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荣会

作品数:10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地震前
  • 7篇地震前兆
  • 7篇震前
  • 7篇前兆
  • 2篇地电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位
  • 2篇第四纪
  • 2篇断裂带
  • 2篇裂带
  • 2篇固体潮
  • 1篇地电阻率
  • 1篇地震场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异常
  • 1篇第四纪活动
  • 1篇第四纪活动性
  • 1篇第四纪晚期
  • 1篇短临

机构

  • 10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山东省计算中...

作者

  • 10篇石荣会
  • 6篇张昭栋
  • 3篇王志才
  • 3篇晁洪太
  • 2篇王学聚
  • 2篇赵小倩
  • 2篇张继红
  • 2篇王梅
  • 2篇王晋生
  • 1篇苏鸾声
  • 1篇王忠民
  • 1篇陈建民
  • 1篇陈建民
  • 1篇李家灵
  • 1篇杜宪宋
  • 1篇邓起东
  • 1篇凌宏
  • 1篇曲同磊
  • 1篇杨林章
  • 1篇吴子泉

传媒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改进的维纳滤波处理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被引量:1
1994年
利用改进后的维纳滤波对青岛地电阻率资料进行了处理,排除了地下水位、温度、降雨和气压等因素对地电阻率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可信度.处理后的地电阻率3个分向在黄海Ms5.3级地震前11~12天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异常出现的时间也比较同步.
张昭栋石荣会张继红赵小倩王晋生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地下水位固体潮响应的地震异常被引量:17
1994年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承压井水位与含水层固体潮体应变的关系以及在非线性失稳状态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重点讨论了其响应率与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响应率有一些变化,响应比有一个背景值1,与理论是一致的,而且震前也存在一些变化,说明水位固体潮响应可以反映含水层岩石参数的变化。
陈建民杨林章张昭栋石荣会张继红
关键词:地震前兆固体潮地下水位
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北西向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声波探测被引量:47
2006年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王志才邓起东晁洪太杜宪宋石荣会孙昭民肖兰喜闵伟凌宏
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前青岛地电的短临异常
1993年
多年来的观测表明,青岛地电的主要干扰因素是地下水位和温度。它们对地电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了较好地消除地下水位和温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方法,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地电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地电3个分向的资料都在震前11~12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3个分向的资料的一阶差分曲线也在震前11~12天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
张昭栋石荣会吴子泉赵小倩王晋生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电短临异常地震烈度
青岛及邻区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及控震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近年来 ,在青岛地区对第四纪断裂的空间展布、结构面和地貌特征及其与第四纪地层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并采用热释光 (TL)及电子自旋共振 (ESR)法对断层物质及断裂带上覆的第四纪堆积物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文中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 ,认为青岛及邻区内的NE向断裂在空间展布、地貌特征及最新活动时代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它们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除此之外未见其它方向的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 ,结合历史地震及现代小震活动特点分析 ,认为该区域内无≥ 6级地震的发生条件 ,但有发生
王志才晁洪太崔昭文李家灵石荣会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第四纪中强地震结构面空间展布
氮氦比对地震的反映被引量:2
1993年
聊古_1井位于聊考断裂带的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水中的氮气和氦气每日进行定量观测。通过对聊古_1井的氮氦比在1981年11月9日宁晋M_s5.8级地震(Δ=150km)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M_s5.9级地震(Δ=140km)震前变化的分析,发现N_2/He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间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且均在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发震。由此N_2/He在震前的变化可能作为一项短期前兆异常预报指标。 然而,从该井的氮气和氦气的单独观测曲线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曲线看不出明显的异常。采用氮气和氦气两者的比值后,则可以看出异常,这是由于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气压及取样化验等。
曲同磊张昭栋靖继财石荣会
关键词:地震地震前兆
聊古—1井氮氦比的动态灰箱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聊古-1井位于聊考断裂带的北段.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该井氮氦比变化的干扰最主要的是气象因素降雨和井水流量.其中流量的影响存在着“记忆”滞后效应.用一般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从系统论、控制论出发,对有记忆影响的流量因子采用褶积滤波方法进行处理,以最小二乘法为建立模型的判据,用动态灰箱分析法拟合并分析了观测系统的变化.在分析中用了4个状态变量:长趋势成分、年周期变化成分、井水流量影响部分和随机变化部分.
张昭栋石荣会赵淑平高玉斌张铸钢王昌文
关键词:地震前兆断裂带
全文增补中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被引量:21
1997年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
张昭栋陈学忠陈建民陈建民苏鸾声石荣会王忠民王梅
关键词: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地震前兆
地下水位的地震场源兆特征研究
1996年
本文说明了“场兆”、“源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运用目前地下水位异常的常见模式,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场兆”和“源兆”在时间进程、空间分布、变化形态和剧烈程度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王学聚石荣会王梅
关键词:地下水地震前兆场兆源兆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被引量:23
2001年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 ,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 (5 0 0 ka BP)至晚更新世初期 (90 ka 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 ;其中前一类 (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 )断裂数量较多 ,分布较为广泛 ,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 ,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 ,前者可控制 5 .5级左右的地震 ,而后一类可控制 6~
王志才石荣会晁洪太陶九庆韩延宏逄锦亮张春华
关键词:活断层第四纪新构造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