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暄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蛋白抢救小儿高蛋白结合率药物中毒
- 2002年
- 仝伟秦祖暄
- 关键词:白蛋白抢救小儿
- 瓦斯爆炸伤对大鼠肺组织核因子_K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瓦斯爆炸伤肺组织中核因子kB(NF-k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建立瓦斯爆炸伤大鼠模型,用地高辛标记NF-kB cDNA探针检测肺组织NF-kB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NF-kB及ICAM-1的表达。结果瓦斯爆炸伤后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NF-kB mRNA及其蛋白表达、ICAM-1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在伤后2 h增多最明显。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瓦斯爆炸伤后,部分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管壁明显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出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电镜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改变明显。结论瓦斯爆炸伤致NF-kB活化,并促进ICAM-1的表达,与急性肺损伤关系密切。
- 刘林洪任文杰王桂芝秦祖暄王小民吴松远刘雅刘良明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瓦斯爆炸伤后大鼠肾上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比较观察瓦斯爆炸伤时相同瓦斯浓度 ,瓦斯室体积不同所产生压力及冲击波不同的条件下大鼠肾上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肺伤情的关系。方法 建立模拟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伤动物模型。第一组瓦斯室体积为 18m3 ,爆炸后压力值为 0 0 4 96mPa(WSM1) ,第二组瓦斯室体积为 9m3 ,爆炸后压力值为0 0 192mPa(WSM2 )。结果 解剖显示 :不同压力条件下爆炸后均导致明显的肺损伤 ,肾上腺无明显的器质性损害。电镜结果显示 :瓦斯爆炸伤后 ,肾上腺皮质、髓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结构改变 ,瓦斯量越多 ,伤情越重 ,肾上腺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也愈明显。结论 瓦斯爆炸伤虽未引起肾上腺组织肉眼上的明显损伤 ,但可造成肾上腺组织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 ,并与肺损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 王桂芝任文杰刘林洪王小民秦祖暄刘雅
- 关键词:瓦斯爆炸伤肾上腺超微结构
- 瓦斯爆炸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αm RNA与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mRNA(PKCαmRNA)与c-fos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在瓦斯爆炸致大鼠脑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瓦斯爆炸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fos基因蛋白。结果PKCαmRNA与c-fos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均有少许表达。大脑皮质、海马PKCαmRNA24h、48h及72h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且48h达高峰(P<0.01);脑皮质、海马c-fos基因蛋白0.5h表达开始有明显增加,4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第5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瓦斯爆炸伤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神经细胞蛋白激酶CαmRNA的表达,PKCαmRNA可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二者均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
- 王桂芝任文杰秦祖暄王小民吴松远刘雅刘林洪刘良明
- 关键词:RNA瓦斯爆炸伤原位杂交技术
- 瓦斯爆炸对大鼠心肌损伤过程中HIF-1α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索瓦斯爆炸伤致伤心肌缺氧后HIF 1α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瓦斯爆炸伤心肌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瓦斯爆炸伤动物实验模型,并分析爆炸后3 0min、2、4、8、12、2 4、48h时段心肌组织大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特点;用地高辛标记HIF 1αcDNA探针进行心肌组织原位杂交;用RT PCR方法对心肌组织HIF 1α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用S P法进行心肌组织HIF 1α及wtP5 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存活动物全身表皮可见不同程度烧伤,以四肢为重,实质脏器未见明显破裂,心内膜下可见附壁血栓。电镜下见:①心肌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空化,内质网扩张;②部分肌丝排列紊乱,肌丝有局灶性溶解,闰盘分离;③核形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可见核溶解;④毛细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管腔狭窄。此病变在4h内明显,随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减轻。HIF 1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2h达高峰值,明显高于3 0min及48h组,对照组无表达(P <0 0 1)。wtP5 3表达明显增加,2h为高峰值。结论 HIF 1α在瓦斯爆炸伤致心肌缺氧的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wtP5 3可降低HIF 1α的活性,减少HIF 1α的过量表达,增加wtP5 3的活性及量可减轻瓦斯爆炸所致的心肌损伤,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 王桂芝任文杰吴松远秦祖暄郭乔楠可金星刘良明王小民刘雅
- 关键词:瓦斯爆炸心肌WTP53
- 瓦斯爆炸伤致大鼠肺脏缺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索瓦斯爆炸伤致肺缺氧后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肺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瓦斯爆炸伤动物实验模型。观察瓦斯爆炸后 30min ,2 ,4 ,8,12 ,2 4 ,4 8h时段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HIF 1α及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免疫组化染色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肺组织HIF 1αmRNA变化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HIF 1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2h达高峰 ,明显高于 30min及 4 8h组 ,对照组无表达 ,P <0 0 1。Caspase 3表达明显增加 ,2h达高峰。 结论 HIF 1α在瓦斯爆炸伤致肺脏缺氧的继发性损害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且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减少HIF 1α及Caspase 3的过量表达 ,可减轻瓦斯爆炸所致的肺脏损伤 ,减轻肺脏的继发性损害及炎症反应。
- 王桂芝任文杰王正国刘林洪秦祖暄王小民吴松远刘雅
- 关键词:瓦斯爆炸缺氧HIF-1ΑCASPASE-3
- 瓦斯爆炸烧伤后外踝部动脉穿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
- 2008年
-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探讨瓦斯爆炸烧伤病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对瓦斯爆炸烧伤下肢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创面,于伤后2、7、14及21d分别检测拟转移皮瓣的供血血管。测量血管外径、CDFI能显示的血管长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距外踝尖上10cm范围内,腓肠神经营养动脉主要来源有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各血管检出率100%,血液流变学参数在伤后7。14d稍有改变,21d基本恢复至伤后水平,随精神症状加重,改变并不明显。结论CDFI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在瓦斯爆炸烧伤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创面修复术是安全的。
- 孟伟正任文杰王明君李嵩岳刘林洪秦祖暄陈明国史桂阁周一平
- 关键词:烧伤腓肠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