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洁

作品数:22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角膜
  • 7篇细胞
  • 7篇基质
  • 6篇角膜基质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骨髓基质
  • 4篇干细胞
  • 3篇生物支架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病毒
  • 3篇转录
  • 3篇羟基乙酸
  • 3篇聚羟基乙酸
  • 3篇基质干细胞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骨髓基质干细...
  • 3篇骨细胞
  • 3篇复合物

机构

  • 2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上海市第二医...

作者

  • 22篇胡晓洁
  • 19篇曹谊林
  • 15篇刘伟
  • 13篇王敏
  • 10篇崔磊
  • 7篇张艳
  • 7篇柴岗
  • 4篇刘德莉
  • 3篇吴娟娟
  • 3篇翁雨来
  • 2篇汪希
  • 2篇商庆新
  • 2篇杨群
  • 2篇濮哲铭
  • 2篇祝联
  • 2篇袁捷
  • 1篇王丹茹
  • 1篇刘方军
  • 1篇傅瑶
  • 1篇李卿

传媒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科技开发动态
  • 1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的移植材料的制造方法
2004年
曹谊林胡晓洁王敏
关键词:ICR性能指标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在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的示踪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否形成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并示踪构建过程。方法 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 pluronicF 1 2 7复合物构建兔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 ,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构建过程。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在 3周和 6周后均得到了明显表达 ,且未影响软骨组织的形成过程。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EGFP是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的良好示踪剂 ,且不影响组织的形成。
胡洪亮曹谊林刘德莉胡晓洁崔磊刘伟商庆新
关键词:软骨逆转录病毒免疫监测
角膜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0.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 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王爱丽胡晓洁李卿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基质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细胞外基质MTT比色法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构建重组病毒载体,将较多细胞因子通过病毒载体转入种子细胞,提高细胞增殖及分泌基质能力,维持表型,延缓老化。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缺陷型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和缺陷性腺病毒重组载体。分别通过PT67包装细胞筛选克隆及293细胞扩增,获得假病毒上清液,经浓缩纯化后转染靶细胞。结果 成功构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Fas配体(Fas-Ligand)、绿色荧光蛋白(GFP)等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TGFβ1、人骨形成蛋白因子-7(hBMP7)、端粒酶、Smad3、Smad7等腺病毒载体,其中GFP-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在软骨细胞表达至2月。结论 通过有效的含目的基因重组载体转染种子细胞,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老化及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基质分泌,获得组织工程所需要的大量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构建奠定了基础。
刘德莉刘方军吴娟娟胡晓洁祝联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基因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种子细胞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基质组织(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应用角膜基质细胞和聚羟基乙酸(PGA)多聚体复合物构建角膜基质,为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提供依据。方法将培养后的角膜基质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balb/c裸鼠皮下。6周后,对新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测,并测定胶原纤维直径。结果石蜡包埋切片显示新生角膜组织具有似正常角膜基质层波浪交叉编织结构。组织工程化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27.7±6.2)nm,与正常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相似。结论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的角膜基质已经具备角膜基质层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胡晓洁王敏柴岗张艳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基质组织学生物相容性材料胶原纤维聚羟基乙酸裸鼠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组织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3年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来源匮乏限制了此技术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研究开发制作用于修复、改善损伤组织结构和功能替代物的一门技术。本文就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组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胡晓洁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内皮角膜上皮层角膜基质
角膜基质细胞-PGA生物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研究角膜基质细胞与PGA亲和力,为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数。方法体外分离获得角膜基质细胞,经培养扩增后接种于PGA,并对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代谢。应用MTT技术测定角膜基质细胞与PGA的黏附率。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能够在PGA中黏附、伸展和分泌基质,MTT测得细胞黏附率为 71.40%。结论  角膜基质细胞与 PGA具有较好的亲和力,PGA可以作为构建角膜的生物材料。
胡晓洁商庆新曹谊林
关键词:角膜基质细胞生物支架聚羟基乙酸角膜疾病
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预塑形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探讨其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只成年杂交犬,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实验研究(下颌骨节段缺损,颅骨全层缺损),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手术,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作阴模,填充磷酸三钙高温烧结后制成多孔支架,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回植,螺旋CT检测组织工程骨和骨缺损完全匹配情况。结果:10例均按预设计制备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备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手术回植和骨缺损完全匹配。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对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对未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柴岗张艳袁捷胡晓洁王敏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骨缺损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3
2003年
目的 研究以犬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为种子细胞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水平型牙槽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成年犬骨髓 ,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 ,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后 ,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检测 ,并将培养的第 3代细胞与藻酸钙形成复合物。在犬双侧下颌第 3、4前磨牙和第 1磨牙颊侧制备冠根向深 5mm的水平型牙槽骨缺损 ,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细胞 藻酸钙复合物修复组 ;(2 )藻酸钙对照组 ;(3)空白对照组。4、12、2 4周后经组织学检查骨缺损修复情况。并比较 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效果。结果在体外经诱导培养的BMSC可表达AKP、cbfa1、Ⅰ型胶原等 ,表现出成骨细胞活性 ;4、12、2 4周细胞 藻酸钙复合物修复部位显示逐渐有骨形成 ;第 12周时 ,实验组牙槽嵴高度可增高 2 4mm± 0 9mm ,达到原来的 4 8 5 9% ,空白对照组增高 0 8mm± 0 8mm ,达到原来的 15 76 % ,材料对照组增高 1 0mm± 0 9mm ,达到原来的 19 74 % ,实验组的牙槽嵴增高度和修复率与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能以BMSC为种子细胞 ,以藻酸钙为支架材料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部分修复水平型牙槽骨缺损。
王敏翁雨来胡晓洁张艳柴岗祝联刘伟崔磊冯希平曹谊林
关键词:牙槽骨缺损骨髓细胞藻酸盐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齿槽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在治疗齿槽裂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2002至2005年,选择齿槽裂骨缺损患者7例(单侧6例,双侧1例),以患者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p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治疗齿槽裂骨缺损。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s,复合部分脱钙骨体外培养1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3、6、12、24、36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结果6例患者头部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个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3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1例患者(双侧齿槽裂)植入物外露感染。结论以自体hBMSCs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为支架材料,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齿槽裂骨缺损。
柴岗张艳胡晓洁王敏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缺损齿槽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