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俊卿
-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周围型NSCLC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周围型NSCLC组65例、肺良性结节组44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周围型NSCLC组的血容量(BV)大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10.76±1.26)ml/100 mg vs.(4.01±0.59)ml/100 mg、(2.32±0.42)ml/100 mg],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42.56±5.60)ml/(100 mg·min)vs.(16.13±1.88)ml/(100 mg·min)、(8.49±0.91)ml/(100 mg·min)],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大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20.14±3.67)s vs.(12.85±1.49)s、(7.21±0.95)s],肺良性结节组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周围型NSCLC组的血清CYFRA21-1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8.94±1.67)ng/ml vs.(4.73±0.51)ng/ml、(1.93±0.26)ng/ml],CEA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27.91±3.25)ng/ml vs.(7.88±0.92)ng/ml、(2.06±0.47)ng/ml],NSE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19.53±2.16)ng/ml vs.(15.02±1.74)ng/ml、(11.96±1.22)ng/ml],肺良性结节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MSCT灌注成像,血清CYFRA21-1、CEA、NSE单独及联合诊断周围型NSCLC的AUC分别为0.802、0.794、0.698、0.712、0.841,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NSCL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盛俊卿李卫星贾祯刘红春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 能谱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均行能谱CT、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及不同病灶肿瘤碘浓度比率(ICratio)。结果能谱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准确率为86.14%、灵敏度为85.71%,高于螺旋CT;漏诊率为14.29%,低于螺旋CT诊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无碘油沉积病灶ICratio值低于未手术病灶和术后远处复发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能效较高,有助于医师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
- 贾祯李卫星盛俊卿栗鸿宝
- 关键词:能谱CT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 2011年
- 70例眼眶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统计分析。结果CT直接征象为眼眶骨质不连续、凹陷、移位。眶内肌肿胀,相邻鼻窦积液等间接征象。多层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骨折的征象,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戚绍飞李锋盛俊卿
- 关键词:眼眶骨折多层CT诊断后处理重建
- GSI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病理分化程度评估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不同分化程度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等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定量参数评价NSCLC患者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7-05-01-2019-04-01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n=41)和中高分化组(n=44),对比两组患者病理结果和GSI定量参数。结果两组远处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11;低分化组肿瘤坏死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和中径线>3cm率分别为63.41%、56.10%和82.93%,均高于中高分化组的13.64%、25.00%和36.36%,均P<0.05;低分化组肿瘤径线为(4.42±1.79)cm,高于中高分化组的(2.96±0.78)cm,t=18.998,P<0.001。低分化组平扫Eff-Z为(7.65±0.11),低于中高分化组的(7.84±0.19),t=5.588,P<0.001;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的K40-65keV分别为(0.41±0.35)、(2.02±0.97)和(2.33±1.09),低于中高分化组的(0.97±0.59)、(3.25±1.18)和(3.57±1.24),均P<0.001;动脉期、静脉期碘(水)浓度分别为(0.95±0.49)和(1.09±0.48)mg/cm^3,低于中高分化组的(1.48±0.58)和(1.68±0.53)mg/cm^3,均P<0.001;平扫水(碘)浓度为(1 022.87±9.36)mg/cm^3,高于中高分化组的(1 011.25±11.38)mg/cm^3,t=5.120,P<0.001。结论 GSI定量参数可有效评估NSCLC分化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贾祯李卫星盛俊卿
- 关键词:生物学行为分化程度
- HRCT扫描对早期肺段支气管肺癌确诊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早期肺段支气管肺癌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4例早期肺段支气管肺癌患者,实施常规胸部扫描、HRCT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方式的影像学表现、确诊率。结果:常规胸部CT表现为病变段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毛糙,时而呈不均匀楔形高密度影,部分见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HRCT扫描表现为支气管管壁不均匀性增厚,不规则性管腔狭窄、扭曲,部分见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成手指状或分支状软组织影;HRCT扫描诊断早期肺段支气管肺癌的确诊率94.44%较常规胸部CT扫描的81.48%高(P<0.05);病灶呈椭圆形、类圆形、小结节形、不规则斑片状影,病灶内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占20.37%,“小结节堆积征”占51.85%,病灶分叶占77.78%,棘状突起占11.11%,毛刺征占75.93%,血管纠集占12.96%,胸膜凹陷征占55.56%;腺癌30例,增强后CT值27~56HU,平均(41.36±5.81)HU,细支气管肺泡癌11例,增强后CT值18~53HU,平均(35.26±8.12)HU,鳞癌12例,增强后CT值32~36HU,平均(33.85±0.63)HU。结论:HRCT扫描诊断早期肺段支气管肺癌,可明确支气管、肺部表现,有利于肺段支气管肺癌诊断,提高确诊率。
- 盛俊卿
- 关键词:CT确诊率
- 64-MSCT检查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检查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及64-MSCT检查,并将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MSCT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结果120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病理学检出结节145个,其中81例良性患者检出良性结节98个,占67.59%(98/145),39例恶性患者检出恶性结节47个,占32.41%(47/145);120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中,64-MSCT检出恶性结节44个,检出良性结节89个;64-MSCT检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敏感度为93.62%(44/47)、特异度90.82%(89/98)、漏诊率6.38%(3/47)、误诊率9.18%(9/98)、准确率91.72%(133/145)。结论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诊断中,64-MSCT检查能提高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盛俊卿贾祯
- 关键词:64层螺旋CT脂肪肝肝脏结节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 CT诊断腹部创伤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腹部创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取B超检查和CT检查,对比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和手术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0%、70%,两者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CT检查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为腹部创伤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 盛俊卿
- 关键词:CT腹部创伤
- CT与MRI对睾丸肿瘤诊断价值比较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与MRI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睾丸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对所有患者CT、MRI影像学结果与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CT及MRI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CT与MRI诊断睾丸肿瘤的确诊率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诊断睾丸肿瘤恶性肿块准确率较CT检查时明显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诊断睾丸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都有一定特征性,两者诊断睾丸肿瘤准确率高,但在鉴别良恶性肿块方面MRI较CT更具优势。
- 牛永超刘中锋李峰李振玉盛俊卿
- 关键词:MRI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在CAD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9例疑似C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单一检查诊断效能及灌注正常区、缺损区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平均值。结果:灌注缺损区MBF、MBV平均值低于灌注正常区(P<0.05);109例疑似CAD患者,经CAG检查75例确诊为CAD;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诊断CAD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CT心肌灌注成像(P<0.05)。结论: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提高CAD患者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有助于全面评价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缺血灌注情况,为临床进行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盛俊卿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