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皇甫海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油菜
  • 8篇基因
  • 7篇黑胫病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 4篇甘蓝型油菜
  • 4篇LEPTOS...
  • 3篇种子
  • 3篇菌核
  • 3篇菌核病
  • 3篇病原
  • 2篇蛋白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电泳
  • 2篇油菜种
  • 2篇油菜种子
  • 2篇质谱鉴定
  • 2篇双向电泳
  • 2篇种子携带

机构

  • 14篇内蒙古农牧业...
  • 7篇内蒙古大学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呼伦贝尔市农...

作者

  • 20篇皇甫海燕
  • 14篇李子钦
  • 14篇郝丽芬
  • 14篇宋培玲
  • 9篇贾晓清
  • 8篇皇甫九茹
  • 5篇郝丽芬
  • 4篇官春云
  • 2篇韩冰
  • 2篇张键
  • 2篇张秀英
  • 2篇包玉英
  • 2篇赵存虎
  • 2篇房永雨
  • 1篇刘睿洋
  • 1篇李强生
  • 1篇魏晓军
  • 1篇靳芙蓉
  • 1篇陈菁菁
  • 1篇郭宝顺

传媒

  • 4篇北方农业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感菌核病近等基因系油菜蛋白差异的研究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Brassica),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重要的食用油源和蛋白质饲料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提高油菜的产量,就是直接提高了油菜的生产效益。然而油菜菌核病[Scle...
皇甫海燕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近等基因系双向电泳质谱鉴定
文献传递
芥菜型油菜硫代葡萄糖苷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是芥菜型油菜的一类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防御、风味、抗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过量的硫苷及其衍生物产生的有毒成分会限制油菜的合理利用。近年来随着对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硫苷合成途径的深入研究,以及芥菜型油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通过突变硫苷合成途径的MYB、CYP79、CYP83、GTR等相关基因家族来降低硫苷含量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章就硫苷的生物学功能、拟南芥中合成与调节相关基因,以及芥菜型油菜已有的降低硫苷含量的研究进行综述。
燕孟娇宋培玲皇甫海燕郝丽芬郭晨皇甫九茹贾晓清吴晶史志丹李子钦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拟南芥硫代葡萄糖苷种子基因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宋培玲张键郝丽芬皇甫海燕袁喜丽包玉英李子钦
关键词:油菜防御酶黑胫病菌
甘蓝型油菜PGIP2的原核表达、蛋白功能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
油菜受菌核菌侵染时,菌丝必须首先要穿过渗透油菜的细胞壁,所以要分泌一系列降解细胞壁的水解酶。菌核菌分泌的第一个酶就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它会降解油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果胶,所以PG是菌核菌重要的致病物质。而多聚半乳糖...
皇甫海燕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菌核病原核表达包涵体蛋白复性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组学及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06年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进入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研究的技术手段、应用,同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和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策略和趋势。
皇甫海燕官春云郭宝顺张秀英
关键词:蛋白质基因蛋白质组学植物蛋白质组学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油菜黑胫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油菜黑胫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氟硅唑、戊唑醇、咪鲜胺对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戊唑醇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68μg/mL,氟硅唑和咪鲜胺次之,EC_(50)分别为1.90,5.55μg/mL;氟硅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1μg/mL。戊唑醇、咪鲜胺次之,EC_(50)分别为0.33,0.67μg/mL。戊唑醇、氟硅唑、咪鲜胺对油菜黑胫病的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宋培玲燕孟娇张键皇甫海燕皇甫海燕郝丽芬郝丽芬皇甫九茹贾晓清李子钦
关键词:LEPTOSPHAERIA杀菌剂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
甘蓝型油菜BnNAC6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NAC(即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多种逆境胁迫反应的调控。为阐释甘蓝型油菜BnNAC61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总cDNA中克隆BnNAC6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CDS全长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M保守结构域;其启动子区存在W-box、响应抗性和胁迫、ABA、MeJA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BnNAC61定位在细胞核。酵母试验表明,BnNAC61属于转录激活子,转录激活区位于136~208 aa区段。利用qRT-PCR研究BnNAC6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接种处理后,BnNAC61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逆境胁迫PEG、NaCl、4℃处理后BnNAC61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激素SA、MeJA和ACC处理后Bn⁃NAC6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激素ABA处理后,BnNAC61表达被抑制。上述结果表明BnNAC61是参与多种逆境胁迫的转录因子,尤其可能在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郝丽芬郝丽芬皇甫海燕皇甫海燕宋培玲房永雨贾晓清李子钦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
油菜pgip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对黑胫病病原(Leptosphaeria biglobosa)PG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以接种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NM-1)7d后油菜叶片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pgip9、pgip15CDS序列设计引物,并去掉信号肽序列,克隆到了p...
皇甫海燕燕孟娇宋培玲郝丽芬皇甫九茹贾晓清李子钦
关键词:油菜黑胫病菌PGIP基因真核表达PG
文献传递
油菜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BnWRKY70的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成员,在植物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BnWRKY70在油菜黑胫病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对油菜响应黑胫病菌侵染产生的特异基因BnWRKY70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BnWRKY70基因CDS 308bp特异区段,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构建了基于病毒诱导的油菜基因沉默体系;利用qRT-PCR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进一步通过表型观察和病情指数统计分析评价BnWRKY70基因沉默植株在接种黑胫病菌之后油菜的抗病性。结果表明,BnWRKY70基因最长ORF为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Ⅲ类WRKY转录因子。BnWRKY70基因沉默后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说明在油菜中成功构建了VIGS体系。表型观察发现基因沉默油菜株系叶片比未沉默株系更易感病,病斑面积更大,且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说明BnWRKY70基因沉默减弱了油菜的抗病性。本研究为揭示BnWRKY70在油菜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燕孟娇石嵘郝丽芬郝丽芬皇甫海燕宋培玲贾晓清皇甫九茹
关键词:油菜黑胫病
高油酸油菜的研究进展及前景被引量:10
2007年
阐述了油菜高油酸研究的意义;高油酸油菜育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油菜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油酸形成的机理,其主要是受脂肪酸减饱和酶基因(f ad 2)的控制;油酸性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着重介绍了目前从育种方面提高油酸含量的三条主要途径和控制油酸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油菜高油酸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良好发展前景。
张秀英皇甫海燕陈菁菁官春云
关键词:油菜高油酸育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