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晨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帕金森病大鼠Caspase-8及TH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Caspase-8和TH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组:随机分3、7、14、21、28d五组,均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均在处死前腹腔注入阿卟吗啡观察30分钟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四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8、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结果纹状体和黑质神经细胞存在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Caspase-8蛋白表达在大鼠纹状体和黑质中细胞3d组为最高,其后很快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H蛋白表达在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细胞中对照组为最高,在PD组很快下降,但显著低于对照组。TH蛋白表达减少及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6-OHDA能诱发大鼠黑质细胞凋亡,Caspase-8蛋白表达是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的重要启动因素。
- 赵君谢安木李兴强秦丽晨
- 关键词: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CASPASE-8TH
- 血清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a(TTTTA)(n)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TTTTA)n基因多态性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血清脂蛋白a[1 ipoprote in(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2例,健康对照组88例。运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Lp(a)浓度,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 ina,Apo(a)]基因的5’调控区(TTTTA)n基因的多态性,并加以分析。结果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16种基因型,常见的基因型为8/8、8/9、5/8、9/9四种。两组中5/8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清Lp(a)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P<0.05);高Lp(a)组5/8基因型携带者多于低Lp(a)组(P<0.05);且高Lp(a)组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结论血清Lp(a)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高危因素。Apo(a)(TTTTA)(n)5/8基因型携带者血清Lp(a)水平升高,Apo(a)(TTTTA)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相关。
- 于爱玲赵仁亮王勤秦丽晨
- 关键词:脂蛋白A载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 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 刘运林秦丽晨徐玲崔瑞亭马学霞周广安李洪军刘新红宁方波张馨娜范怀海亓秦郭冬梅赵君于爱玲
- 自2006年1月始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离体和活体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成功制备pcDNA3.1(+)-bFGF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bFGF在治疗RIB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重组的bFGF可转染C17.2 N...
- 关键词:
- 关键词:BFGF转基因治疗放射性脑损伤
- 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信号传导机制实验研究
- 秦丽晨刘运林徐玲崔瑞亭马学霞李洪军梁迎春苗素云张新萍张磊李娟孔令香颜秀梅刘喜平张馨
- 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信号传导机制实验研究始于2008年,系泰安市科技局资助面目研究课题。放射性脑损伤(RIB)是颅、面、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前临床...
- 关键词:
- 关键词:BFGF转基因治疗信号传导
- 连续脑电图监测对脑干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应用床旁连续脑电图监测脑干梗死患者,观察其表现模式,探讨脑干梗死患者的连续脑电图(CEEG)表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中25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测,判断预后。结果25例脑干梗死患者脑电图多表现为呈双侧同步化δ波、θ波,或表现为去同步化低波幅快波或部分为正常脑电图表现,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其中有极度异常脑电图表现的5例,于发病24 h或72 h内全部死亡;重度异常患者脑电图可见爆发—抑制(<10μV)交替出现,重度异常有9例,其中6例死亡;中度异常4例,3例存活;轻度异常或大致正常脑电图7例,6例存活。结论脑干梗死患者进行CEEG可以提供动态信息,动态监测反复多变的脑功能状态,以便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
- 杨申秦丽晨周广安刘运林
- 关键词:连续脑电图监测脑干梗死预后
- SAH超早期DSA检查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SAH超早期(48小时内)行DSA检查,探讨其病因诊断价值及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选择急性SAH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DSA和腰穿两组,各50例病人,均行脑CT和腰穿检查明确诊断。DSA组48小时内行DSA检查,依据不同DSA结果,采取外科手术或内科治疗两种方法。腰穿组仅作腰穿、脑CT检查以及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结果:DSA组病因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治疗10例;脑动脉瘤16例,手术治疗10例;烟雾病6例,手术治疗2例;动脉炎3例;原因不明13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8.3%。腰穿组共死亡10例,病死率3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SAH患者超早期行DSA检查,可及时明确病因诊断,从而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显著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该方法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推广前景。
- 耿家贵孟庆民谢安木秦丽晨陆寅孟庆莲苗素云梁迎春王玉凯
- 关键词:SAH病因诊断
- 罂粟碱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吞咽困难60例疗效观察
- 1995年
- 我们应用罂粟碱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吞咽困难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21~80岁。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合并肢体瘫痪25例,共济失调27例,复视5例,眼震7例,柯纳氏综合征2例,意识障碍7例,头晕42例,呕吐21例,声嘶1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60例),罂粟碱加入5%萄糖盐水500ml静滴,40滴/min,1次/d;首次60mg/d,3天后增至90~120mg/d;同时辅以胞二磷胆碱。
- 秦丽晨焦念宝张新萍耿家贵邱玉存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吞咽困难罂粟碱
- 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塞保护作用的研究
- 崔瑞亭秦丽晨刘运林李大伟李玉报王兴玲马学霞周广安张友军于爱玲王涛张秋玉苗素云宁方波李洪军
- 吞咽困难及呃逆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是神经内科的顽症,治疗不及时可使病情显著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西药对以上症状无确定疗效,中药有对呃逆的治疗报道,但无治疗脑梗死所致顽固呃逆及吞咽困难的报道,笔者遵古人吞咽困难呃逆是由咽...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塞呃逆吞咽困难
- 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脑出血呃逆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4年
- 崔瑞亭焦念宝耿家贵秦丽晨
- 关键词:竹叶石膏汤脑出血呃逆中医药疗法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2004年
- 孟庆莲秦丽晨孟庆莲
- 关键词:盐酸丁咯地尔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