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兵
- 作品数:64 被引量:3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黄鳝
- 本标准规定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征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黄鳝的种质检测鉴定。
- 肖汉兵邹世平杨焱清方耀林汪登强周瑞琼
- 关键词:养鱼业水产品水产养殖鱼类鳝鱼
- 文献传递
- 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报道了人工培育大鲵亲本的繁殖结果。在养殖条件下,大鲵的性腺可正常发育,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龄,性周期为一年一次,群体的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6—8月。使用LRH-A或HCG均可诱导大鲵产卵和排精。群体的性腺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雄性比雌性的发育时间长10—20d。在繁殖盛期进行人工催产,获产率为60%左右。人工繁育的子代,在培育为亲本时,其性腺发育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养殖的性成熟个体,在没有受到外源激素作用时,将不会发生自然排卵现象,雄鲵不能挤出精液。在20—23℃下,雌性大鲵的效应时间约为96—120h,雄性可在80h后挤到精液。大鲵的产卵量为400—500粒,平均为430粒。多次产卵个体的产卵量多于初次产卵个体。低剂量的药物催熟,未发现对性腺发育进程和产卵结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肖汉兵刘鉴毅杨焱清林锡芝
- 关键词:人工养殖人工繁殖
- 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步骤:A.EPC细胞复苏;B.EPC细胞培养,用于扩增大鲵虹彩病毒;C.GSIV病毒扩增:待EPC传代细胞在瓶底铺满时,加入感染的病毒悬液;D.GSIV...
- 曾令兵肖汉兵孟彦马杰肖艺周勇高正勇孙建滨
- 文献传递
- 大鲵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对1991-1993年催产孵化获得的大鲵的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幼体出膜11天后肝脏形成;出膜19天后,胃肠、肾脏形成;出膜26天后,食道与肛门相通,并且肺泡形成;出膜360天后完全变态。大统幼体的外部形态,特别是前、后肢的形成与青蛙、东方蝾螈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幼体前、后肢的发育,以及指、趾的形成过程,把大鲵胚后发育分为10个时期。
- 杨焱清肖汉兵刘鉴毅
- 关键词:胚后发育幼体发育
- 粗唇鮠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2
- 1997年
- 野生的粗唇 经过池塘的驯养能够成活并达到性成熟。采用PG,LRH-A和HCG进行催产,共催产60分批次,获卵12万粒,获幼苗5000多尾。
- 章龙珍刘鉴毅肖汉兵刘宪亭杨焱清郭锋张洁民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驯养
- 一种快速获取大鲵原代性腺细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获取大鲵原代性腺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麻醉后处死大鲵,大鲵体表消毒,取出性腺组织放置于双抗PBS溶液中备用;(2)用PBS溶液冲洗性腺至缓冲液清澈无明显浑浊,用完全培养基冲洗性腺;(3)将性...
- 胡乔木连子童夏雪平田海峰李忠肖汉兵
- 大鲵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1
- 1998年
-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精子的形状,受精过程中卵壳膜的变化,及精子入卵的过程.人工催产的精子头部具有棒状和辣椒状两种形状.卵壳膜随着受精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皱褶、沟与嵴,受精完毕,皱褶消失.大鲵属于多精入卵,精、卵相遇60s,精子接触卵膜,授精75s精子头部一半进入卵内.授精90s精子头部和颈部完全进入卵内,但精子尾部留在卵膜外面;授精2min,受精完毕.
- 邓凤姣肖汉兵熊定荣张晴川张晴川张锡元刘汀
- 关键词:扫描电镜受精精子人工繁殖
- 养殖条件下大鲵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9
- 1995年
- 养殖条件下大鲵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肖汉兵,刘鉴毅,林锡芝,杨焱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研究大鲵的性腺发育过程和规律,是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在一些资源调查方面的文献中,曾有人报道过有关的研究工作。但其材料均取自原...
- 肖汉兵刘鉴毅林锡芝杨焱清
- 关键词:人工养殖
- 大鲵幼苗培育初探被引量:15
- 1996年
- 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野生资源量的减少,加强大鲵的人工繁殖和幼苗培育势在必行。通过1992-1993年连续两年的幼苗培育观察,证实幼苗喜食动物性饵料,不食植物性饵料,幼苗最适生长水温在10-24℃范围内,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20-200尾/m2,同时还报道了大鲵幼苗的生长情况。
- 杨焱清肖汉兵刘鉴毅
- 关键词:幼苗
- 施氏鲟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施氏鲟(Amursturgeon,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肝脏、脾脏、肾脏、鳍条和心脏组织的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2~3天左右可见组织块周围有成纤维样细胞迁出,10天左右组织块周围形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建立了可连续传代的施氏鲟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组织细胞系。初步确立施氏鲟细胞培养的条件,培养基为MEME,培养温度为25℃,血清浓度为20%。对传代培养细胞以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在液氮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可连续传代培养。施氏鲟细胞离体培养为开展鲟鱼病毒病和遗传资源保存研究提供了重要试验材料。
- 孟彦张燕张林肖汉兵李罗新杨焱清曾令兵
- 关键词:施氏鲟细胞系离体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