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天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皮瓣
  • 7篇外科
  • 6篇外科皮瓣
  • 6篇显微外科
  • 5篇支皮瓣
  • 5篇穿支
  • 5篇穿支皮瓣
  • 4篇缺损
  • 3篇断指
  • 3篇断指再植
  • 3篇再植
  • 3篇皮肤缺损
  • 2篇动脉
  • 2篇指端
  • 2篇指端皮肤
  • 2篇指端皮肤缺损
  • 2篇手术
  • 2篇逆行
  • 2篇皮瓣移植
  • 2篇皮瓣移植修复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15篇程天庆
  • 7篇柴益民
  • 6篇王增涛
  • 5篇曾炳芳
  • 4篇朱磊
  • 4篇汪春阳
  • 4篇寇伟
  • 3篇吴昊
  • 3篇刘志波
  • 3篇康庆林
  • 2篇文根
  • 2篇郝丽文
  • 1篇成亮
  • 1篇官士兵
  • 1篇朱小雷
  • 1篇范存义
  • 1篇蔡培华
  • 1篇陈旸
  • 1篇王德华
  • 1篇韩培

传媒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指动脉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附8例报告)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游离指动脉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例(8指)指端缺损患者按受区需要,在手指近节设计适当大小和形状的指动脉皮支皮瓣,解剖游离皮瓣边缘的浅静脉和指固有神经和指神经背侧支发向皮瓣的分支分别做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和感觉神经,解剖游离指动脉发向皮瓣的皮支并在指动脉皮支起始处切断,形成以指动脉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皮瓣移植至指端修复创面,皮瓣上的指动脉皮支与手指远端的指动脉分支或主干吻合,皮瓣神经与指神经残端吻合,皮瓣的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软,两点辨别觉3~8mm。结论指动脉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皮瓣质地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且不损伤指动脉与指固有神经。
朱磊寇伟郝丽文程天庆王增涛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端皮肤缺损
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蒂逆行腓浅神经营养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报道改进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在外踝与源自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及踝周血管网的逆向吻合,将转轴点下移,设计切取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最大12cm×13cm,最小5cm×4cm,逆行穿支血管蒂长5~10cm。皮瓣完全成活21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柴益民曾炳芳康庆林蔡培华陈旸程天庆
关键词:腓浅神经外科皮瓣显微外科
第二足趾外观塑形再造手指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根据第二足趾的应用解剖特点,设计第二足趾再造手指的整形方法,使再造指外形和指甲更美观。方法观测20只新鲜尸足第二足趾的底固有动脉的走行、分支和口径,以及20名健康成人第二足趾不同部位的周径差别和趾甲长度。临床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15例18指,在再造术的同时,切取足趾末节跖侧方的梭形小皮瓣,面积约10mm×20mm,以近端为蒂逆转填充于足趾中节的纤细部.使再造指外观流畅。切除覆盖甲根的上甲皮约2mm,使趾甲相对延长。结果趾底固有动脉在远侧趾间关节平面恒定发出分支,这是末节趾腹小皮瓣的血供基础。第二足趾末节和中节的周径差别约为6mm.中节纤细段长度约为21mm。18指再造全部成活,中节和末节衔接平滑流畅,接近正常手指.指甲平均增长20%以上。结论应用第二足趾末节趾腹皮瓣逆转整形和趾甲延长再造手指.能使再造指外形和指甲更美观,本术式特别适用于中节中份以远的手指再造。
康庆林曾炳芳柴益民程天庆韩培
关键词:第二足趾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
2012年
目的总结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10年9月,采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7例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男5例,女2例;年龄6~36岁,平均18.5岁。病程6~15个月。患者伸指及伸腕功能障碍,肌力0~2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为80~130°。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末次随访时,伸指、伸腕功能明显改善,肌力3~4级,TAM为150~260°;获优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应用坏死组织切除、肌腱神经松解结合屈肌腱转移术治疗前臂背侧缺血性肌挛缩效果良好。
程天庆朱磊朱小雷王增涛刘志波
关键词:肌腱转移术骨筋膜室综合征
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报道腓肠内侧血管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明胶.氧化铅液灌注12侧标本的胭动脉,观测腓肠内侧血管及其穿支的分支、蒂长、管径等;取下标本皮肤软组织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分析穿支分布的趋向性和供血面积。临床上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穿支皮瓣修复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7cm×4cm~12cm×8cm。结果所有标本的腓肠内侧血管至少存在1支穿支.平均2.1支:位于距胭横纹9~18cm、距后中线1—5cm的范围内;其深筋膜处的外径为(1.03±0.22)mm;穿支供血的总面积为(107.5±23.9)cm2,单穿支的供血面积为(58.3±17.0)cm2。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手部修复后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明胶-氧化铅液灌注造影是皮瓣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可靠方法:腓肠内侧血管恒定存在的穿支,可作为腓肠内侧血管穿支皮瓣的血供来源:该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程天庆柴益民曾炳芳
关键词:腓肠内侧动脉外科皮瓣显微外科
静脉皮瓣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程天庆吴昊王增涛
关键词:静脉皮瓣软组织缺损断指再植腓肠神经移植静脉系统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侧成人足踝标本经胴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在足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设计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cm×2cm~9cm×4cm。结果足底内侧动脉向跨展肌和趾短屈肌肌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底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底内侧皮瓣;向躅展肌和舟楔骨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内侧皮瓣。11例足内侧穿支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2cm×3cm~11cm×5cm。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以足内侧穿支血管营养的足内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汪春阳柴益民程天庆范存义曾炳芳
关键词:外科皮瓣穿支皮瓣显微外科
人内糠素基因全长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的研究
骨糖素(osteoglycin)作为存在于骨基质中的一种蛋白分子,最近几年倍受关注.Bentz等人于1989年从牛的骨粉中分离提纯该蛋白,并对其现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作为初步研究,发现:骨糖素在其他因子(如TGF-β)的协...
程天庆
关键词:垂体OSTEOGLYCIN克隆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吻合血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从胭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蒂长、管径等。临床设计切取小腿外侧区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腓骨形成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皮瓣面积为6cm×4cm~16cm×8cm,骨缺损长度6~16cm,移植腓骨长度8~20cm。结果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其中40.6%为肌皮穿支、59.4%为隔皮穿支,分布在腓骨后缘3.1cm范围内,平均直径1.1mm,穿支间距4~8cm,外踝后上方15—25cm、4—7cm范围内均可发现穿支血管。移植的16例复合腓骨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22.3个月,移植的腓骨在术后3~5个月愈合.随时间延长及患者负重移植骨逐渐增粗。受区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数目及位置相对恒定,根据腓动脉皮穿支的发出位置,可设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证明是修复肢体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柴益民程天庆汪春阳康庆林曾炳芳
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外科
断指热缺血时间≥12h的患者断指再植手术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断指热缺血时间较长患者的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1 167例(1 385指)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81例热缺血时间≥12 h及1 086例<12 h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断指再植成功率及术后功能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断指热缺血时间≥12 h的患者行断指再植术断指成活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今后应扩大样本进行长期随访研究。
吴昊程天庆王增涛刘志波官士兵王德华寇伟
关键词:断指再植热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