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斌

作品数:37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内镜
  • 12篇细胞
  • 11篇超声
  • 10篇基因
  • 8篇内镜超声
  • 7篇食管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7篇超声检查
  • 6篇病理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上消化道
  • 5篇免疫
  • 5篇肝细胞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DNA修复
  • 5篇病毒

机构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麻城市人民医...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 1篇江汉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程斌
  • 10篇杨玉珍
  • 9篇林松挺
  • 7篇黎培员
  • 6篇陈念钧
  • 6篇郑要初
  • 5篇王金林
  • 5篇谢华平
  • 5篇郭晓榕
  • 4篇黄焕军
  • 4篇李荣香
  • 4篇胡继芬
  • 3篇田德安
  • 3篇万婕
  • 3篇廖家智
  • 3篇王颖
  • 2篇李兆申
  • 2篇钟丽
  • 2篇刘梅
  • 2篇吴小力

传媒

  • 1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霉素干预下HBx基因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HBx蛋白具有广泛的反式激活作用,可通过多种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参与细胞凋亡、DNA修复调控,促进细胞周期进程,与HCC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采用脂质体转染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转基因细胞模型L02/HBx,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其细胞周期、增殖及细胞凋亡情况,着重研究阿霉素干预后HBx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探索HBx致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
程斌林松挺杨玉珍黎培员
关键词: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胃内巨大毛发结石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女,19岁。2008年10月因“间断上腹胀痛2年,加重伴呕吐3个月”入住本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2年间断出现进食后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无反酸、嗳气及恶心、呕吐,控制饮食可缓解。近3个月来,上腹胀痛逐渐加重,且伴进食后迟发性呕吐,为胃内容物,呕吐后上腹胀痛可缓解,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示:(1)胃窦巨大溃疡(不排除恶性);(2)胃潴留;活检病理呈慢性炎症改变。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体型消瘦,贫血貌;中上腹部可触及一个约8cm×6cm的包块,质硬,边缘钝,边界清楚,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既往史未诉特殊。
程斌陈艳王欣计叔钧刘南植田德安
关键词:毛发结石迟发性呕吐上腹胀痛持续性胀痛控制饮食巨大溃疡
内镜超声诊断食管良性间叶瘤一例
2006年
程斌李军刘梅杨玉珍万婕
关键词:食管上段内镜超声诊断良性间叶瘤电子胃镜检查病变性质隆起性
HBx致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体内外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x(HBx)可诱导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及癌变,成为目前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热点.近来在HBx与抑癌基因,如p53的新成员p73以及p16,p21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肝细胞恶性转化与癌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但其关系错综复杂,这方面不断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Bx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探寻乙肝相关性肝癌新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程斌林松挺杨玉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X细胞增殖肝细胞肝癌
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急进型11例,非急进型12例。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AST、ALT、LDH值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急进型溶血-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急进型溶血.肝酶升高一血小板减少组(P〈0.05)。结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母婴死亡率。
曹丽罗艺程斌黄焕军乔福元
关键词:妊娠合并肝病
DNA修复酶hMTH1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致人肝细胞系L02细胞恶性转化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转基因细胞模型L02/HBx观察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对DNA修复酶hMTH1转录表达的调控及其对人肝细胞系L0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稳定表达HBx的转基因细胞模型L02/HBx及空白对照组L02细胞和空载体对照组L02/pcDNA3.1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状况,并进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恶性转化能力。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细胞DNA修复酶hMTH1的表达水平。结果镜下观察发现L02/HBx细胞与对照组L02细胞相比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TT法显示L02/HBx细胞生长速度比两对照组显著加快。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Bx可加速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发现L02/HBx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L02细胞和L02/pcDNA3.1细胞(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hMTHI在L02/HBx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L02细胞和L02/pcDNA3.1细胞(P〈0.05)。结论HBx可诱导L02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在此过程中DNA修复酶hMTH1可出现反应性的上调表达。
