未愈,手术成功率96.3%。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显著。
- 田军秦玉枝王素萍
- 关键词:巩膜外垫压后巩膜加固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共同性斜视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我院共同性斜视患儿131例,按治疗方式分显微镜组(n=66)、常规组(n=65)。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式治疗,显微镜组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周平均斜视度、生活质量(QLSCA评分)。结果显微镜组治愈率92.42%(61/66)与常规组89.23%(58/65)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平均斜视度均显著改善,且显微镜组共同性外斜平均斜视度、共同性内斜平均斜视度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术后1周显微镜组QLSCA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03%(2/66)较常规组13.85%(9/65)低(P<0.05)。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并发症少,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斜视度,提高生活质量。
- 田军
-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斜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