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红
- 作品数:3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衡水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衡水学院学报》近三年历史研究综述
- 2013年
-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充满魅力,历史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重要内容,《衡水学院学报》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所刊登历史研究文章,成果丰富,且不乏开创性。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由此看出学界研究者们对中国历史研究的热爱与执着。当然也存在不足,应该增加对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和热情。
- 耿春红
- 关键词: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
- 试论普通话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 1998年
- 在普通话训练中,培养训练语感是很重要的,其中需注意两点:一是揣磨、体会,二是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最后达到凭语感或即能说一句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的境界,从而为口语训练打好基础。
- 耿春红
- 关键词:普通话语感普通话训练心理图式心理机制口语训练
- 《蜘蛛侠3》:一部蕴含着美国文化的商业片
- 2007年
- 《蜘蛛侠3》这部超现实的市场化大片,在其细微之处,让我们见识到其中蕴涵的美国的国家精神、道德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反思我们自己的"大片",它们在创造一个个高票房收入的同时,为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与道德价值观贡献了什么?
- 耿春红
- 关键词:《蜘蛛侠3》美国文化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政治文化生态解读
- 2021年
- 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除了包含“世界万物是如何生成”的哲学问题外,还应看到它在国家政治文化层面的意义,即该学说的提出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动,对中国两千年政治文化生态亦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具体来说即反对一人说了算的政治体制、君主独裁的政治模式、一家一姓的国家属性。该意义从三个方面来谈:“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字面意义、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史伯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生活的政治生态环境。如果历代国王君主能够真正领会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国家政治文化的意义并遵循之,也许中国的历史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 耿春红
-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篇智慧观解读及其启示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专辟一章论说智慧,这就是"必仁且智"篇。董仲舒认为,仁,指心理情绪,要对心理情绪进行管控,行为、结果才不会出现偏差;智,是指思维的规范性、判断的合理性及行事的恰当性三者的有机统一,含理性和实践的统一...
- 耿春红
- 谈近几年新建本科院校学报《诗经》研究特点——以《衡水学院学报》《诗经》研究为例
- 2012年
- 《衡水学院学报》"诗经研究栏目"不在数量上求生存,只在质量上求发展,近几年所刊登的诗经研究稿件特点显著:一、老学者的文章,功力深,成系列,是厚积薄发的成果;二、年轻学者,眼光独特,学术敏锐,善于发现新角度、新问题;三、关注学术动态,及时捕捉前沿研究。通过《衡水学院学报》诗经研究稿件的梳理,既有助于诗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又能给同类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在办刊方面带来有益启示。
- 耿春红
- 关键词:诗经研究《诗经》
- 谈中文系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被引量:6
- 2009年
- 经调查研究发现,中文系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文学课的不尽人意是其中一大原因。为此给出中文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意见,首先是中文系的文学课及文学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改革,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 耿春红孙彩霞
- 关键词:文学课
- 以会通互鉴谋求人类文明发展新路——陶金《会通与互鉴——池田大作文明对话思想研究》读后
- 2020年
- 陶金新著《会通与互鉴——池田大作文明对话思想研究》一书,对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文明间对话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与评价。池田对话思想与实践中蕴含的会通与互鉴理念,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有待从事池田思想研究的学者进一步挖掘。日本新佛教研究的重要意义亦可从中获得新解。
- 陈寒鸣耿春红
- 关键词:池田大作
- 论张爱玲作品悲剧的现代品格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却可以说张爱玲是深刻的;不能说张爱玲是最重要的小说家,却可以说她是最具有西方现代精神特征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苍凉这一审美基调来感悟人生、阐释生命,充分显示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在此意义上,张爱玲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属于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悲剧观。因此,苍凉所显示出的是悲剧的现代品格。
- 耿春红李茜
- 关键词:苍凉现代悲剧现代品格
- 道家的“道法自然”与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被引量:2
- 2018年
- '道法自然'是道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遵循自然规律与法则,并将之贯穿于一切活动中。该思想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建构作用影响巨大,'治未病'与'合于四时阴阳'是其重要的两点体现。道家的'道法自然'观,既是中医养生学的哲学基础,也是其理论指导。因此在'道法自然'观的基础上,在治未病和合于四时阴阳的原则下,结合《黄帝内经》的有关论述,从当下每天每一时刻做起,来谈养生,将更有具体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古人将之分为十二时辰,即是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用来说明人体一昼夜中阴阳的消长及盛衰的情况,而每日的十二个时辰,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可依据于此,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总结十二时辰养生法,将养生实践在每一天每一个时辰中,并从少时年轻做起,贯穿终生,以期实现强健体魄、健康心智、长命多福的愿景。
- 耿春红
- 关键词:道家中医养生十二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