程斌郑要初郭晓榕林松挺黎培员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恶性转化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超声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32例初次EUS诊断为SMT的患者进行EUS随访观察. 结果:90.1%(29/32)复查EUS与初次诊断一致,间质瘤95.5% (21/22)与初次诊断相吻合.21例2次EUS均诊断为间质瘤的患者中,33.3%第2次EUS显示的生长方式有变化;47.6% 2次EUS显示的形态不同;57.1%(12/21)2次EUS大小有差异,其中第2次EUS较首次增大者占66.7%(8112),其直径在随访间期9 mo内平均增长3.5(2-7 mm). 结论: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准确性很高,定期随访复查EUS,对尽早确诊SCT并判断其良恶性,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程斌金震东邹晓平李兆申许国铭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肿瘤内镜SMT组织分化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联合流式细胞术在深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联合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腹膜后及纵隔等深部位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腹膜后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疑似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EUS—FNA联合FCM以及EUS—FNA联合普通细胞学病理学的检测结果,结合最终诊断结果统计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中最终8例确诊为淋巴瘤,14例确诊为非淋巴瘤病变,2例无法明确诊断。EUS.FNA联合FCM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为87.5%(7/8),特异度为100。0%(14/14),阳性预测值为100.0%(7/7),阴性预测值为93.3%(14/15),准确率为95.5%(21/22);EUS—FNA联合普通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为25.0%(2/8),特异度为85.7%(12/14),阳性预测值为50.0%(2/4),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准确率为63.6%(14/2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FNA联合FCM是一种可靠的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手段,尤其是对以深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疑似淋巴瘤更应优先考虑行EUA—FNA联合FCM检测。
王金林王艳望荣华陈念钧李荣香胡继芬周剑峰田野程斌
关键词:淋巴瘤流式细胞术病理学
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内镜超声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对照研究其与内镜超声检查(EUS)诊断及其声像图特征间的关系,评价EUS在上消化道GIMTs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2例上消化道GIMTs病理标本,其中手术标本3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38例。采用光镜观察其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其CD117、CD34、α-平滑肌抗体(SMA)及S-100等的表达,判断其病理类型及良恶性状况,并与术前根据EUS声像图特征判定的起源层次及良恶性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2例上消化道GIMTs患者,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37例(51.4%)诊断为间质瘤,其中恶性间质瘤21例(56.7%),平滑肌瘤34例(47.2%),神经鞘瘤1例(1.4%)。72例GIMTs中食管GIMTs占40例,EUS显示起源于黏膜肌层者38例,其中33例为平滑肌瘤,5例为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者2例,均为间质瘤;胃GIMTs占32例,EUS显示起源于黏膜肌层2例,为胃间质瘤,30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间质瘤28例,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1例。在上消化道间质瘤中,根据EUS声像图特征判断良恶性间质瘤的敏感性为81.0%,特异性达93.8%。结论上消化道GIMTs在胃以间质瘤为多见,EUS显示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在食管以平滑肌瘤为多见,EUS显示多起源于黏膜肌层。根据EUS声像图特征判断上消化道间质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GIMTs临床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程斌钟丽丁芳谢华平王颖杨玉珍刘梅万婕
关键词:间叶瘤上消化道腔内超声检查病理学
15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报道和总结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4~63岁。发生部位包括肝脏(5例)、膀胱(3例)、肠系膜(2例)、胃(1例)、脾(1例)、直肠(1例)、肾上腺(1例)、腹膜腔(1例)。多部位受累者2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纳差、肿块局部疼痛等。常伴有贫血,纤维蛋白原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胶原性基质中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15/1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5/15)和肌特异性蛋白MSA(15/15),部分表达ALK(6/15)、Calponin(6/15)、Desmin(5/15)、CK(4/15)。13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随访11~65个月,13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累及部位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完整切除是大多数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喻研程斌黄焕军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