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永双

作品数:63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试剂
  • 17篇试剂盒
  • 15篇家系选育
  • 13篇鱼类
  • 12篇引物
  • 9篇条石鲷
  • 7篇形态学
  • 7篇基因内含子
  • 6篇牙鲆
  • 6篇养殖
  • 6篇种质
  • 6篇分子标记
  • 6篇大菱鲆
  • 5篇线粒体
  • 4篇生物学
  • 4篇片段
  • 4篇种质鉴定
  • 4篇组织学
  • 4篇物种
  • 4篇基因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辽东学院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莆田市蒲盛水...

作者

  • 63篇肖永双
  • 43篇李军
  • 39篇肖志忠
  • 26篇马道远
  • 23篇刘清华
  • 19篇徐世宏
  • 13篇高天翔
  • 10篇张岩
  • 10篇刘静
  • 4篇陈四清
  • 4篇于函
  • 3篇隋娟
  • 3篇任桂静
  • 3篇林帆
  • 2篇张秀梅
  • 2篇卞晓东
  • 2篇赵春彦
  • 2篇韩志强
  • 2篇宋林
  • 2篇张立敬

传媒

  • 9篇海洋与湖沼
  • 8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南方水产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三届水产工...

年份

  • 1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石鲷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引物、方法、试剂盒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的说一种斑石鲷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引物、方法、试剂盒及应用。分子标记为斑石鲷itih4基因内含子DNA非插入与插入的核苷酸序列,即,SEQ ID NO:1(ChrX1<Sub>itih4b<...
肖永双李军肖志忠马玉婷吴燕铎赵海霞陈少华徐平蕊
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特异性引物和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说是一种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特异性引物和试剂盒。以斑石鲷tmeme88基因非编码区变异与非变异作为斑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分子标记。本发明以上述分子标记,进一步建立了斑石...
肖永双吴燕铎李军肖志忠刘静马玉婷赵海霞徐平蕊张高植杨子妍
钝吻黄盖鲽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DNA polymorphism in 30 individuals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Pleuronectes yokohamae.20 arbitrary primers selected from 48 primers were used and 148 clear,repeatable RAPD bands were generated in which 94 bands were polymorphic.All the primers are polymorphic primers.Each primer used for the detection could produce 4-13 molecular markers with the average of 7.4.DNA fingerprints vary in length from 200-2 000 bp.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fragments was 63.51%,while the index of Shannon diversity was 0.2824 and the index of gene diversity was 0.1991.Every individual had genetic difference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individuals was from 0.0148 to 0.1963.Compar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leuronectes yokohamaes with that of other fishes,the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leuronectes yokohamae was at middle level.This result will give data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Pleuronectes yokohamae.
张岩肖永双高天翔陈四清于函
关键词:RAPD
印太交汇区海洋鱼类多样性格局与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印太交汇区不仅是热带物理海洋海气能量汇聚中心、地质板块活跃中心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心,而且也是用于开展地球系统物质能量交换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起源研究的理想靶区,因此一直受到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印太交汇区的珊瑚礁三角区孕育了全球76%的造礁珊瑚、75%的红树林、50%的珊瑚礁鱼类和45%的海草物种数。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印度-太平洋海域中珊瑚礁群落的组成和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生物学家们围绕热带珊瑚礁鱼类多样性格局与演化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生物地理学假说模型,如中心物种形成模型、汇聚中心模型、重叠中心模型和华莱氏线假说等,这些假说在一些珊瑚礁鱼类类群得到验证。但是,相对于印太交汇区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多样性研究,深海的鱼类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较晚,仍缺乏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和系统研究。目前对于印太交汇区深海与浅海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机制以及深浅海生物之间的源汇关系认知方面仍存在分歧。本文梳理了过去国内外学者在印太交汇区鱼类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该地区浅海热带珊瑚礁和深海鱼类多样性格局演化研究最新进展,提出在深海极端环境和生命过程研究对策,以期为探讨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及证实/证伪各种生物地理学假说提出科学论据,并为战略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视角。
刘静刘静
关键词:鱼类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肌肉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以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肌肉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西洋鲑不同发育阶段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随着发育进程粗蛋白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粗脂肪含量则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
徐世宏肖永双刘清华王彦丰李军
关键词:肌肉品质营养成分
文献传递
海洋生物诞生过程、新资源发掘与高值利用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诞生、孕育及庇护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分析了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中心形成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及可能机制。并针对印太交汇区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浅海典型的海草/藻床、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热带渔业资源,论述了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发掘与高值开发利用。
刘建国刘洋刘建国刘洋刘洋王海艳
关键词:鱼类贝类珊瑚礁
星斑川鲽、大菱鲆及其杂交后代的线粒体DNA序列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揭示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杂交后代的种质遗传属性,作者采用线粒体(mt)DNA COI基因片段和控制区(D-loop)序列对星斑川鲽、大菱鲆及两种间的杂交后代(星斑川鲽♀×大菱鲆♂)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mtDNA COI和D-loop序列结果显示星斑川鲽和大菱鲆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2.9%和41.2%,相似的研究结果显示星斑川鲽♀×大菱鲆♂杂交后代与大菱鲆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9%和41.2%,遗传差异极其显著。而基于mtDNA D-loop序列结果显示星斑川鲽♀×大菱鲆♂杂交后代与星斑川鲽的遗传距离仅为0.4%,并且在mtDNA COI基因片段上两者序列完全一致,杂交后代在线粒体DNA上呈现明显的偏母遗传。
肖永双肖志忠刘清华滕照军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关键词:杂交
石鲽
本标准规定了石蝶(KAREIUS BICOLORATUS)的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石蝶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张岩刘曼红肖永双于函
关键词:养鱼业水产品水产养殖鱼类
文献传递
真鲷精子在外源DNA下的生理特性和转染效果
2014年
为研究真鲷(Pagrus major)精子在外源DNA下的生理特性和转染效果,探索真鲷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作者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外源DNA环境下(不同孵育时间、DNA长度、DNA浓度)真鲷精子活率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进一步采用PCR和荧光探针的方法检测外源DNA与真鲷精子的结合情况,并通过人工授精来评价外源DNA能否转染精子并传递至F0代。结果表明:外源DNA浓度、孵育时间及DNA长度对精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5μg/106个精子的高浓度10 kb DNA下孵育12 h,真鲷精子仍具有(75.89±5.55)%的精子活率,平均直线速度(70.97±6.37)μm/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精子平均曲线速度显著下降,比对照组低21.85μm/s。真鲷精子与带Fluorescein荧光素的DNA片段共孵育后,部分精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光。将DNA孵育后精子进行人工授精表明经过1μg DNA/106个精子孵育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下降,通过PCR法并没有在外源DNA处理的精子和F0代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表明外源DNA虽然能够吸附在真鲷精子表面,但并不足以携带进入卵子产生转基因后代。
郑君飘刘清华徐世宏马道远肖志忠林帆肖永双李军
关键词:精子
小黄鱼和斯氏美首鲽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
<正>小黄鱼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和东海。为了检测黄海和东海北部小黄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我们采集了小黄鱼分布于这两个区域范围内的8个地理群体的114个个体,分析了线粒体控制区第一高变区...
肖永双张岩高天翔柳本卓矢部卫樱井泰宪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