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槟铖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正极
  • 4篇电池
  • 4篇电极
  • 4篇正极材料
  • 3篇镀镍
  • 3篇负极
  • 2篇电沉积
  • 2篇电镀
  • 2篇碳纳米管
  • 2篇镍包覆
  • 2篇吡咯
  • 2篇锂硫电池
  • 2篇网络
  • 2篇敏化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聚吡咯
  • 2篇合金
  • 2篇合金电极
  • 2篇合金负极

机构

  • 9篇湘潭大学

作者

  • 9篇田槟铖
  • 8篇潘勇
  • 6篇雷维新
  • 3篇李磊
  • 3篇朱岭
  • 3篇李凯
  • 2篇周益春
  • 2篇王增红
  • 2篇马增胜
  • 2篇成娟娟
  • 2篇李真真
  • 2篇刘达
  • 2篇曹欢
  • 1篇周兆锋
  • 1篇周洁
  • 1篇李旭军
  • 1篇陈浩

传媒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三维网状锡铜镍-碳纳米管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状锡铜镍-碳纳米管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对碳纳米管化学镀镍一定厚度的镍层,然后将镀镍的CNTs均匀分散至镀锡溶液中,再以泡沫铜为集流体(电镀基底),依次复合电镀厚度为1~3μm的Cu-(CN...
潘勇周益春雷维新王增红马增胜李凯田槟铖刘达
文献传递
一种聚吡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由表面生长有荷叶状和/或空心微球状和/或颗粒状聚吡咯体的聚吡咯膜与单质硫复合而成;制备方法是以钽为工作电极,不锈钢为对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电解液...
潘勇李真真成娟娟潘俊安田槟铖刘才超曹欢雷维新
文献传递
一种镍包覆氟化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包覆氟化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由氟化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镍镀层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氟化碳颗粒在分散剂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敏化、活化、还原处理后,镀镍镀层;再将镀了镍镀层的氟化碳颗粒进行热处理,即得...
潘勇朱岭李磊田槟铖雷维新
文献传递
一种氟化碳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碳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氟化碳复合正极以铝箔为基底,基底一表面由下到上依次为含氟化碳、碳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复合涂层和含镍镀层;制备方法是将氟化碳、碳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浆料;...
潘勇朱岭潘俊安李磊田槟铖周洁
文献传递
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极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众所周知,相对于铅酸、镍氢等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新宠,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但是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大面积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却饱受人们诟病。...
田槟铖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沉积工艺
一种三维网状锡铜镍-碳纳米管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网状锡铜镍-碳纳米管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对碳纳米管化学镀镍一定厚度的镍层,然后将镀镍的CNTs均匀分散至镀锡溶液中,再以泡沫铜为集流体(电镀基底),依次复合电镀厚度为1~3μm的Cu-(CN...
潘勇周益春雷维新王增红马增胜李凯田槟铖刘达
文献传递
一种聚吡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由表面生长有荷叶状和/或空心微球状和/或颗粒状聚吡咯体的聚吡咯膜与单质硫复合而成;制备方法是以钽为工作电极,不锈钢为对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电解液...
潘勇李真真成娟娟潘俊安田槟铖刘才超曹欢雷维新
一种镍包覆氟化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包覆氟化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由氟化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镍镀层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氟化碳颗粒在分散剂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敏化、活化、还原处理后,镀镍镀层;再将镀了镍镀层的氟化碳颗粒进行热处理,即得...
潘勇朱岭李磊田槟铖雷维新
文献传递
叠层结构对Cu/In预制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2013年
采用超声波-脉冲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钼基底上制备了两种不同叠层结构的Cu/In预制膜:Cu/In多层膜和Cu/In双层膜,经过随后的热处理得到了Cu/In合金膜。通过XRD、SEM等对比研究了这两种Cu/In预制膜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Cu/In多层膜制备的Cu/In合金膜表面更致密、平滑,成分分布更均匀,所用的热处理时间短且显著减少了In元素的挥发损失,更利于薄膜原子比的精确控制。
陈浩潘勇周兆锋田槟铖李旭军李凯
关键词:电沉积叠层结构C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